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松阳|直播带货,还有什么新花样?

江松阳|直播带货,还有什么新花样?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商业评论,作者|钱洛滢,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图源:摄图网。
“这是从‘直播+’到‘+直播’的转变。”
从去年疫情期间的异常火爆,到如今成为一种常态,看上去归于平静的直播行业正在经历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直播的形式变得更加垂直细分。除了像李佳琦、薇娅那样在演播室中进行带货,还延伸出了如仓播、产地直播、探店直播、连麦直播等新兴的细分直播形式,以满足不同场景下商家的不同需求。
其次,部分直播相关服务机构的身份正在发生转变,从单纯的第三方服务商,变成掌握一定话语权、拥有强大供应链能力的平台。
最后, KOL、KOC们正在发生“阶级变化”。未来,头部的KOL更像是自成一派的大IP,自身就有一套完整的商业变现体系;而中腰部的大量行业专家、乐于分享本地生活的网红达人们,将会活跃于各类细分直播,拥有更多变现的机会。
“现在直播的营销效果比之前更好,所以广告主的资源开始从传统媒体向直播这样的新兴渠道倾斜。”第三方直播服务机构微格的创始合伙人江松阳同时也向新零售商业评论表示,直播行业的发展远未成熟,一切还需要摸索——细分直播作为直播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也只是刚刚开始。
细分直播是什么?
市场上对细分直播还没有太明确的定义,有人认为将产品品类进行细分就是细分直播,即对货的细分。但本文所探讨的细分直播,更多是针对场景的细分。
用江松阳的话来说,就是“放眼整个产业链,将最适合直播的环节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场景进行细分,从而让直播赋能行业的发展。”
这是从“直播+”到“+直播”的转变。那么,目前已有的细分直播有哪些?它们的表现形式具体又如何呢?
最早开启且最常见的是产地直播。
在不少旅游景点、老字号品牌店内,只需要一个简易的打光灯、收音设备以及一台手机,就可以开播。
店员、居民、网红达人们会为镜头前的观众展示商品品质,不断赞扬产品的原汁原味、品质优良等。
不少综艺节目中,明星前往少数民族居住区或是贫困山区进行当地土特产的带货直播,也属于产地直播。
在快手上,农产品的产地直播带货能力超群。“西双版纳阿浪”在今年4月进行了一次榴莲产地直播,一刀又一刀地挖开肥美又新鲜的榴莲肉,让在线的3000人买单了51万销售额的榴莲,成绩斐然。
大多数产地直播主要是为了解决商家产品知名度与销售的需求,适合货源地的商品。
规模更大的细分直播是仓播。
顾名思义就是在仓库内的直播,主要是通过直播带货,从仓库直发货物来打通供需两端,缩短物流环节,从而降低成本,消费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优惠以及更便捷的体验。
目前许多仓播都是由具备仓储条件的物流公司或是保税仓发起的。
如去年5月,中通董事长赖梅松首次在中通云仓现场直播带货,整场直播观看人次达810万,销售总额(GMV)超1500万元,共产生110多万单包裹,仓内货品当晚就陆续打单出库配送。
同年6月,浙江双捷也进行了一次仓播,CEO冯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仓播是通过仓库场景化构建,将“直播带货”与“货品库内作业”这两个场景带到消费者面前。
除了物流公司,像微格这样的第三方直播服务机构也在发力仓播。
今年微格先后两次为红蜻蜓进行尾货清仓的仓播。在首次合作中,微格在2天内帮助红蜻蜓完成了2000余双断色断码鞋的清仓,第二次又为其清仓了4300余双尾货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