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姐|付费自习室,是一门有想象力的蠢生意

编辑导语:人总是很难控制住自己,自律对于很多人来说,需要借助外力来完成。于是,便衍生出了一门生意——付费自习室。这门生意的行业逻辑是什么,卖的又是什么?作者对其进行了分析,付费自习室值不值得做?
张姐|付费自习室,是一门有想象力的蠢生意
文章插图
付费自习室这个生意,应该是2年前火起来的,好多媒体吹什么新模式。
当初我写过一篇不要随意创业的文章,还写过一篇和二房东有关的文章,很多人问我关于做付费自习室赚不赚钱,我当时的回复是,有的行业逻辑比较蠢,这个行业是蠢的有想象力。如果你是自己家房子,那随你做什么,如果你还要给房东掏租金,趁早关门做别的,还能止损。
刚好最近有一个新闻,杭州张姐,70后,跟风创业开了个自习室,效果非常显著,一年时间就亏了20万。
张姐总结了一下原因,说自己不懂年轻人喜好什么,不会年轻人的营销方式。
哎,张姐,有这20万,你整点别的,根本不需要懂年轻人喜好什么。
年轻男孩会疯狂研究张姐您喜欢什么。
钱,要花在刀刃上。
回归正题,为什么我觉得自习室不是一个好生意,因为商业模型就不成立。
定价高了没人来,一小时十几块,月卡上千块,太看得起人民的消费水平了,我去星巴克点一杯咖啡白嫖空间都和这个差不多,还能自带杯子。
你说真有人愿意出这个钱吗?
肯定是有的,但同时,有多少愿意出这个钱?有多少人愿意长期出这个钱?有多少人愿意在你这里长期出这个钱?
定价低了不盈利,本来上座率就一般,疫情一来,线下也不好干,弄不好全给房东打工。
同时,业务营收太透明,没有骗资本的想象力。
共享自习室的前辈,共享办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资本已经在同样的领域吃过大亏了,WeWork差点把孙正义老师的裤子都炸了,直接为SB(SoftBank)代言。
共享办公那个模式和自习室的模式没啥区别,二者堪称卧龙凤雏。
我们再看一看细节,自习室卖的是什么?
单纯的空间吗?
不,单纯的空间不值钱,自习室卖的是你身边人都在学习的环境。
讲白了做的是气氛组的生意。
对于很多人而言,来这里根本不是为了学习,自习室于他们,更像虚假的气氛组。
既然是气氛组,就要按照气氛组的规则来做事儿。
一般来说,气氛组存在的意义,是给人带来快乐,例如酒吧气氛组,会所气氛组,当然我这都是听牛老师说的。
然而自习室这个气氛组,给用户带来的心理体验,叫自我折磨。
这很反人性。
从商业角度讲,如果想让一个人掏钱,那最好这项服务或者商品,给ta带来的是正向反馈。
哪怕有些事情没有那么丰富的正向反馈,也要人为加一些进去,才能维持这种消费。
一旦这项服务或者商品给使用者带来的是负向反馈,那就最好不要让他掏钱。
一切让人痛苦的行业,你得找到用户以外的人买单。
这话不是我说的,这是多年前史玉柱老师就玩儿明白的。
一个明显不让人快乐的事情,掏钱者和使用者,最好不是一个人。
保健品如此(孩子给爸妈买),儿童培训班(爸妈给孩子买)亦如此。
正是由于掏钱拍板的是家长,孩子们才不得不去上课。
你要是让学生掏钱,学生跑的比谁都快。
饶是如此,我小时候还跟老师谎称生病,把补习班剩下来的学费在上课时间去网吧,后来次数太多,老师感觉情况不对,和我爸一沟通,不幸暴雷,挨了一顿毒打。
挨打是小事儿,大事儿是我错过了帮战。
于是我就把我爸去夜总会的事情告诉了我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