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销量大涨 但vivo是不是该再勇敢一点去跨出舒适圈?( 三 )


而在炙手可热的智能汽车领域 , vivo只能说涉及了但涉及得不多 , 根据官方的消息 , Jovi InCar2.0目前背靠了百度的carLife , 覆盖了4000多万车主 , 也有超过80家的汽车品牌进行合作 , 看上去很美好 , 但和华为小米那样深度参与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完全不同 , 小米早已官宣会自己造车 , 并且已经拿出了一定的技术成果 , 而华为则和众多汽车品牌合作 , 推出了赛力斯、AITO问界、极狐等汽车品牌 , 相比于vivo来说已经走出了一大截 。

而同门兄弟OPPO , 在汽车领域同样是动作频频 , 不仅被曝光申请了多项自动驾驶、车联网、车辆控制相关的专利 , 还和理想、上汽、比亚迪等多家车企达成合作 , 打造联合实验室 , 致力实现系统级架构互融、软硬件能力互享、数据应用及服务生态互信等等 。 相比于连计划PPT都还没有公布的vivo来说 , 也把它甩得越来越远了 。
只想做纯粹的手机公司 , 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圈
曾经有不少的业内人士 , 给沈炜带领下的vivo带来了一个非常精准的评价 , 那就是vivo是一家非常纯粹的手机公司 , 我们结合现实来看 , IoT和汽车领域发力的慢半拍 , 也应验了这个“尴尬”的评价 。
我们客观看 , vivo作为一家手机公司 , 那是相当成功的 , 多年坚持打造自己的线下销售渠道 , 把自己的门店开到了乡镇一级的市场 , 这一点倒是和自己同门兄弟OPPO一模一样 , 也是依靠自己庞大的线下渠道 , 才让vivo拥有了今天的市场地位 , 至少这一步来说它是走对了 。

并且在产品定位上 , vivo最开始就选择针对主流的年轻消费者 , 所以多年坚持了中低端机海战略 , 主打外形设计、音乐音质以及拍照功能 , 并且简单暴力但有效的选择植入综艺节目和电视剧 , 同时还邀请了很多深受年轻人欢迎的流量明星进行代言 , 这让vivo受到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群体 , 特别是女性用户的欢迎 , 让它冲到了市场前几的位置 。
也有人会说 , vivo是非常不注重技术创新的手机厂商 , 其实这句话并不完全对 , 因为相比于大多数的手机厂商 , vivo绝对是技术实力储备还可以的 , 首发屏下指纹、升降摄像头技术、200W超级闪充技术 , 和蔡司合作打造影像系统 , 自研微云台拍摄技术甚至还可以自研V1+这种ISP芯片 , 所以说vivo没有自己的技术是有失偏颇的 。
【vivo|销量大涨 但vivo是不是该再勇敢一点去跨出舒适圈?】
但就如同人会习惯性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一样 , vivo同样也是陷入了自己的舒适区 , 长期待在自己熟悉的中低端领域 , 即便是大环境发生了剧变 , vivo也同样会待在自己的舒适区 , 不敢在整个行业的最前端带头冲锋 。
而vivo的副总裁倪旭东在采访中曾经表示 , “vivo习惯低头做自己的事情 , 用80%的精力放在20%重要的事情上” , 这句话相当耐人寻味 。
细细回味这句话有错吗?其实没错 , 但放大到整个行业来看 , vivo构建起来的壁垒还不足以让它躺在舒适区高枕无忧 , 毕竟线下渠道+广告营销+机海战术这套打法 , 非常容易被友商学去 , 说简单点 , 只要有足够的资金 , 其他家完全是可以复制vivo的战术乃至最后超过 。 面对小米、荣耀等传统线上品牌纷纷发力线下 , vivo的线下优势还能坚持多久 , 我们不得而知 , 只能说随着线下竞争的加剧 , 线下市场很难再次获得高利润 。

一旦陷入这样的舒适怪圈 , 恐怕就很难重新站起起来 , 曾经的诺基亚、摩托罗拉都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 面对技术革新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 , 让品牌最终停滞不前 , 最终成为拖垮企业的毒药 。 而敢于巨大创新的苹果却尝到了巨大的甜头 , 开创了全新的时代 , 也让它成为了全球科技企业的新霸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