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分形与时空:跨越百年的维度定义之旅( 二 )


但在这段时间里 , 数学家们意识到 , 维度缺乏正式的定义实际上是一个问题 。
乔治·康托尔(GeorgCantor)因发现无穷大有不同的势(cardinality)而闻名[2] 。 起初 , 康托尔认为线段、正方形和立方体中的点集必须具有不同的势 , 就像一条10个点的线、一个10×10的点网格和一个10×10×10的点立方体有不同数量的点 。 然而 , 在1877年 , 他发现线段中的点与正方形(以及所有维度的立方体)中的点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 这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势 。 凭借直觉 , 他证明了尽管维度不同 , 线、正方形和立方体都具有相同数量的无穷小的点 。 康托尔写信给理查德·戴德金(RichardDedekind) , “我看到了 , 但我不相信它 。 ”
康托尔意识到这一发现威胁到n维空间需要n个坐标来描述的直觉观念 , 因为n维立方体中的每个点都可以由一段区间中的一个数字唯一标识 。 因此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这些高维立方体相当于一维线段 。 然而 , 正如戴德金指出的那样 , 康托尔的函数是极不连续的——它本质上是将一条线段分成无限多个部分 , 然后将它们重新组合成一个立方体 。 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坐标系的行为 。 这种坐标系太过无序 , 无法为我们描述物体提供帮助 , 就像是为曼哈顿的建筑物提供唯一地址却随机分配这些地址 。
然后 , 在1890年 , 朱塞佩·皮亚诺(GiuseppePeano)发现 , 可以将一维曲线缠绕得如此紧密且连续 , 以至于可以填充二维正方形中的每个点 。 这是第一条空间填充曲线(space-fillingcurve) 。 但皮亚诺给出的例子也不是坐标系的良好基础 , 因为曲线与自身无限多次相交 。 回到对曼哈顿的比喻 , 这就像给一些建筑物多个地址 。
几何、分形与时空:跨越百年的维度定义之旅
文章图片
图4:这些是产生空间填充曲线的前五个步骤 。
在每一步 , 曲线的面积为零 , 但在极限情况下 , 它填充了正方形 。 这条特殊的曲线是由大卫·希尔伯特(DavidHilbert)引入的 。
这些和其他令人惊讶的例子清楚地表明 , 数学家需要证明维度是一个真实的概念 。 例如 , 当n≠m时 , n维和m维欧几里得空间的某些基本性质是不同的 。 这个目标被称为“维度不变性”(invarianceofdimension)问题 。
终于 , 在1912年 , 在康托尔的发现之后将近半个世纪 , 在人们多次证明维数不变性的尝试失败之后 , 布劳威尔(L.E.J.Brouwer)使用自己创造的一些方法并取得了成功 。 从本质上讲 , 他证明了不可能将一个更高维的物体放入较低维度的空间中 , 以及在不将物体分成许多部分(如康托尔所做的那样)、不允许物体与自身相交(如皮亚诺所做的那样)的情况下 , 使用较低维度的物体填满较高维度的空间 。 此外 , 大约在这个时候 , 布劳威尔等人给出了各种严格的定义 , 例如 , 可以根据球在n维空间中的边界是n-1维这一事实 , 帮助归纳地确定维数 。
尽管布劳威尔的工作将维度概念置于强大的数学基础上 , 但它无助于增强我们对高维空间的直觉:对3维空间的熟悉太容易使我们误入歧途 。 正如托马斯·班乔夫(ThomasBanchoff)所写 , “我们所有人都是对自己所在维度存有偏爱的奴隶 。 ”
例如 , 假设我们将2n个半径为1的球体放置在边长为4的n维立方体中 , 然后将另一个球体放置在与它们中心相切的位置 。 随着n增加 , 中心球体的大小随之增加——它的半径为√n-1 。 但是 , 令人震惊的是 , 当n≥10时 , 这个球体会伸出立方体的边 。
几何、分形与时空:跨越百年的维度定义之旅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