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水温度多少最佳 中华鲟养殖温度

 
鲟鱼养殖的条件 
1.水温要求中华鲟对生长水温有很强的适应性 。中华鲟的水温一般可以控制在0-37 。它们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3-25 , 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水温为20-22 , 产卵的适宜水温为17-24.5 , 孵化鱼卵的最适宜水温为17-21 。冬天 , 水温降到9-6时 , 中华鲟就会进食减少 , 停止生长 , 甚至体重下降 。开春前后水温上升到10-13时 , 它们会开始少量进食 , 但生长速度较慢 。清明后水温升到15以上 , 它们就开始正常进食 , 生长也更快 。水温在33-38时2 。含氧量要求中华鲟对水中含氧量的要求很高 , 但中华鲟的仔稚鱼不能在含氧量变化较大的肥水中繁殖 。一般养殖中华鲟的水中含氧量要控制在5mg/L以上 , 如果水中含氧量低于4mg/L , 它们就吃得少 。当水中的含氧量低至3mg/L或以下时 , 它们的食量会迅速减少 , 会停止进食 , 甚至会导致它们的活动 。3.pH要求PH值为7-8的弱碱性水最适合中华鲟的生长 。如果水的pH值降低 , 二氧化碳增加 , 酸度增加 , 水中的含氧量就会降低 , 不利于中华鲟的生长 。pH值过高 , 水中氨氮毒性会加强 , 中华鲟会生长发育 。4.盐度要求中华鲟对盐度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一般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中华鲟生长在咸水和淡水中 。它们在淡水中繁殖 , 然后在海水中生长 。5.光照强度 。中华鲟在垂直游动阶段 , 鱼苗是怕阳光的 , 但过了底栖阶段 , 它们的趋光性就会消失 。一般来说 , 光照强度不会影响幼鲟的饲养 。但在夏季高温时 , 要避免阳光直射造成的水温上升对中华鲟生长的影响 , 在养殖池上方放置遮阳设备 。中华鲟对水中含氧量要求较高 , 但中华鲟的仔稚鱼不能在含氧量变化较大的肥水中繁殖 。中华鲟的含氧量一般要控制在5mg/L以上 , 如果水中含氧量低于4mg/L , 它们就会减少摄食量 。当水中的氧气含量低至3mg/L或以下时 , 它们就会停止进食 , 这可能会导致它们运动缓慢和昏迷 。注意:清池消毒 。在育苗前15天 , 将池塘的水放入20厘米左右 , 在水中加入生石灰 , 洒满池塘 , 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 , 排除水中的有毒物质 。然后将池塘浸泡三天左右将水排出 , 再用水浸泡在池塘底部 , 在进出水口用筛网丝过滤 。经常观察池塘中鲟鱼的生长情况 , 每天至少早、中、晚三次 , 特别注意夜间和凌晨的巡视 , 注意各种鱼体的活动情况 , 防止缺氧 。
 
 
鲟鱼28度水温可以适应吗? 
鲟鱼能适应28度的水温 , 但不适合鲟鱼的最佳生长 。栖息在中层和下层水中 。海河的洄游和定居种在产卵期向河流上游移动 。冬季多在河流或近岸深水区 。幼虫通常以浮游生物为食 。幼鱼阶段以底栖水生寡毛类、水生昆虫、小型鱼虾和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 。成鱼阶段以底栖生物或动植物残体为食 , 铲鲟仍以浮游生物为食 。扩展资料:鲟鱼是一种食动物性鱼类 , 在幼鱼的摄食阶段可以捕食浮游动物 , 但鱼苗很快就发育成底栖生活 。适应这种生活方式 , 鲟鱼的嘴突出 , 位置较低 。鲟鱼喜欢的食物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主要食物是水蠕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小鱼 。鲟鱼鱼苗开始进食后可以直接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 。在实际生产中 , 刚开始进食的鲟鱼鱼苗常使用活饵(浮游动物或碎水蚯蚓饲料) 。经过30天左右的投喂 , 鲟鱼仔鱼可长到体长3.8-9.4厘米 , 体重0.5-39克 , 成活率可达60%以上 。但活饵来源困难 , 价格高 。因此 , 鲟鱼仔鱼用活饵培育30天左右 , 即可进行驯化 ,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人们已经成功地把鲟鱼变成了配合饲料的商品鱼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鲟鱼
 
中华鲟怎样养殖? 
【中华鲟水温度多少最佳 中华鲟养殖温度】中华鲟的养殖如下:水温:中华鲟是一种暖水性鱼类 , 水温变化范围很大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 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0-37 , 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3-25 , 最适生长水温为20-22 。含氧量:中华鲟对溶解氧的要求很高 , 一般要求水中溶解氧在5mg以上 。如果水中溶解氧下降到4mg /l , 中华鲟的食欲就会下降 。溶解氧变化大的肥水不宜作为中华鲟仔稚鱼养殖的水源 。pH值:中华鲟适合生活在PH值为7.0 ~ 8.0的弱碱性水中 。当pH值下降时 , 意味着水中二氧化碳增加 , 酸度增加 , 溶解氧减少 , 这对需要更高溶解氧的中华鲟是不利的;pH值过高时 , 水中氨氮的毒性作用会增加 , 对中华鲟的养殖也是不利的 。盐度:中华鲟是一种广盐性鱼类 , 对盐度的耐受范围很广 。在自然条件下 , 它游走于咸水和淡水之间 , 在淡水中繁殖 , 在海水中生长 。中华鲟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 。中华鲟是唯一一种穿越北回归线的鲟鱼 。它曾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河流中 , 从中国长江干流的金沙江一直到出海口 。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珠江等偶尔出现 , 以长江产的多 。

中华鲟水温度多少最佳 中华鲟养殖温度

文章插图
 
鲟鱼饲养温度应该是多少 应该注意些什么? 
放养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 ~ 25 , 放养时间为5月底6月初 。一般100 ~每尾 。
200克 , 放养密度35~40尾/平方米 。放养时应选择早晨6~8点钟进行 , 此时鱼种水温与水库的水温温差较小 。管理及其措施网箱要有专人守护 , 坚持每天早、中、晚多次巡箱检查 , 观察鱼情水情 , 尤其要防止洪水冲走网箱 , 防退水时网箱搁浅 , 防敌害破坏网箱 , 防泥沙渣子压沉网箱 。此外 , 每10天左右要清洗网箱1次 , 特别是洪水过后要立即清洗 , 除去杂物与附着过多的藻类 , 保持网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 。
 
鲟鱼怎么养 吃什么鲟鱼鱼苗吃生物饵料 , 有轮虫、卤虫、水蚤、水蚯蚓等 。由于生物饵料诱食力强、适口性好 , 且不污染水质 , 所以大多苗种培育场家都采用生物饵料开口 。鲟鱼成鱼吃的 , 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 , 颗粒料 。鲟鱼养殖:网箱设置规格5米×5米、4米×4米 , 网衣是聚乙烯结构 , 网目大小视放养鲟种的规格而定 , 以不逃鱼和有利于水体交换以及底网片不漏饵为原则 , 网箱设置应选择水质条件良好水深8米以上的地方 , 同时还应具有微流、避风、向阳和水面宽等条件 。大型水库应选择适宜的库湾设置网箱 , 小型水库应选择离库坝不远地方设置 。苗种放养4月中旬把网箱设置好 , 网衣经库水浸泡已无粗糙感 , 以减少入箱的鱼种由于环境的改变惊恐窜游 , 从而被网衣擦伤的机会 。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 , 水温10-15℃左右 , 是适于鲟鱼的最佳生长温度 。放养规格越大越好 , 一般为每尾75-150克 , 放养密度是40-50尾/平方米 。鱼种入箱前用3%-4%的盐水消毒 , 运输水与水库水水温相差不超过5℃ 。饲料投喂可用人工配合颗粒料 , 要求蛋白质含量42%-45% , 颗粒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要高 , 保持半小时以上 。鱼种入箱后应停止投饵2-3天 , 以便鱼种适应环境 , 2-3天后开始投饵 , 刚开始投喂需少量多次 , 进行诱食 。饵料粒径应随着鱼体的增大适时调整 , 以达到适口为宜 。每天早中晚各投饵一次 , 鲟鱼有夜间觅食习性 , 夜间投喂一次 , 日投饵量为箱内鱼体重的2%-4% , 同时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 。扩展资料鲟鱼食性非常狭窄 , 属肉食性鱼类 , 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 , 在海洋主要鱼类为食 , 甲壳类次之 , 软体动物较少 。河口区的鲟鱼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 , 产卵期一般停食 。鲟鱼是动物食性的鱼类 , 在幼鱼开食阶段可捕食浮游动物 , 但很快鱼苗就发展成营底栖生活 。与这一生活方式相适应 , 这时的鲟鱼口部突出、下位 。鲟鱼喜欢的食物随不同种类而有变化 , 主要食物是水蚯蚓、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鱼类等 。鲟鱼苗开食后即可直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 在实际生产中 , 对刚开口摄食的鲟鱼苗多用活饵(浮游动物或切碎的水蚯蚓投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鲟鱼
 
中华鲟水温度多少最佳 中华鲟养殖温度

文章插图
中华鲟零下几度能养殖吗从技术角度讲 , 开发鲟鱼 , 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较鳜鱼、甲鱼等容易得多 。如可用廉价饲料 , 饲料转化率高 , 养殖成本低 , 而且鲟鱼养殖的附加值很大 。鲟鱼适应性强 , 抗病力强 , 是一个优良饲养种类 。(一)人工繁殖 据报道 , 目前世界各国已进行人工繁殖研究的种类主要有小体鲟、闪光鲟、高首鲟、中吻鲟、俄罗斯鲟、中华鲟、欧洲鲟、史氏鲟、达氏鳇及十多个杂交种 。选择优良的亲鱼是人工繁殖的关键 。不论在天然水域捕捞 , 还是人工培育 , 都要求亲鱼的性腺发育达到第Ⅳ期 。如亲鱼未完全成熟 , 可用网箱或池塘暂养 , 或结合注射催产剂来促其性腺成熟 。鲟鱼在人工繁殖过程中的采卵、授精、脱粘及孵化等技术与鲤鱼等基本相同 , 但对孵化的水温要求较严 。一般适宜的孵化温度为15~20℃ , 7天左右出苗 。如遇环境温度的突然变化 , 孵化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苗种培育鲟鱼的苗种培育可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阶段 。前期培育可从鱼苗的卵黄消失开始 , 至分塘养殖为止 。其主要的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水生寡毛类、桡足类等活性饵料 , 适量搭配蛋黄及人工配合饲料等 。后期通常用人工配合饲料 , 也可适量投喂小鱼、小虾等生物饵料 。1997年俄罗斯学者研究成功2种鲟鱼专用饲料 , 效果很好 。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见表1 。其中OST-4号适用于幼鲟12~40g的饲养阶段;OST-2号则适宜于体重40g以上的养殖阶段 。此外 , 为促进鲟鱼的发育 , 国外学者还研究出许多生物活性剂 。如使用一种牛松果体多肽剂简称bpp10ppm浓度处理8~20日龄的幼鲟 , 其成活率可提高12%~18% , 而且经处理的幼鲟还可消除或降解重金属的毒性影响 。见表2 。试验还表明 , 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2mg柯麻利素kormogrizin和02mg维生素C , 经均匀混合后连续投喂可增强鲟的消化、吸收能力 , 提高幼鲟产量10%~45% 。用下列三种生物活性物处理幼鲟可大大提高早期胚胎发育及幼鲟成活率:一是用从鸡血浆中提取的肽缩氨酸液SKB , 使用浓度400mg/L , 浸浴受精卵1h , 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1%~22%;二是使用从酵母中提取的聚核苷酸液Eneade , 使用浓度5mg/L , 浸浴受精卵1h , 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0%~25%;三是使用从云苔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性淄醇素Epine , 使用浓度10-7mg/L , 浸浴受精卵1h , 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6%~30% 。(三)成鱼养殖鲟鱼的养成可归纳为小水体与大水体养成两类:前者包括室外水泥池、水槽、土池、河渠、网箱养殖等 , 一般为高密度精养 , 投放大规格鱼种 , 经一年左右时间的饲养 , 规格可达2公斤左右;后者是在湖泊、水库中放养 , 多为混放粗养 。四池塘养殖幼鲟的质量与放养密度的关系鲟鱼工厂化养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获得优质鱼种 。为满足工厂化养殖对鱼种的需要 , 目前俄罗斯正在进行池塘养殖条件下的高密度饲养试验 , 放养密度为1.5万尾/亩 , 是标准放养密度(0.5万~1万尾/亩)的1.5~3倍 。此试验分不同放养密度的7个组进行对比 , 放养密度分别为每亩5000、6500、8000、9300、10000、12000和15000尾 , 饲养时间为40d , 日平均生长可以看出 , 提高放养密度会影响幼鲟生长 。在池塘养殖幼鲟时 , 应考虑到饵料资源量 , 放养密度不要超过12万尾/公顷 。二、史氏鲟的人工养殖技术 史氏鲟又称黑龙江鲟、七粒浮子 , 是黑龙江产大型经济鱼类 。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地区已开展养殖 。(一)繁殖技术(1).亲鱼的选择及成熟度鉴定人工繁殖用的亲鱼一般采用黑龙江水域自然成熟的亲鱼 。采捕时间为每年5~7月的繁殖季节 。选择身体无病无伤 , 雌性体重15kg以上 , 雄性体重20kg以上的个体 , 年龄为9~13龄 。此鱼雌性个体生殖间期3~5年 。非生殖期的雌雄个体无明显特征 。处于生殖期的雌雄鱼体有所不同 , 但没有婚姻色及追星类的副性征 。具体鉴别方法为:成熟欲产的雌性个体消瘦 , 吻尖 , 脊板尖 , 体表粘液多 , 腹壁薄而软 , 腹部膨大而富有弹性 。雄性个体体色、体形无明显变化 , 一般体重在20kg以上的个体大多已成熟 。检查时 , 见鱼体尾部弯曲成“弓”状 , 用手轻压生殖孔有精液流出 , 此时的雄鱼即可作繁殖用亲鱼(2).人工催产当水温升到16~24℃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 。水温较低时 , 催产效应时间较长 。催产剂多选用LRH-A 。注射方法及使用剂量视亲鱼的成熟情况而定 。基本剂量为每公斤雌鱼用量为60~90μg 。一般卵细胞极化指标达到1/30以上 , 即Ⅳ期中时即可催产 。全部催产剂量分二次注射 , 第一次注射剂量的10% , 当极化指标达到1/55以上时 , 注射剩余的剂量 。雄鱼使用雌鱼剂量的一半 , 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注射 。对于成熟度较好的雄鱼也可不注射 。注射部位一般为胸鳍基部 。经过催产的亲鱼 , 雌、雄分池暂养 , 并予以流水刺激 , 注意观察亲鱼活动 , 定期检查鱼体变化 。雌鱼开始排卵时游动活跃 , 频繁撞击水面 , 检查可发现卵巢有明显流动迹象 , 轻压腹部至生殖孔处有卵粒流出 , 此时即可取卵 。取卵时间可掌握在90min以内 , 最多不超过150min , 否则受精率将会受到影响 。从时间与水温关系看 , 平均水温为16.5℃时 , 效应时间为18h;平均水温为19℃时 , 效应时间为11h左右 。(3).采卵与授精用挤压法采集精液 。体重20kg的个体一次可排出精液30mL , 甚至更多 。雄鱼可多次使用 。优质精液呈纯牛奶状 。用剖腹法或手推法采集卵子 。一尾体重15kg的个体可产卵2.5~3.5kg , 约9万~12万粒 。用半干法人工授精 。精液用量为每公斤鱼卵10mL 。使用精液时 , 先用无菌水稀释 。稀释比例为精液比水1∶200 。授精时 , 将精液放入鱼卵中 , 均匀搅拌3~4min , 使精卵充分结合 , 静置片刻 , 弃去污水 , 漂洗干净 。史氏鲟的卵呈粘性 , 一般受精后5~6min钟出现粘性 , 15~18min达到最大粘度 , 故孵化前鱼卵须进行脱粘处理 。脱粘剂多选用滑石粉或细黄泥 。前者制成20%水溶液 , 后者制成10%的浓度 。脱粘时将水溶液倒在鱼卵上 , 不断搅动 , 使之不出现结块现象 。当鱼卵全部呈分散颗粒状 , 静置时不再出现结块现象即已达到脱粘效果 。脱粘时间一般需要30~60min 。受精卵脱粘后即可进行孵化 。(4).孵化史氏鲟的卵粒较大 , 也较重 , 每公斤约4万粒左右 。孵化最好在微流水条件下进行 , 或对卵定时拨动 。特制的专用孵化器规格一般为380cm×65cm×30cm , 有进排水系统和定时拨卵装置 , 一次可孵化史氏鲟卵40万粒 。孵化时的进水量为50~60L/min , 自动拨卵装置每分钟一次 , 孵化率为85%左右 。此外 , 也可用双层网箱孵化 。网箱规格为80cm×60cm×50cm , 每次孵化卵1kg 。方法是将网箱固定浮置于水质清澈 , 水流速为0.8~1.5m/s的江湾处 , 每20min翻动一次卵 , 孵化率也在85%左右 。孵化温度为16~24℃ , 最适温度19~22℃ 。在此范围内 , 水温高时出膜早 , 且出苗集中 , 水温低时出苗晚 , 且出苗时间长 。在平均水温17℃时 , 约105h出膜;平均水温21.5℃时 , 约81h出膜 。刚孵出的仔鱼体长1.1~1.3cm , 如蝌蚪状 , 做垂直运动 。孵化70h21℃时后出现鳔点 , 可进行平游 。(二)苗种培育技术(1).培育鱼池可以用室外普通水泥池 , 单池面积为300m2左右 , 水深1.5~2m 。最好使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井水 。培育前进行池塘的清塘、消毒 。(2).放养规格为体长18~30cm , 体重50~90g 。同一池内放养的规格要整齐 , 大小一致 , 不同规格的鱼苗分池饲养 。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0尾 。鱼入池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20min , 入池后第二天开始投喂 。3.投喂初期可用水蚯蚓进行饵料驯化 , 以后逐渐改投人工配合饲料 。人工配合饲料的成分含量为:粗蛋白37.82%、粗脂肪5.96%、粗纤维8.48%、灰分14.91%、无氮浸出物20.55%、水分12.28% , 粒径2.0~3.0mm 。日投饵3次 , 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 。4.饲养期间保持水位15m以上 , 水温26℃以下 , 溶氧6mg/L.三、添加VC-2-三聚磷酸酯的饲料 , 生物利用率高:VC-2-三聚磷酸酯饲料不仅在水中稳定 , 而且生物利用高 , 用不同的VC制品对胡子鲶试验 , 经16周龄饲养结果 。VC-2-三聚磷酸酯组 , 鱼胴体VC含量最高 , 为23.7±1mg/kg干重 。包膜VC组鱼胴体含量为8.3±0.1mg/kg干重 。VC-2-硫酸酯鱼胴体VC含量更低 。结论:VC-2-三聚磷酸酯饲料生物利用率:包膜VC饲料∶生物利用率=2.86∶1四、我国主要养殖鱼虾类对VC的需要量:(见下表)VC需要量=所添加的VC的含量g×所添加的VC制品的生物利用率×经不同温度的制粒工艺后各VC制品中VC保存量 。五、结论:1.整个饲料加工工艺完成后 , 在颗粒饲料中VC的保存率之比为:结晶VC∶乙基包膜VC∶脂肪包膜VC∶VC-2-三聚磷酸酯=0.1977∶0.2383∶0.6024∶1在膨化饲料中VC的保存率之比为:结晶VC∶乙基包膜VC∶脂肪包膜VC∶VC-2-三聚磷酸酯=0.2616∶0.2921∶0.5927∶12.饲料中VC的生物利用率之比:结晶VC∶乙基包膜VC∶脂肪包膜VC:VC-2-三聚磷酸酯=0.3497∶0.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