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连线|国盛证券郑震湘:高质量国产替代蕴含电子行业机会( 四 )


问:对于今年来说 , 功率半导体的供需关系大概是什么样的?国内有哪些新增产能?
答:功率半导体 , 包括新能源、光伏 , 现在订单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 光伏是典型的下游创新带来新增需求 , 对行业供需形成重大扭转的行业 。 去年一整年 , 市场对于这一块的关注非常高 , 包括从利润角度上来看 , 也有比较好的增长 。
现在来看 , 景气度还是非常不错的 , 包括功率、IGBT 。 特别是在新能源车、光伏这两个领域 , 供需更加紧张 。 包括英飞凌、安森美(Onsemi)也停止了接单 , 现在产能严重供不应求 。
普通消费类的话 , 接下来需求会受到一定影响 。 但是 , 国内龙头的股价表现也比较好 , 在新能源车、光伏的占比也是越来越高 。
下半年的话 , 肯定要有新增产能逐步出来 。 半导体产能方面 , 只要一个地方开始逐步松动 , 理论上后续就是一个逐步松动的过程 。 功率半导体 , 在整个行业里并不算需要最高技术的产业 , 所以给产业时间的话 , 肯定有产能进来 。 但是 , 从国内的核心公司来讲 , 重点是看客户 , 因为功率和消费电子不一样 , 特别车里面的玩法 , 是一个长期的客户投资关系 。
这里面的相关公司 , 我觉得重点要看两方面 , 第一 , 客户是不是优质的 , 第二 , 产能严重供不应求这样的红利 , 在产业历史上看 , 连吃2年已经非常好了 。 而产能放出来之后 , 我们要看新产品 , 以及公司的技术在同行业是否领先 。 因为在产能极度紧张的状态下 , 其实对技术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 。 而在正常的产能状态下 , 就是看谁的技术保持领先 , 谁的客户优质 , 谁的产品最强势 , 这个是我们分析公司最根本的保证 。
问:在您看来 , 智能汽车可能会有怎样的行业变革 , 对汽车架构和零部件需求又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答:从智能汽车角度而言 , 智能化、电动化、自动驾驶 , 我觉得核心就是三个方面 。
刚刚我们谈到 , 车其实在过去是硅含量最低的地方 。 我们自己也感觉得到这几年的大变化 , 以特斯拉为代表 , 包括国内的新势力 , 包括华为 , 这些公司其实倒逼了整个市场的智能化提升 。 从国内跟海外来看 , 国内的智能化进展要超过国外 , 特别是欧系的传统车型 。
作为最大的智能终端 , 这一块需要我们去重点观察 。 首先 , 车自身在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 就是我们刚刚讲的三化 。
其次 , 从供应链角度而言 , 包括过去也是在发生一个非常典型的变化 。 就是在这一轮新能源车出来之前 , 国内的一些新势力公司 , 包括比亚迪 , 对于以海外的Tier1为代表的汽车零组件产业链是非常难进去的 , 即使进去也是做一些边角料 。 但是在新能源车启动之后 , 包括我们国家也是在这次疫情之后出了各种政策 , 去补贴或者说刺激消费 。 这对于新能源车的起量速度非常大 , 所以包括从上游的电池 , 比如宁德时代也是在行业里面具备很强的话语权 。 对于一些核心芯片 , 国内公司也在逐步切入 , 譬如核心的IGBT 。 在核心的智能座舱里 , 我们能参与的芯片可能会更多 。 在智能驾驶领域 , 其实除了英伟达之外 , 我们在L2+这样的级别 , 其实已经有国产芯片公司出来了 。
当然 , 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我们去做 。 但是 , 就像三年前 , 对于国内芯片设计公司 , 当时大家都在担心能不能做 。 我觉得这一次 , 在国产化过程中 , 中国的芯片公司还是能做事的 。 包括我们的很多芯片公司 , 今年的估值比2018年还低 。 当然 , 很多都涨了十倍以上 , 利润都不止十倍 , 就是有一个盈利能力或者竞争力迅速释放的过程 。 所以 , 芯片公司在里面有巨大的、产业机会 。 特别是对于很多科技龙头 , 包括美国的科技龙头都是从全产业角度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