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那么《曹刿论战》读后感怎么写呢?
《曹刿论战》读后感怎么写《曹刿论战》读后感范文(一)
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诸侯国个个虎视眈眈,曹刿是长勺之战中光彩照人的角色,他的毛遂自荐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确实令人敬佩 。但是,人们却忽略了关键人物——鲁庄公 。
曹刿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如果当他自我推荐时,鲁庄公拒绝了他的好意,不肯任用这个山野村夫 。那么曹刿还会在历史的舞台上绚烂耀眼吗?
曹刿这个人,我们不得不说他胆子大到极点了,面对一代君王,依然措辞辛辣 。“肉食者鄙”的刺耳批评,“小惠未徧”、“小信未孚”的尖锐意见,这些都可以取他项上人头 。如果不是鲁庄公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曹刿早就长眠于地下了!
曹刿善于运用战术,控制军心这是无可否认的,但是鲁庄公也善于总结经验 。不懂装懂是不少君王的坏毛病,他们才不想让别人认为他们笨,面对胜利只会享受和庆祝 。然而鲁庄公在“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战争的规律,提高自身才干 。不就向我们说明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虚心 。
在人才层出不穷的今天,鲁庄公的所作所为不是使人倍觉敬佩吗?
《曹刿论战》读后感范文(二)
今天,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其中“曹刿论战”最让我喜欢,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当时,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 。公元前682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 。鲁桓公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 。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寄身 。鲁庄公八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 。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 。鲁庄公九年,齐国大夫杀死公孙无知 。这时,齐国无君,鲁庄公欲送公子纠回国为齐君,但齐襄公的弟弟小白先入齐即了君位,是为桓公 。桓公因为鲁国欲纳公子纠的事,怀恨在心,在桓公即位第二年,就是公元前684年,率军攻打鲁国,进行报复 。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载的齐鲁长勺之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
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题目是后人所加 。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
【《曹刿论战》读后感怎么写】曹刿是政治上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在军事上,指挥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面对不利局面,冷静与睿智,善于把握战机,详查敌情,计谋出众,做事谨慎,对战场形势的判断洞若观火,是一个极为不凡的指挥家形象 。
读完这个故事,了解完曹刿的才华,我想:曹刿真是太厉害了,用少量的兵马就打败了齐国十万大军,看来做事不仅仅需要力量,更多的是还需要智慧,不然还会失败的,我以后一定要像曹刿那样,做一个懂得一鼓作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