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水产科学院长江所

科考再次发现鳤 , 系3年来首次 , 长江这个神秘物种是什么?
事件回顾:12月10日 , 据相关媒体报道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11月在长江宜昌段进行科考时发现一条鲶鱼(Gun) 。这是2017年6月研究人员在洪湖河段发现一条鳐鱼后 , 再次发现一条鳐鱼 。鳜鱼 , 俗称钓子、草钓子 , 曾广泛分布于长江及其南方江河湖泊 , 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近年来 , 由于过度捕捞、河湖堵塞、栖息地退化等原因 , 鳜鱼已在多个历史分布区灭绝 , 在湖北、湖南等地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Ochetobiuselongatus , 俗称吊子和稻草吊 , 属于鲤形目 , 鲤科 , 白鲑亚科和Ochetobius 。历史上广泛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的江河湖泊 。鲶鱼是一种食肉鱼 , 以无脊椎动物为食 , 捕食一些小鱼 。最大的个体可达10kg以上;性成熟的最低年龄是3岁;具有江湖迁徙的特点 。它在繁殖季节逆流而上 , 在主流急流中繁殖 , 产生漂流卵 。每年7-9月进入长江沿岸湖泊催肥 。历史上可在长江中游的一些通江湖泊形成鱼群 , 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由于长期过度捕捞 , 长江现在面临着鱼类种群数量和种类下降的严重问题 。统计显示 , 1954年 , 长江渔业自然渔获量为42.7万吨 。然而到了2018年 , 鱼类资源只剩下不到10吨 , 总量甚至不到全国淡水鱼的0.2%!这一发现表明 , 随着长江全面禁渔的推进 , 长江受威胁鱼类种群出现恢复迹象 。“禁渔今年已经开始做准备 , 目前已经有了一些起色 。然而 , 鲶鱼要到3-4岁才能产卵 。要想看到明显的改变效果 , 还得再等3-4年 。”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表示 , 禁渔后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值得期待 。“我相信 , 在未来 , 长江中常见鱼类种群的规模将明显增加 , 长江中一些受威胁的鱼类种群 , 如鲲 , 也将得到恢复 。”长江的水是生命之水 。保护长江生态刻不容缓 。保护长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水产科学院长江所

文章插图
中国水产科学院 在哪个省
中国冉兰水产研究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路南青塔村150号电话010-68673938传真010-6867685 。中国水利盲人水产研究所是农业部直属的综合性水产研究机构 。作为国家级水产科研机构 , 负责传播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应用研发和研究 。
长江白鲟宣告灭绝 , 为何人们对其进行人工繁殖也避免不了灭种?
首先 , 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危起伟说:长江白鲟的人工繁殖从未有过成功的案例 。过去 , 由于缺乏技术和硬件条件 , 人工繁殖的长江白鲟最长只能存活29天 。后来所有条件都具备了 , 我们就再也没有抓到活着的长江白鲟 。如果长江白鲟救助池修得早一点 , 看得远一点 , 长江白鲟被捕获后就养起来 , 也许还有希望 。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储备 。只要能找到活着的长江白鲟 , 就有一线希望 。长江白鲟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无法繁殖 。长江中华鲟通常在长江上游产卵 , 在长江中下游觅食、育肥 。然而 , 1981年葛洲坝的修建切断了它们的迁徙通道 。长江中华鲟的幼体仍然可以通过大坝在长江中下游觅食 , 但成年的长江中华鲟已经不能回到上游产卵了 。长江白鲟被捕捞的第二个因素是长江捕捞业的发展 , 使得大鱼小鱼全部被捕捞 , 或者直接导致长江白鲟的死亡 , 或者导致长江白鲟的食物越来越少 。这一点至关重要 , 因为长江白鲟被誉为淡水鱼之王 。它的身长有7.5米 , 每天需要大量的食物才能生存 。现在 , 长江已经被定为无鱼区了!第三 , 航运 。船只越来越多 , 航道纵横交错 。不仅船舶的螺旋桨可能直接伤害长江白鲟 , 航运衍生的航道整治、炸礁、护岸等通航工程对长江白鲟的栖息地也有很大影响 。2003年1月24日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接到消息 , 四川南溪一渔民误捕了一条长江鲟鱼 。该所首席科学家魏有伟立即带领救护队赶赴当地 。经确认是一条雌性长江鲟鱼 , 体长约4米 , 体重150多斤 , 肚子里有大量鱼卵 。误捕的长江白鲟 。当时长江白鲟的尾巴在渔民的船上被挪来挪去 , 因为误捕了 。它已经受了重伤 , 腹部全是血丝 , 头部和尾部都有明显的伤痕 。消毒和伤口缝合后 , 放在附近的一艘鱼笼船上 。养了一天照壁 , 长江白鲟好转 , 最后决定放生 , 并在上面安装了超声波追踪设备 。本来想一直跟踪 , 后来因为跟踪船触礁受损 , 最后失去了信号 。从那以后 , 中国再也没有看到过长江白鲟 。此外 , 围湖造田、水污染、城市化和水产养殖导致的栖息地减少和破碎化 , 都是威胁长江鲟鱼生存的重要因素 。大熊猫 , 长江白鲟 , 在水里 。长江白鲟灭绝的严重程度不亚于大熊猫灭绝 , 是中国生物史上的沉重打击!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水产科学院长江所

文章插图
鱼类超声波声学遥测技术大致是怎么样的?
鱼类超声波遥测技术是一种能够测量鱼类在自由生活状态下的生理生化特性的技术 , 
行为和体能状况实施遥测的技术 , 具有原位观察的优势 , 目前已发展成为包括鱼类、甲壳类、豚类以及海龟等水生动物生态学研究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观测系统主要包括鱼类声学标记、主动性VR100接收机、被动型VR2W接收机和VUE数据库软件 。在国内 , 最先(80年代)使用鱼类遥测技术的是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使用的是全球技术最成熟的加拿大Vemco公司的产品 , 监测的对象是四大家鱼、中华鲟等 , 现今图索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Vemco公司在中国区域的独家代理商 。主要应用于渔业科学研究、渔业水产养殖、环境监测以及渔业保护区和开发 。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哪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武汉 。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于 1 985年建成 ,挂靠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建成以来承担或参与国家“六五”———“九五”渔业环境科研课题近 30项 ,在渔业水质基准和标准、水污染物的水生生物毒理研究、建设项目的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渔业环境监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建设的水产科学重点研究机构之一 , 隶属于农业部 , 于1958年在南京成立 , 起初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长江水产研究所 , 1965年9月由南京迁至湖北省沙市市(现荆州市) , 1970年、1978年、1982年先后更名为湖北省长江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总局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沙市分所 , 1984年后定为现名 。进入二十一世纪 , 着眼于科研的发展战略和布局 , 农业部2005年第22次常务会议同意长江所在武汉设立研究中心 。2011年初 , 长江所武汉研究中心落成投入使用 , 当年3月长江所完成了科研主体由荆州向武汉的搬迁 。科研主体搬迁武汉标志着长江所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武汉作为长江所法人所在地 , 将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为主 , 承担各类科研工作和公益任务 。长江所荆州部分作为渔业资源保护利用中试基地 , 为科研提供支撑并进行成果转化 , 同时承担离退休人员管理、物业管理与营运等工作 。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水产科学院长江所

文章插图
中华鲟的保护措施是什么样的?自1981年长江葛洲坝截流以后 , 农业部采取了果断措施 。对用于人工繁殖和科学试验亲鲟的捕捞数量和捕捞地点、时间严格限制 , 保护沿江和河口区的幼鲟 , 扩大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的规模 , 在长江上游宜宾市 , 每年均向长江投放培育中华鲟鱼苗 , 让中华鲟这一珍稀物种得以长期生存繁衍下去 。为了补偿葛洲坝工程对中华鲟的不利影响 , 330工程局成立了宜昌中华鲟研究所 。实行全江禁捕和限制科研用鱼 , 将中华鲟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国家先后投资支持湖北省、四川省在长江沿岸建立渔政站 , 并帮助渔民转产转业;1983年全面禁止对中华鲟的捕捞 , 并严格限制科研用鱼;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 , 中华鲟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录 。严格执行了全江禁捕 , 从而保护了亲鲟和幼鲟洄游 , 最大限度的保存了产卵种群 。开展中华鲟科研 , 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1983年 , 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水产局、宜昌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中华鲟人工繁殖协作组取得了葛洲坝下中华鲟人工孵化的成功 , 此后不久便开始向长江增殖放流中华鲟苗和幼苗 。据统计 , 1983-1998年 , 共增殖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苗近600万尾 。1999年12月投放10万尾10厘米以上大规格中华鲟苗 , 超过15年来同种规格鲟苗的总量 。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 集中全社会力量来保护中华鲟 。在沿江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 , 全社会保护中华鲟的意识日益提高 , 沿江渔民误捕中华鲟后均能自觉放生 , 发现不法分子偷捕能举报 , 市场上经营利用中华鲟的行为已绝迹 。研究表明 , 由于对中华鲟采取了全面保护的对策 , 从而延缓了中华鲟资源衰退的进程 , 基本保全了溯河产卵亲体 , 为中华鲟自然繁殖、研究和增殖放流打下了基础 , 中华鲟物种数量已开始回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1983年突破了中华鲟人工繁殖 , 330工程局成立了宜昌中华鲟研究所1984年也取得突破 , 有关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已试验成功 。从1983年开始 , 长江水产研究所每年向长江放流人工繁殖的幼鲟 , 但由于培育技术和养殖规模的限制 , 每年只能培育出长度为8-10厘米、重3-5克的达到设计规格的幼鲟不到1万尾 , 多数年份几乎为零 。因此 , 中华鲟种群的补充 , 主要依靠在宜昌产卵场自然繁殖的幼鲟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水产科学院长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