本文转自: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贤君 杜羽丰每隔几天|八咏楼观察丨光伏,能否让义乌“两条腿走路”?( 二 )


义乌如何在这场博弈中取胜?在诸多光伏大佬们看来 , 义乌具备发展新兴产业的诸多条件 。
首先 , 作为“世界超市” , 义乌人流、信息流和物流高度集聚 。 义乌小商品“飞”到哪里 , 义乌物流就跟到了哪里 , 义乌有着面向全球、覆盖全国、低成本的物流配送网络 。
“光伏组件是‘大进大出’的产品 , 原辅材运输量很大 , 成品的运输量也很大 , 如1GW组件要用到2000辆大货车 , 所以控制物流成本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 ”义乌市高新区招商一局局长盛志敬介绍 , 物流成本是义乌的最大优势 , 要比其他城市低两成 。 他们曾在晶科能源太阳能组件项目上算过一笔账 , 项目若在义乌落地 , 仅物流成本上就能为企业节省1亿元 。
其次是营商环境 。 45天建成10千米的临时水源管、99天实现天合光能2期4GW项目建成投产……今年年初 , 省工商联发布《2021年浙江省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 , 义乌位居2021年浙江省工业大县(市、区)营商环境综合排名第一 。
科研创新同样至关重要 。 这两年 , 义乌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批政策 。 规定企业当年研发投入超过3000万元的 , 按10%给予奖励 , 研发投入2000万元(含)-3000万元的、100万元(含)-2000万元的 , 分别按8%、6%给予奖励 , 单个企业奖励最高1000万元 。 去年 , 义乌拿出总额为4080万元的“真金白银” , 奖励2020年首次认定的6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这其中就有多家光伏光电公司 。
企业更是有所准备 。
像爱旭 , 就在德国建立了庞大的研发基地 。 这种全球性的联合研究院 , 掌握了光伏光电产业的最新动态 , 并拥有行业第一梯队一定数量的科研人才 。
在华灿光电 , 负责人聊得最多的就是科研团队的建设 。 邀请院士加盟 , 和985大学教授专家团队签约合作 , 一切只为了技术的迭代更新和突破 。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贤君 杜羽丰每隔几天|八咏楼观察丨光伏,能否让义乌“两条腿走路”?
文章图片
天合光能二期车间 。 拍友时补法摄
疯狂的多晶硅
但危机 , 显然没那么容易跨越 。
这一年 , 光伏生产主要原料多晶硅 , 发展可谓“疯狂” 。 “不到一年 , 每公斤硅料的价格从80元涨到300元 。 ”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透露 , 疯狂的利润必然导致疯狂的产能扩张 。
行业观察人士分析 , 2022年将新增至少60万吨多晶硅产能 。 到2022年年底 , 中国地区的硅料产能将由50万吨增长至110万吨 。 这个增长曲线也在向产业下游传导 。
光伏产业链自上而下大致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四个制造环节 。 硅料价格的暴涨传导到下游 , 也给下游不同环节分别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 首先跟随硅料价格上涨的便是硅片 。 目前 , 除了来自于上游硅料成本施压外 , 下游电池片扩张的高需求也是硅片涨价的重要推手 。 随着硅片、电池片等下游环节抢囤硅料 , 一方面继续助推硅料价格上涨 , 另一方面 , 产生了供大于求的风险 。
组件环节则没有这么幸运 。 组件环节的成本转嫁能力和盈利能力较弱 。 对于在上游硅料和硅片环节没有大规模布局的企业来说 , 他们不仅无法享受到上游价格上涨的红利 , 而且成为硅料涨价的缓冲带 。
有业内人士分析 , 不久后 , 光伏行业可能就会陷入产能绝对过剩 , 新旧企业间将展开残酷竞争 。 “很可能在2022年底至2023年初 , 行业内部将出现恶意价格战 , 导致价格大幅下跌 。 ”该业内人士说 。
就义乌而言 , 当然不希望光伏像一道光 , 转瞬即逝 。
“近几年随着碳中和以及国家大力扶持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 , 义乌光伏产业已具备100GW以上产能 。 在引进投资和合理扩大产能方面 , 义乌需要和各企业进行有效沟通 , 避免出现光伏‘大跃进’而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 。 ”吴昕认为 , 未来新能源发展离不开储能 , 光储一体化将是大势所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