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没有内卷和996 乐视悄悄起死回生了?( 四 )


虽然乐视初期在业务扩张之时多次拿到了投资,但对乐视这头“嗜血猛兽”而言,远不足够 。
乐视的矛盾在于,资本的输入远跟不上大规模的业务扩张,再加上乐视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因此,一旦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乐视就开始摇摇欲坠 。
从乐视的财报来看,2013 年之后,乐视就已出现亏损的信号 。2014 年的营业利润仅有 0.5 亿元,相较 2013 年的 2.5 亿元同比下降了 80% 。
到了 2015 年,乐视开始走向负盈利,2015 年-2016 年的营业利润分别为 -0.1 亿元,-3.7 亿元 。
乐视营业利润不断下滑,与贾跃亭的经营模式不无关系 。
当时,为打通乐视生态,贾跃亭将“负利营销”策略作为基础模式,即低价出售硬件以获取用户,再以会员制模式将硬件用户转化为强关联的粘性用户 。
低价扩张市场本无可厚非,但乐视的营销策略过于极端,硬件价格过低,不仅没有盈利,还造成了巨大亏损 。
在“赔本生意”之下,乐视硬件产品的销量十分可观;在 2016 年,乐视电视的销量甚至是小米电视近 6 倍 。
但卖得越多,亏得越大,乐视“失血”不断加重 。财报数据显示,在 2013-2015 年间,乐视电视终端的亏损额逐年加剧,分别为-1.84 亿元、-13.52 亿元、-20.97 亿元 。
不仅是乐视电视,后来手机硬件的发展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这一次,“贫血”的乐视已无力支撑,彼时有媒体爆料称乐视欠供应商债务高达 100 亿,资金链危机一触即发 。
尽管当时乐视已有资金危机,但其业务扩张并无停歇 。那么,资金从何而来?
花式融资 。有媒体统计,在 2014-2016 年间,乐视体系融资规模超 750 亿 。其中,上市公司融资规模约 343 亿元,IPO 发行融资 7.3 亿元,另外还包括定增融资、债券融资等 。
在巨额融资背后,贾跃亭通过股权质押、资金拆借等各种方式,一步步将资本市场十分看好的乐视推向火坑 。
据相关统计,仅在 2013-2015 年间,贾跃亭家族就进行了 38 次乐视网股权质押 。到了 2017 年,无论是已上市的乐视体育、乐视致新、乐视汽车,还是不动产,无一不被质押 。多次的股权质押给乐视带来了负面影响,资本市场对乐视失去了信心,乐视的吸金能力大不如前,这对亟需烧钱的乐视而言,陷入了恶性循环 。
另外,乐视体系与贾跃亭控股的关联公司之间的资金混乱交易更是加大了乐视的资金缺口 。在2018年1月举行的“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暨公司经营情况投资者说明会”上,乐视公布了自 2016 年以来,通过向贾跃亭控制的关联方销售货物、提供服务等经营性业务及代垫费用等资金往来方式形成了大量关联应收和预付款项——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上述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关联欠款余额达到 75.3 亿元 。
不难看出,贾跃亭“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拆借方式让乐视血流不止 。
一方面,乐视庞大的生态发展亟需资本投入;另一方面,乐视疯狂烧钱的经营模式加大了资金压力,再加上混乱的融资、资金拆解方式让资本市场对其失去信心,乐视的资金缺口撕裂得越来越大 。
从2018年开始,故事逐步走向了终局 。在长达九个月的停牌后,乐视在A股复牌,而后开始了多次跌停,从15元跌至5元······
2019年4月26日,乐视网发布了2018年年报,净资产为负,触发暂停上市情形,股票停牌 。当时股价收报于1.69元,市值仅剩67亿元 。一个月后,乐视网被深交所宣布暂停上市 。
可以说,从2004年成立至今,乐视如今年满18,从互联网行业萌芽期到爆发期,再到巅峰和如今的挣扎回血,可谓经历了完整的行业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