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瞄准“后发先至”( 三 )


生力军不息——
培育人才 , 点亮未来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 , 医疗、养老、教育等行业智能化需求持续释放 , 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 辛国斌指出 , 与此同时 , 中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 很多关键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 高端供给仍然不足 。
在曲道奎看来 , 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经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 但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比较少 。 比如 ,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 , 汽车、电子高端制造生产线上很少用到国产机器人产品 。
中国机器人产业若想从追跑者变为领跑者 , 书写后发先至的辉煌篇章 , 人才最为关键 。
在东莞 , 李泽湘等人创办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 , 已孵化包括云鲸在内的60家机器人与智能硬件创业实体 , 逐渐形成了接收学生—引导创业—公司实训—应用研究反哺教学的人才培养闭环 。 李泽湘认为 , 学校要对产业产生影响 ,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科研和教育变成创业团队 , 弥补中国制造业的各项空白 。
目前 ,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孵化存活率达到80% , 头部企业估值超过300亿元 , 这一产学研协作新模式也逐渐开始向重庆、香港等地输出 。
在北京 , 清华大学未来智能机器人兴趣团队吸引了一批背景各异的学生 , 积极投身科创实践 。 计算机系的王冠研制的小车 , 通过在仿真器中不断自主学习 , 实现短距离自动驾驶;外文系的刘皓月通过自学代码 , 参与到家庭服务机器人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来自香港的梁迪轩热衷于硬件开发 , 希望未来加入大湾区的创业公司 , 在家门口实现理想 。
随着机器人赛道整体升温 , 华为、小米等企业将目光投向高校 , 以资金、硬件、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对名校预备人才的培植 。
“在团队中 , 我们有机会使用华为提供的Atlas开发者套件 , 在昇腾全栈软硬件平台上进行开发 。 ”刘皓月介绍说 , 她的学长俞浩创立了一家生态链公司 , 与小米共同立项开发仿生四足机器人 , 产品已于8月正式发布 。
中国机器人瞄准“后发先至”】为破解产、学、研、资融合难题 , 地方政府也在发力 。 据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介绍 , 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已成为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举办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 预计“十四五”期间将成为经开区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