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d|"鱼和熊掌"也可兼得,把按需付费进行到底

FOD, 按需付费的IT消费新模式
曾经在王家卫的电影里,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台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
今天,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IT行业,其实和上面这段台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买什么东西都可以“按需”,软件可以“按需”,公有云可以“按需”,就连私有云也可以“按需”。
是的,你没有听错,私有云也可以按需付费!
购买还是按需?消费模式推动IT发展变革
不夸张的说,让私有云也能按需付费,对整个IT行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过去数十年里,围绕公有云与私有云的争论,焦点就在于付费模式上。因此在正文开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企业IT消费模式在过去十多年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十多年前,企业要想获取IT基础架构,方法主要有二种:直接购买或租赁
“直接购买”能够让企业对基础架构完全掌控,但缺点是前期资本投入大,并且在做购买决策前,企业IT人员需要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状况进行精心规划,评估基础架构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需要多少容量。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低估或者高估也是常有的事。另外,如果企业的工作负载有高峰期和低谷期,那么购买的基础架构可能会在某些时间利用率不足,造成了资源浪费。
而另一种租赁模式,在保留购买模式对基础架构控制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门槛,使企业只在需要时利用基础架构,不再需要时返还给出租方即可。相比于前者,租赁模式避免了前期大额资本支出,使企业能够腾出资金,更轻松地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改进基础架构。不过,租赁模式也有着事先进行容量和使用量规划的劣势,并要对基础架构利用率不足的情形做好准备。
接着,我们来到了公有云高歌猛进的近十年。客观来说,公有云的这十年里推动了IT行业巨大发展,而且这个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对IT消费模式的变革。从过去的“一锤子买卖”变成了所谓用“用多少买多少、要多少有多少”。企业无需大量的前期资本投入,也无需容量规划,即可轻松获得IT资源和服务。这对于众多企业,特别是资金不宽裕的初创企业来说,确实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不过,公有云的劣势也显而易见。首先,企业只是基础架构使用者而不是拥有者,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完全掌控云中数据,可能会带来风险。并且随着业务合规重要性的增加,许多企业担心他们能否遵守监管、隐私保护及合规性法律。
第二,尽管公有云大幅降低了获取IT资源的门槛,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公有云并不比私有云便宜,甚至可能更贵。虽然大多数云供应商不收取将数据带入云中的费用,但每当有数据从云存储中拷贝出来时,云供应商都会收费。以及,如果你像许多企业一样采用多云策略,则将工作负载从一个云迁移到另一个云时,还会看到额外的成本。
另外,随着公有云的普及,越来越多企业公有云的开支采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采购的公有云资源往往是基于短期需求的,再加上不同业务部门都有各自的公有云的采购需求,这就导致了公有云资源的采购开支泛滥 。
【 fod|"鱼和熊掌"也可兼得,把按需付费进行到底】通过回顾过去的IT消费模式可以发现,上述的三种模式都各有利弊,购买和租赁模式可获得稳定的数据访问的优势,但前期投入大,而公有云消费模式灵活,但数据安全问题始终悬在心上。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让两者优势互补,既能确保数据安全合规,又能享受灵活的消费模式呢?答案当然是有的,这就是戴尔科技集团推出的Flex On?Demand(按需计费,以下简称FOD)付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