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轮融资|雷军才是效率管理大师?( 三 )


生态链企业在早期通过小米活下来后 , 就会寻求独立发展 。 它们都会推出自有品牌 , 并将之当作运营重点 。
上市前 , 石头科技已经将来自小米的收入占比 , 从90%降低至43.01% , 2021年为1.3%左右 。 同时 , 小米生态链内部还存在竞争 , 一些生态链企业在扩张中进入了其他兄弟企业的地盘 。 比如追觅、云觅也是做扫地机器人的 , 智能锁企业有绿米、创米 。
从目地和收益上看 , 小米的投资战略效率颇高 , 既达到了占位的目地 , 也拿到了丰厚的财务回报 。 但是 , 随着行业从发展逐渐成熟 , 小米投资战略的另一面开始显现 , 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 。
/ 03 /
组织团队效率如何?
雷军曾有名言:“在风口上 , 猪都能飞起来” 。 如今 , 手机行业的风口早已消失 , 小米要如何继续飞呢?
雷军给出的应对之策 , 包括造车和组织管理两部分 , 而后者的难度要大于前者 , 影响也更大 。 与造车相比 , 优化组织管理是个更彻底 , 长远来看也更高效的选项 。

实际上 , 成立十二年来 , 即便做到了世界第二 , 小米的组织团队仍没有面对过逆境大考 。 这并不是说小米没有经历过低谷 , 相反 , 小米在2016年和2018年经历过两次大考验 。 而这两次考验 , 均是雷军重回一线带领小米走出低谷的剧本 , 其团队整体没有到最紧迫的状态 。
对此 , 雷军在抽身造车的之前 , 就已经开始“放权” 。
2018年 , 小米在上市后成立了集团组织部和参谋部 , 分别由此前在一线的联合创始人刘德和王川负责 。 当时雷军就表示“如果小米要成为万亿营收的公司 , 必须增强大脑能力 。 就算我再勤奋 , 可能也不够了 。 ”
2019年 , 雷军还把手机锁屏设成“能不管的事情一定不管” 。 可见他早已有意脱离一线 , 让团队挑重担 。
观察小米的组织效率如何 , 公司目前的几大业务是极佳的窗口 。
在雷军宣布全身心投入造车前后 , 小米的手机业务迎来了多位空降高管 , 他们多数都在此前有多年带队经验 。 比如 , 小辣椒手机创始人王晓雁、金立手机原总裁卢伟冰、魅族原首席营销官杨柘(半年后离职)等 。
目前 , 小米手机业务的两位关键先生是卢伟冰和曾学忠 。 其中 , 前者执掌Redmi并负责中国区及国际部的销售管理;后者负责手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
在全球市场 , 小米2020年和2021年的市场份额增速是前五大品牌中最快的 , 分别高达17.6%、29.3% 。

在中国市场 , 小米近两年的表现也堪称亮眼 。 其中 , 2021年的增速仅次于苹果 , 高达31% 。 2020年 , 小米的增速同样位列前五大品牌中的第二位 。 细分的季度表现 , 由于荣耀独立后逐步拿回了市场份额 , 小米的增长在前五名中排在第三位 。

从小米的市场份额走势看 , 两人的搭配让小米手机的市场份额 , 在大盘下滑的同时走出了稳中有升的趋势 。
IoT业务已被重新整合为两大部分 , 新生态链部(由80后高管屈恒负责)和大家电部、笔记本电脑部和电视部(三个部门统一由小米合伙人张峰管理) 。 互联网业务分为互联网业务部、软件与体验部和业务中台部 。 三个一级部门总经理分别是金凡、马骥、仇睿恒 , 三人都是小米的早期员工 。
两大业务一个是承载了小米的IoT雄心 , 有望帮助公司实现万亿规模的目标 , 另一个则是公司的利润担当 。 二者的衡量指标 , 一个在于规模增速 , 另一个在于赚钱效率 。
IoT业务的硬件连接设备规模在扩大 , 但速度已经开始下滑 。
财报显示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 , 小米的AIoT连接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筆記笔记本电脑)达到4.34亿 , 同比增长33.6% 。 拥有五件及以上的用户(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数达到880万 , 同比增长40.4% 。 相比2020年 , 增速分别下降了4.4和12.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