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汽车业持续“芯荒” 救“芯”丸在哪儿?( 三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 张进华:实际上从多年前已经开始芯片的研发、生产、应用的部署,包括多种多功能的芯片,包括计算芯片、存储芯片、控制芯片。从研发到设计到本地的产业化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半导体|汽车业持续“芯荒” 救“芯”丸在哪儿?
文章插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 董扬:从长期来说中国需要建立芯片的生态,我们要建立芯片的标准体系,要建立芯片的测试体系、应用体系。
半导体|汽车业持续“芯荒” 救“芯”丸在哪儿?
文章插图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安铁成:过去都是汽车产业本身整车和零部件的这种合作,可能最多延伸到原材料。像我们的半导体,应该说和基础行业融合不是很多,或者是在产业链的范围之外。所以说要打破这个产业的这种界限,实现融合。
汽车业持续“芯荒” 救“芯”丸在哪儿?
全球汽车业遭遇芯片短缺,作为已连续十多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大国,我国自然切实感受到这种短缺。汽车芯片短缺的背后,反映出哪些问题?破解汽车业以及其他涉及芯片产业的救“芯”丸在哪儿?来听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的分析↓↓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徐洪才:我们汽车的芯片大量依赖进口,全球的这种市场状况必然会影响到我国,使得我国面临“缺芯”的风险更大。就其本质而言,汽车“缺芯”是供不应求的一种具体体现。要摆脱目前汽车芯片市场供不应求的困境,需要多管齐下。
半导体|汽车业持续“芯荒” 救“芯”丸在哪儿?
文章插图

首先是改善供给,因为汽车的芯片要求不是那么太高。美国对中国“断芯”,对我们“卡脖子”的主要是在14纳米以下的高精度的芯片上。实际上我们可以扩大进口,改善供给,也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扩大自身生产的能力。从需求的角度,还是要稳定市场的预期。
今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规模创下了历史纪录,我觉得美国很可能会恢复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美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是华尔街,还是硅谷的高科技企业,都比较看好中国的市场,未来有改善的可能,特别是对我们自主创新,对我们自身的这种能力,我们要充满信心。
半导体|汽车业持续“芯荒” 救“芯”丸在哪儿?
文章插图

总之,从供给和需求几个方面,包括稳定心理预期,多管齐下。目前这种人为导致的芯片供给不足的情况是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