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智能基座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与产业互为放大器( 二 )


新:新知识、新模式解决教学痛点人才|智能基座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与产业互为放大器
文章插图
鲲鹏、昇腾是面向新计算时代的全新计算生态,是数字经济的底座,也是中国计算产业发展的新机会点。从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出发点,教育部与华为启动了“智能基座”项目,将鲲鹏、昇腾、华为云技术与实践成果融入各高校的计算机、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和电子信息等专业的课程当中,以产教融合的模式加速计算产业的人才成长。
智能基座项目在大学教学环节,通过扩展教材教辅、培养更多优秀教师以及完善多维度教学手段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培养新型人才。
人才|智能基座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与产业互为放大器
文章插图
比如,在作为高校教学基础的教材教辅方面,华为联合教指委和国内教学名师打造了“计算机教指委系统能力系列教材”、“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 ”、“华为智能计算技术丛书”三个系列的教材教辅,目前已出版3本教材和13本教辅,将有力地深化产业根技术和高校课程的融合。
再比如,为进一步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锻造高水平教学团队,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课程虚拟教研室正式启动,立足鲲鹏、昇腾、openEuler、openGauss、MindSpore、华为云等根技术,从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四大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师对根技术的理解和教学能力的升级。
可以看到,智能基座项目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处处透露着一个“新”字,走到产业的最前端,让教学与产业同步。
在今年的HC期间,我们又看到更新的进展。
慕课是当下最火的授课方式,可以惠及更多的大学生。华为携手中国高校计算机MOOC联盟,联合一线教学名师,计划开发23门优质慕课。其中12门慕课已正式上线,其余11门将于明年春季学期前陆续上线,为壮大计算人才队伍提供强劲支撑。
产业发展需要更新、更全的知识。在HC大会上,华为公司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宣布“智能基座”将扩展产业范畴,从围绕计算产业的鲲鹏、昇腾、华为云,进一步扩展到包括5G、光网络、数据通信在内的通信产业覆盖更多的技术领域,为数字新时代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高校的积极响应,已经在全国72所高校落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21年的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建设。
实:实习、实践促进产学结合国内高校虽然积累了强大的研发能力,但与产业结合得不够,大量研发能力只是转化成了论文的纸质能力。同时,在高校内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AI梦想,有创新的精神,也是创业的意愿,他们缺的是实习、实践的机会。当高校的研发能力与产业相结合时,将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在极客梦想与创新成果之间,高校学生需要一座摆渡船。而智能基座项目,提供了一系列的实习、实践的机会。
人才|智能基座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与产业互为放大器
文章插图
首先,通过鲲鹏、昇腾优才实习计划开放大量的实习机会给到大学生,加速学生从学科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培养企业亟需的产业人才。这里特别强调,并非只有华为开放实习机会,而是生态中的企业一起面向大学生开放,这样提供更多的机会,也涉及产业更多的技术环节。目前,已面向“智能基座”的72所高校正式开放来自宝德、麒麟软件、海量数据、北明软件和中科弘云等40+家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岗位涉及开发类、测试类、产品类、服务类及技术支持5大类型。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大学生通过优才计划得到实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