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本钦|拖延症监督师月入10万元?真相却是女大学生兼职为主,门槛低利润微薄( 三 )


在商品评价页面,也时常能看到客户关于“监督师服务没用”的评价。
面对质疑,三位受访监督师的观点一致:监督师能够帮助的,只会是真正想要自律的人。对于只想“躺平”的人,线上沟通的监督师也鞭长莫及。但必须承认的是,监督师所需要处理的部分拖延情况,往往与客户的深层心理有关。
喜欢研究心理学的孟思潼认为害怕失败、完美主义,或是对任务的认知不足都会导致拖延。假如客户的拖延背后有心理成因,那打卡式的催促方式便不合适。
“目前为止,大多数监督师在与客户交流时还只停留在监督完成任务这个层面,尚未触及到客户的心理原因。”余本钦说道。意识到上述问题后,遇到棘手的监督客户时,余本钦甚至会向学校心理老师寻求解决意见。
余本钦还指出了监督师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因为目前的监督师都是兼职,假如生活上遇到急事,可能没法准时完成任务。
导致这一行业以兼职为主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监督师的收入有限。
余本钦的店铺开业最久,订单量大,总营收也可观,监督师的收入是订单总额的50%。余本钦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自己店铺收入最高的监督师,月收入约为1500元。至于孟思潼与奎奎的店铺,月销量虽在100—500单,但大部分订单都为低于10元的单日监督单,监督师收入水平可想而知。
尽管目前行业仍有诸多不规范之处,余本钦还是对监督师的职业前景感到乐观,“毕竟这是一门面向人的生意,而人有感情,不是机器。”余本钦说道。在他看来,只要拖延症存在,对监督师的需求也一定会存在,问题也会随行业发展慢慢改善。
店铺营收仍处于起步期的孟思潼也看好前景。“营收的增长,需要积累的过程。”她说道。
但要做些什么改变,行业才能有所发展?这一点,年轻的店主们还没想好。在此之前,监督师似乎只能是“为爱发电”的小生意。
(应受访者需求,林凌、奎奎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