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揭秘高通“首发”大戏:是跳坑还是躺赢?( 三 )


关于具体谁家会首发 , 这个还要看各家厂商自己的意愿和能力 , 并非芯片厂商一个人能决定的事 , 事实上 , 芯片厂商有时候也会非常“纠结” 。
要知道 , 首发这件事 , 并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 , 一旦厂商在发布会上说自己是“全球首发” , 就需要芯片厂商的授权文件 , 而这种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
也就是说 , 如果芯片厂商给手机厂商开具了授权文件 , 但最终该手机厂商没能完成首发 , 或是被其他厂商首发 , 局面就会十分“尴尬” 。
因此芯片厂商需要确定手机厂商是否有能力保证顺利完成首发 , 但想要确定这件事 , 谈何容易?
首先 , 手机厂商一旦确定自己要抢首发 , 就必须将资源集中到这一项目上来 , 进行集中攻关 , 抓紧时间进行芯片和产品的调教适配 , “时间”会成为厂商们最主要的拦路虎 。
此外 , 供应链的配合也十分关键 , 做手机 , 需要的不仅是一颗芯片 , 而是成百上千种零部件的高效组合 , 所有零部件都需要按时按点、保质保量的到位 。
但不论是手机厂商们的研发适配能力 , 还是供应链稳定性 , 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不到最后确认发布会召开的那一天 , 谁也无法保证 , 某家厂商一定可以顺利完成首发 。
除此之外 , 要拿首发的手机厂商 , 还需要与芯片厂商一起进行联合宣传 , 进行品牌的打造 , 以实现更好的市场预热效果、达成更高的首发销量目标 。
实际上 , 对于芯片厂商和手机厂商双方来说 , 首发这件事 , 是个“生意问题” , 而只要是生意问题 , 就会涉及到商业上的谈判、博弈 , 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
在前文提到的这些影响因素之外 , 手机厂商的出货量多少、芯片厂商的芯片方案能否满足某些特性或进行定制 , 甚至是整个市场大环境的优劣 , 都会成为谈判桌上的砝码 。
三 、争了十年 , 高端芯“稀缺性”依旧从前文的深入分析中我们能看到 , 抢首发是个利弊并存的事 , 而厂商们也需要为此付出巨大努力和前期准备 , 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资源 , 还要承担芯片可能意外“翻车”的风险 。
即便如此 , 手机厂商们还是乐此不疲 。 实际上 , 这样的行业“常态” , 是智能手机及手机芯片发展十余年间 , 厂商们已经养成的习惯 。
以高通骁龙旗舰芯片和小米数字系列旗舰手机为脉络 , 来回顾过去十年间手机芯片的发展历程 , 我们能够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

▲2013-2022年历代高通骁龙旗舰芯片首发机型盘点 ,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最早高通骁龙芯片的命名并不像今天这样简单 , 十几年前 , 高通旗舰芯片的名字是这样的:骁龙MSM8260、骁龙APQ8064……为了便于消费者记住 , 更好地拓展高端市场 , 高通正式更改了芯片的命名方式 。
骁龙800就这样诞生了 , 而它的首发机型 , 是中兴Grand Memo欧洲版 。 随后 , 高通骁龙801、骁龙810接连问世 , 首发机型花落三星、LG等品牌 。 骁龙801也第一次让高通800系列芯片的高端定位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
实际上 , 早年间“抢首发”并没有形成风气 , 首发厂商也并非都是主流玩家 。
到了2016年 , 高通旗舰芯片第一次在国内首发 , 而乐视Max Pro承担了这一任务 , 接下了骁龙820的首发 , 赚足了市场眼球 , 这一年乐视手机出货量首次突破千万 , 乐视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做到了市场份额前十 。
与此同时 , 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国产手机厂商们 , 发现通过首发骁龙芯片 , 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市场关注度 。 同时借助骁龙芯片来做“品牌背书” , 他们也可以更好地进行市场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