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公司怎么都开始“造狗”了?野心不小

1995 年 , 日本 NHK 将电视剧《三国演义》引进本国 , 引发收视高潮 。和国人热爱忠肝义胆的“关帝爷”不同 , 日本观众最喜欢的是“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 。如果说战群儒、借东风还是政治智慧 , 六出祁山用古代机器人“木牛流马”运输军资 , 确是极致的魔幻时刻 。
二十五年后的春节联欢晚会上 , 几十只戴着牛头装饰的宇树科技“机器狗”走上舞台 , 给大家拜年 , 第一次让普罗大众认识了这些憨态可掬的“四脚兽” 。
今年 8 月 , 小米新品发布会上 , 公司创始人雷军曝光了团队智能军团的新成员 CyberDog“铁蛋” , 一只灰色的机器狗 , 而 9999 元的价格 , 也让人们意识到 , 这些看起来像是实验室里的产品 , 就要像普通宠物狗一样 , 走进人们的生活 。
机器人|大公司怎么都开始“造狗”了?野心不小
文章图片

小米铁蛋
什么样的原因 , 让四足机器人在短短几年内就从数十万的实验室明星 , 变成四位数的数字玩具?而除了翻跟头和在舞台上卖萌 , 四足机器人又有怎样的使用场景?
机器狗从哪来
上世纪 60 年代 , 世界仍处于冷战铁幕之中时 ,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师 Mosher 在机动系统实验室设计了一辆名为 Walking Truck 的机器马 , 驾驶者可以通过人工操作指令杆来控制机器的液压驱动系统 , 实现该机器马抬腿、迈步以及跨越障碍等动作 。
这匹“机器马”被认为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四足机器人 。
二十一年后 ,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 Marc Raibert 于 1986 年开发出第一台能实现动态稳定的四足机器人 , 并于 1992 年成立了公司 , 这就是后来震惊业界的波士顿动力 Boston Dynamics 。在被谷歌收至麾下之前 , 支持波士顿动力的是它唯一的客户——美国军方 。
2016 年 6 月 , 波士顿动力发布一条机器狗的运动视频 , 仅有 25 公斤的 Spot Mini 外形更加小巧 , 增添了机械臂的它可以灵敏操控物体 , 该视频迅速传遍全网 , 堪比 AlphaGo 以一己之力掀起 AI 狂潮 。
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视频 , 也让人们意识到 , 这些之前傻大黑粗的“军工”用品 , 同样可以做得比较“迷你” , 机动灵活 。
机器人|大公司怎么都开始“造狗”了?野心不小
文章图片

波士顿动力Spotmini
也正是在 2016 年左右 , 宇树 Unitree、云深处等国内团队也选择四足机器人作为创业方向 。不过 , 当时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 , 五年后的现在 , 四足机器人会成为新风口 。
尽管波士顿动力让机器狗成为 YouTube 网红 , 但是真正推动四足机器人生态发展的 , 其实是孵化出波士顿动力的 MIT 。
2018 年 9 月 , MIT Biomimetic Robotics Lab 成员 Benjamin Katz 在他的硕士论文中 , 开源了 MIT Cheetah Mini 电机驱动器 , 连接 12 个电机与机载电脑的中心板(SPIne)的代码和硬件 。一个月后 , Katz 又开源了在 Cheetah Mini 上运行的所有代码 。至此 , MIT Cheetah Mini 所有软件、硬件开源 。
除了 MIT 开源的 Mini Cheetah , 机器人领域还有另一个关键的开源项目——ROS(机器人操作系统) 。该项目由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孵化 , 主要功能是使机器人软件的开发实现模块化 , 不再需要重新设计框架 , 而且支持 C++、Python、LISP 等多种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