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智商多高,怎么测?( 二 )


由此可见 , 对于如何评测机器人是否拥有智慧、如何评测机器人的智力水平 , 在世界范围内依旧充满争论 , 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
这也说明机器人智力的重要性 。 在未来时代 , 机器人不能只是做成缺乏实用价值的玩具 , 而要切实取代人的工作 , 这就意味着 , 具有“高智商”的机器人在各个行业都将承担更重的责任 。
也只有掌握给机器人“测智商”的方法 , 才能进一步促进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提高 , 从而赋能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机器人智商水平测试标准 , 如何引领产业发展
不同类型的机器人 , 也有着不同的对口标准化组织 , 比如特种机器人对口的标准化组织是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设备用机器人分技术委员会(SAC/TC591/SC1) 。 但目前相关标准对机器人产业该组织成立于2021年 , 相对于特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 仍然略显不够 。
国家层面关于机器人的标准 , 涉及多个层次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在机器人相关技术上 , 比如《GB/T38559-2020工业机器人力控制技术规范》对于动态力控制技术、恒力控制技术、零力控制技术、碰撞保护技术4种力控制应用技术及其应用条件进行了详细规范;《GB/T38560-2020工业机器人的通用驱动模块接口》则对工业机器人、驱动模块、通信总线等术语定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 还详细规范了通用驱动模块的结构 , 如机械接口、电气接口、通信协议接口等 。
标准首先就要适应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特殊性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21年发布的ISO8373:2021号标准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三个大类 。 而我国在1997年、2013年和2020年(GB/T39405-2020)也制定过三版机器人分类标准 , 2020年新标准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其他应用机器人五个大类 。
亿欧智库《2021年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就指出 , 新版中国机器人分类标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根据使用者的类别 , 将其分为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 , 与国际标准不同 。
亿欧智库认为 , 新国标能够良好地反映服务机器人在国内的发展与商业化落地情况 。 当前国内服务机器人产品大都集成了多个功能模块 , 能够在部署场景下完成多种不同的工作 , 当前分类标准可以有效覆盖我国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 。 这样的分类与我国机器人企业的现有产品的研发和落地情况较为符合 , 有助于对产业更精准地划分 。
此外 , 标准既要适应国情 , 也要对机器人下一步发展方向有所引导 , 在适应的基础上能站位更高提供指引 。
人工智能的智商多高,怎么测?
文章图片
比如新国标只涉及机器人类别的划分 , 而在机器人智力水平上 , 此前标准涉及不多 。 但2022年9月正式发布的新版中国机器人认证(CR)升级版在安全和电磁兼容性质量基础上 , 构建技术发展型指标等级 , 建立涵盖可靠性、信息安全、功能安全和智能水平四大专业技术方向的等级认证 。
此次八家行业组织共同发布的机器人智能等级标准 , 已被纳入中国机器人认证(CR)升级版 , 是智能水平这一专业技术方向的细化 。
据了解 , 机器人智能等级还基于感知、认知、决策、执行四大智能要素实现的基础上进行划分 , 包含机器人综合智能等级、机器人要素智能等级 。 并在标准之外 , 推进检测装备建设 。
为机器人确立各场景下的高阶质量要求 , 提升应用效果 , 提供信任依据 , 拉动产业梯次升级 , 助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