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需要一堂怎样的必修课?

这届年轻人,需要一堂怎样的必修课?
文章图片
文丨阑夕
如果需要拉出一份互联网行业最成功的并购清单 , Facebook买下Instagram一定会位居前列 。
这届年轻人,需要一堂怎样的必修课?】彼时 , Facebook深陷年轻用户的逃离浪潮 , 不得不发动钞能力将「返老还童」的希望诉诸于投资并购 。 在更多时候 , 年轻用户都是那颗被西西弗斯无数次推上山顶的巨石 , 属于一种相对而非绝对的概括 , 就像Facebook在「过气」之前 , 当它还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们用来泡妞和找乐子的网站时 , 没有任何产品能够比它年轻 。
当然 , 并非每家互联网公司都有Facebook的财力和运气 。 最近知乎在开学季节点办了一场线上讲座「大学第一课」 , 似乎比用投资并购对冲平台老化的打法更有借鉴价值 。 这堂「大学第一课」 , 由社会学家李银河、北大考试院院长秦春华、奥运会冠军张继科等大咖组成了「教师天团」 , 正儿八经的给学生们开起了小灶 。
跟传统意义上的照本宣科不同 , 这堂课上频繁涌现出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知:比如秦老师说谈恋爱是大学必修课 , 《令人心动的offer》人气成员何运晨代表年轻人喊话老板们准时下班 , 张继科更是凭借自己「行走的热血番」演讲上了微博热搜 。
这届年轻人,需要一堂怎样的必修课?
文章图片
而知乎的热门问答里 , 也骤然多出了许多苏格拉底式的哲学思考:
如何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你生命中最有勇气和力量的瞬间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律、现实中真的存在着活成了一部热血漫的人生吗??
这届年轻人,需要一堂怎样的必修课?
文章图片
恍惚间 , 「刚下飞机、年薪百万」的那个知乎仿佛荡然无存 。 取而代之的是 , 新一届年轻人对当下、未来的真情实感 。 这种氛围 , 也让知乎越来越具备一种跨越代际的少年感 。
一种缺乏严谨性却流传甚广的观点认为 , 人类每隔7年完成一次全方位的细胞更新 。 正迈入第二个10年的知乎 , 也在通过读懂和理解年轻人完成无死角的自我更新 。
长江后浪推前浪 , 每一代人都终将老去 , 也不会有永远年轻的产品 , 互联网公司的低龄焦虑症 , 实际上都是担心不再受到欢迎的心理投射 , 而克服这种这种危机感的 , 只有让产品实现跨越代际的效应 , 不是切换 , 而是兼容 。
已经走过了第十个年头的知乎 , 在信奉「有问题 , 就会有答案」的同时 , 也自己交上了一份有关互联网周期论的答卷 。
知乎的老用户大概都很怀念早期还以邀请制运营的那短短几年 , 大佬们亲自披挂上阵 , 在社区里撰写与其专业相关的高质量回答 , 旧时先哲理想中的的「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竟成近在咫尺的场面 , 这太符合曾经精英主义的叙事路线了 。
不过这也意味着知乎从一开始就是高度成熟化的——无论是产品的组织模式还是用户的年龄结构 。 显然 , 知乎不想沿着这条路径一直走下去 , 而是努力把社区带向一个由年轻人自行掌舵的泛内容方向 。
一个细节在于知乎很早的就不再只是强调知识的分享——和知识一起被提及的还有经验和见解——这种内容承载框架的外扩 , 最终为知乎的破圈提供了足够的动量 , 也成就了「知乎 , 分享你刚编的故事」这一笑谈 。
知乎当然不会喜欢后面那个评价 , 但这取决于外部感知的偏差程度 , 并不会影响那些真正在知乎上获得体验的用户 , 事实上 , 故事本身——当然必须要说最好不是编造的——也是值得分享的内容 , 供需关系之外的鄙视链从来就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