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青蟹主要注意什么 水产养殖青蟹技术

【养殖青蟹主要注意什么 水产养殖青蟹技术】养殖青蟹经济效益好,养殖青蟹一亩利润有多少?
即使在沿海地区,这个增速也是相当不错的 。厦门大学教授、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分会常务理事王抓了一只青蟹仔细观察 。由业内知名专家组成的项目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盐碱地养青蟹技术已经探索到位,下一步可以尝试在盐碱地大面积推广 。”众所周知,盐碱地养殖的青蟹和沿海养殖的青蟹在口感和品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团队一次次攻克科研难题的努力 。“比如沿海地区养殖的青蟹,盐度主要在10~ 25之间,而我们在黄河滩地盐碱地养殖的盐度是1.5,会造成青蟹的不适和死亡 。最后,团队不断尝试通过幼苗淡化技术,淡化适合盐碱地种植的优质蟹苗 。”宁海洋大学院长、团队负责人教授说,此后,团队还探索出合理的混养技术,根据不同的生态习性,选择青蟹、白虾、罗非鱼混养,有效保证了养殖生产的稳定性和养殖户的高收益 。在青蟹的催化下,鱼虾可以更早的批量捕捞 。这片盐碱地以前种过玉米和花生,一亩地的庄稼都卖了1000块钱 。混养后,每亩地的净利润至少能达到1.3万元 。盐碱地养殖青蟹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进贤县大部分农田是盐碱地,治理难度大 。通过这项技术,盐碱地将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成为村民的“富田” 。而青蟹的养殖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年养殖量只有16万吨,无法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 。如今盐碱地种植带来了丰富市场供应的可能 。“海水稻”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突破,可有效节约淡水资源,增加耕地面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稻田综合养殖是一种水稻种植、水产养殖、水禽养殖的新型生态复合模式,避免了单一养殖造成的空间和资源浪费 。发展稻田综合种植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 。淡水稻田综合栽培技术日趋成熟,但海水稻田综合栽培技术报道较少 。全国水产养殖面积超过36万亩,产量超过16万吨 。此外,高端青蟹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上涨,“红膏蟹”价格已超过500元/斤(去绳后净重) 。因此,探索“青蟹干米”模式可能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基于2019年广东省台山市都湖镇青蟹养殖户的生产数据,系统分析了"青蟹-海水稻"共育模式与传统青蟹-虾共育模式的技术和效益,并对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青蟹-海水稻"共育模式的推广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

养殖青蟹主要注意什么 水产养殖青蟹技术

文章插图
青蟹是浙江海滨特产,这一种螃蟹应该如何进行养殖?
看到类似小龙虾的问题就进来了 。其实我没养殖过河蟹 。个人感觉河蟹和小龙虾的生活习性基本相同 。河蟹又名大闸蟹、蟹,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 。有时在水下,有时上岸活动,喜欢溶解氧丰富,水生植物多的环境 。因此,应采取各种措施,为蟹类创造良好的池塘生活环境,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我们常说河蟹的学名是中华绒螯蟹 。河蟹是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也是养殖较多的一种贝类水产品 。秋冬是吃螃蟹的好季节,这时候河蟹最肥 。从第一个受精卵到幼体,大眼幼蟹,幼蟹,幼蟹,黄蟹,青蟹,成蟹,最后一个亲蟹 。一共八个阶段,其实可以从更科学的生物学角度来看 。以保证疾病消除,水质新鲜,水生植物能茂盛生长 。清除的污泥不能像养鱼一样留在池塘内坡,要彻底运出池塘,以免雨水冲回池塘,淹没逃生墙,造成池塘水浑浊 。投喂适口优质的饲料:河蟹是杂食性水生动物,饲料种类繁多 。在养蟹初期,必须加强营养,保证第一次成功蜕皮,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使用的饲料品种主要是小杂鱼和文蛤肉 。对于河蟹来说,渗水不仅仅是池水流失或者河蟹沿水道逃逸,所以过去改鱼塘养殖河蟹 。池塘清理过程中,河蟹逃脱的地方渗水要及时处理和封堵 。螃蟹最前面的一对附肢叫做爪足,它们的表面覆盖着绒毛;螯后有4对足,侧边扁平而长;腹部已经退化了 。雌雄蟹可以从它的腹部来区分:雌蟹腹部呈圆形,雄蟹腹部呈三角形 。在投喂后期,以动物饲料和蟹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青饲料,加强营养,保证蟹会增加最后一次蜕皮的营养需求,从而提高蟹的个体规格和产量 。
螃蟹养殖方法
螃蟹属于甲壳纲,中华绒螯蟹,是一种大型甲壳动物 。对于螃蟹养殖来说,需要掌握每一种方法 。你知道螃蟹应该怎么养殖吗?下面,学边肖给你讲讲螃蟹的养殖方法!螃蟹养殖步骤1 。你应该在家里用盆养螃蟹 。可以在花盆里放一些细沙,形成一个小平台 。提出的水不要太深 。最佳水深是水钢泡在蟹壳里,养出来的水可以用自来水,但是只能在太阳底下用一天 。2、适当晒晒太阳螃蟹可以晒晒太阳,但不能晒太久 。3.螃蟹是杂食动物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喂红线虫和鸡的蛋黄 。当然,螃蟹也可以吃鸡鸭内脏或者小鱼小虾 。同时要喂一些草食 。注意食物的量 。半小时内吃完,不然剩下的食物会污染养的水 。4.蟹的摄食强度随着季节和水温的变化而增减 。夏秋季水温升高到15以上,蟹的摄食能力增强,所以每天投喂一次 。当水温降到15以下时,螃蟹的摄食能力下降,可以隔天或几天投喂一次 。喂食时间应该在傍晚左右,因为螃蟹是水生动物,白天卧,晚上出来 。5.螃蟹是群居动物 。最好是几只螃蟹一起养,这样成活率比较高 。6.清洗螃蟹和帮螃蟹的时候,用手固定 。
住螃蟹,再用牙刷沾点沐浴露或肥皂清清刷刷它,尤其死角处,拉着它的脚(别太使劲)刷 。洗过澡用水冲干净,鱼缸也要洗,偶尔撒点盐,主要是预防传染病的 。7、螃蟹刚到陌生的环境,脾气很倔饿它几天,再用镊子镊一个好吃的,在它嘴前晃一晃,到时候看到它那狼吞虎咽的样子了 。螃蟹养殖的方法1、生活史螃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 。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色偏黄,俗秒“黄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 。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性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甲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螃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螃蟹的寿命为1—3周龄 。2、生活习性(1)穴居螃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 。螃蟹掘穴为其本能,也不螃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 。螃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 。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2)食性螃蟹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一般情况下,螃蟹取得植物性食物来得容易,常构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还有一些泥沙,这是螃蟹摄食底栖生物和腐殖质的一种标志 。螃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 。在陆地上,螃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 。周年中螃蟹除低温蜇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也照常摄食 。在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盛时,螃蟹食量很大,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刚蜕皮的软壳蟹,肢残个体,也常遭受侵害,但螃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螃蟹也不致于饿死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螃蟹生长发育所需,在投喂饵料的掌握“精—粗—精”的结构,有利于螃蟹生长 。(3)螃蟹的蜕皮与生长螃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 。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螃蟹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在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在以后的生长中,水分的失去却是缓慢的,并逐渐为组织生长所代替,螃蟹生长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制约 。通常,早期幼蟹蜕壳次数较为频繁,刚入湖泊的大眼幼体,以后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如果环境条件不良,蜕壳生长停止,这也是同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体形相差悬殊的原因所在 。螃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 。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 。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 。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螃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 。螃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螃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52.2倍 。为了配合螃蟹较好地生长、蜕壳,在精养蟹池中每亩(平均水深1米)每周施氯化钙5千克,磷酸氢钠2.5千克(或者生石灰或过磷酸钙)螃蟹的配合饲料中必须考虑钙和磷的比例,氯化钙和磷的氢二钠比例为2:1,才能保证螃蟹生长、蜕皮的物质需要 。螃蟹养殖的技术(一)扣蟹培育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 。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 。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 。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 。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 。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 。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 。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螃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 。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1、池塘条件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 。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螃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 。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螃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 。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螃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 。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 。因此,对于池塘养殖螃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 。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螃蟹蜕壳生长 。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 。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 。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 。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螃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螃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螃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螃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螃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螃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摄氏度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摄氏度,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螃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螃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螃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 。螃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螃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螃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螃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螃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
养殖青蟹主要注意什么 水产养殖青蟹技术

文章插图
养殖螃蟹需要注意什么?1、水质要好、水源充足,而且排水方便 。为确保好的透气性,应以沙地或沙壤地为主 。池塘内水深度控制在1m左右,最浅的地方不能低于10cm 。建好的池塘,内留几个土墩,栽植芦苇、茭白、菖蒲等水生植物 。2、好的品种,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选择好的蟹苗,最先将其浸泡池中几分钟,反复操作几次,观察螃蟹对水质的适应能力,无不良反应时可将其放进去 。3、日常的喂料管理,禁用那些存放时间长而变质的饲料 。现阶段,仍然要以投放肉类饲料为主,适量搭配用一些营养素食,尤其多用些植物性饲料,这样能确保池塘好的水质 。用料的次数,应根据气候温度的变化而定 。4、清除池塘内病菌和细菌,为健康养殖河蟹营造好的养殖环境 。在养殖前后,都应做好池塘的消毒管理工作 。幼蟹进入池塘之前,应提前做好消毒,冬季及时清理池塘内淤泥 。养殖管理过程中,选择的消毒药剂,要求:毒性小、挥发性快,避免因消毒而造成环境的被破坏 。扩展资料:螃蟹的食用注意事项有:1、可能导致腹泻 。中医认为,螃蟹性寒凉、味咸,脾胃虚寒者吃后会容易引起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 。现代医学认为,螃蟹的蛋白质含量高不易消化 。解决办法:每次吃一只,并佐以性温的老醋、姜末、紫苏同食;胃肠道疾病者不建议食用,吃了可能加重病情 。2、可能导致痛风 。螃蟹中含有嘌呤和甘酸两种成分,会在血液中产生过多的尿酸 。尿酸偏高的人群,可能会诱发痛风 。3、吃螃蟹时不应同时饮茶 。茶水会冲淡胃液,而胃液有杀菌作用,能杀死螃蟹携带的细菌 。茶水中鞣酸含量较高,鞣酸和蟹肉里的蛋白质会产生鞣酸蛋白,更难消化,可能导致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4、螃蟹和柿子相克 。由于螃蟹和柿子同属于一个季节的产物,故同时吃的概率比较高 。柿子中含有的鞣酸与茶水中的鞣酸相同,吃过后的症状也同茶水 。两者同吃仅为消化不良,并不会中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螃蟹膏蟹的养殖办法?锯缘青蟹(学名:Scylla serrata)属甲壳纲,梭子蟹科(蝤蛑科) 。喜穴居近岸浅海和河口处的泥沙底内,性凶猛,肉食性,主食鱼虾贝类 。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兼有滋补强身之功效 。尤其是将要怀孕的雌蟹,体内会产生红色或者黄色的膏,这种在中国南方叫做“膏蟹”,有“海上人参”之称 。盛产于温暖的浅海中,主要分布在中国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的沿海等地,江浙一带尤多 。营养分析青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养殖技术一、养殖池青蟹饲养池长方形为好,面积一般为333—1000平方米,池壁用石板或砖砌高1米左右,池壁四周一般设有遮沿防逃,用粗沙或石砾铺底,池底最好先铺石板,且石板相互靠紧不留沟缝,在石板上再铺沙10厘米左右 。二、放养青蟹放养前,先把池壁、池底等洗刷干净,用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进行消毒,然后用淡水冲洗干净 。养殖的青蟹要求肢体完整、壮无病、无外伤、活力强、体表干净、重量100克以上 。放养量需根据其个体大小而定,一般个体重100—500克放养1000—2000只/亩 。育肥蟹与壮黄蟹应分开放养,青蟹入池后100—150毫升/米3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30—60分钟 。三、饲养管理(一)饲料与饵料投喂 青蟹喜食贝类和小型甲壳类,有时也摄食一些植物性饵料 。养殖肉蟹青蟹以蓝蛤、肌蛤、短齿蛤、锥螺等活体低值贝类和福寿螺、新鲜小虾、小鱼及人工配合饲料等交替投喂;壮黄蟹除了投喂低值贝类、小虾外,还要增加牡蛎肉、沙蚕、星虫等高蛋白、高能量的饵料,以满足壮黄促熟积累能量的需要 。青蟹多在傍晚和清晨摄食,一般在傍晚投饵一次,活体贝类日投喂量为青蟹体重的15%—20%;鲜贝肉、沙蚕、小鱼、小虾为4%—6%青蟹专用配合饵料为2%—4%,以第二天没有剩余为准 。(二)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要求至少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00%,换水前后要保持水温、盐度基本稳定,换水时结合清理池底的残儿、青蟹排泄物等污物,并用干净水冲洗干净 。保持在24小时连续充气和细水对流,日流量1—2个全景,经常监测水温、盐度、PH值,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地质 。(三)日常管理 定期监测水质,密切观察青蟹的活动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每日定时投饵,按时排水,清除养殖池箱内残儿及池底其他污物,确保养殖池水质清新和养殖箱内、池底清洁,溶氧充足,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定期有规律地对养殖青蟹进行药浴杀虫,并对养殖环境、工具等清洁消毒,做好青蟹病害的防控 。池塘准备青蟹的池塘混养指在养殖青蟹的池塘内,同时养殖其他经济生物品种,形成互为有利的多元化养殖生态结构,有蟹鱼混养、蟹虾混养、蟹贝混养、蟹藻混养等形式,可以单品种混养,也可以多品种混养 。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见青蟹池塘混养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1、混养品种实践证明,与锯缘青蟹混养的鱼类主要有罗非鱼、鲻鱼、大阪鲫、遮目鱼、斑鲽等 。这是因为:鲻鱼、遮目鱼、罗非鱼等鱼类,主要以底栖硅藻、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在放养量适当的情况下,不仅不会与锯缘青蟹争食,而且可使蟹池内的食物链组成更趋完善,有效地利用了池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和腐败有机物质,起到“清道夫”的作用,减少了锯缘青蟹残饵恶化水质之害 。这几种鱼对盐度和温度的适应性方面均与锯缘青蟹相近,并可与锯缘青蟹同时起捕 。鲻鱼等游泳力强,可增加池水上下层的交换,使空气中的氧气更多地溶解到池中 。只要掌握好鱼苗放养时间、规格和密度,—般不会影响锯缘青蟹的成活率和产量,还可增加养鱼的收入 。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沿海多以鲻鱼、罗非鱼等与锯缘青蟹混养 。在盐度低于8‰的养蟹地区,可以混养鲫鱼或大阪鲫,同样能达到净化水质、增加收益的目的 。2、池塘条件一般锯缘青蟹池都可以混养鱼类,但面积以10亩左右为好,水深在1.5米以上,低于1米的池塘不宜混养鱼类,由于水太浅,鱼类游动使池底浮泥上翻,水质变得混浊,影响鱼、蟹的呼吸 。池塘底质最好是泥沙质,因其表面易着生大量的底栖硅藻,俗称为“油泥”,是鲻鱼、罗非鱼的主要食物 。池底略向排水口倾斜,并在排水口处造一个10~20平方米的鱼溜,鱼溜连接各条水沟,比池底低约40厘米,这便于干塘时鱼类集中而起捕 。蟹混养池的水质指标为:盐度8‰~30‰,PH7.8~9.0;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 。[2]3、放养前的准备用漂白粉、生石灰等清池,清池药物毒性消失后,将原有水放掉,然后进入新水 。开始进水40~60厘米,即可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以后逐渐加深 。进水后,每亩施鸡粪或猪粪等有机肥料100~150千克 。施肥后5~10天,池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以供鱼苗放养后摄食 。选种运输青蟹养殖的苗种来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捞海区的大眼幼体(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种 。人工育苗苗种整齐、纯正,还处于试验阶段,大规模生产性育苗技术尚未全面突破 。在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生产性的突破前,捕捞自然海区蟹苗和蟹种仍是青蟹人工养殖的主要苗种来源 。1、捕捞大眼幼体(1)蟹苗捕捞 。青蟹产卵于盐度较高海区,孵化后的幼体变态成大眼幼体后逐渐移向河口和内湾稍低盐度环境中栖息,此时即是苗汛季节 。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 。蟹苗捕捞方法大多采用定置网,推辑网和手抄网三种 。各地根据潮流、风浪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2)蟹苗的鉴别 。在捕捞的自然蟹苗中,常有其它蟹类的大眼幼体混杂,需要鉴别和挑选 。(3)幼蟹的培育 。幼蟹培育是指将天然海区捕捞或人工培育的蟹苗,强化培育成幼蟹的过程 。经培育的幼蟹,个体增大,抵抗力增强,养殖成活率较高 。2、捕捞天然幼蟹天然幼蟹,个体大小不一,要求捕捞幼蟹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未受机械损伤和附着物少的青蟹,浙江沿海幼蟹集中苗发期在6-7月中旬(又称夏蟹、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称秋蟹),夏蟹可以在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规格,秋蟹要经过越冬后才能养成商品规格 。青蟹捕后的露空时间要短,特别是夏季闷热高温的情况下更不宜露空,一般气温在28°C以上时,不超过半天,25°C以下时也不要超过2天,从捕获到放养时间越短越好 。过长会引起死亡 。二 青蟹种苗质量鉴别与挑选 。在当地海区自捕自养的蟹苗,因环境条件基本一致,露空时间短,一般成活率高,如经长途运输的种蟹,须经严格选择,淘汰病残蟹后方可放养,种苗挑选与鉴别的方法有:(1)选择体质健壮的种蟹 。健壮青蟹苗的甲壳呈青绿色,十足齐全,躯体完整无损伤,感官反应灵敏,活动能力强,不易捕抓;游泳足和螯足不能缺少和伤残,步足缺少不能超过3个,如果步足断了一截或受伤,可把剩余的足肢在基节与座节之间的关节处折断,新的附肢会在短时间内再生出来,若不折除,残肢会流掉大量体液而造成死亡 。凡甲壳,腹部和附肢有异色(如深蓝色、红棕色、铁锈色等)受刺、钩、晒伤的蟹苗质量差,以不选用为好 。(2)无病 。辩别病蟹可以从步足基部肌肉的色泽来判断,其肉色呈蔚蓝色,肢体关节的肌肉不下陷,具有弹性者为健康苗,如肌肉呈黄红色或具白色斑点,肢体关节间肌肉下陷,无弹性,则不适宜用于养殖 。(3)剔除蟹奴 。有少数蟹苗的腹节内侧基部寄生1个及多个蟹奴,蟹奴呈卵圆形,体质软以吸取青蟹体内营养维持生活,受寄生的青蟹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故选择时应及时将蟹奴剔除 。三 蟹苗运输 。幼蟹运输工具一般为硬箩框或木箱 。在底部铺一层湿草,摆上一层蟹,再覆盖一层湿草,使幼蟹不致碰伤 。不要重叠太多,最后盖上硬框纱窗布,便于途中淋海水,提高运输成活率 。苗种放养混养鱼类的放养时间,因种类、地区不同而各异,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蟹苗放养在鱼苗放养之后进行 。一般来说,当鲻鱼苗达3厘米以上、遮目鱼苗3~6厘米、罗非鱼苗6厘米左右时,即可投放锯缘青蟹苗混养 。如先放蟹苗时,则应放养较大规格的鱼种 。混养时,蟹苗的放养密度与单养锯缘青蟹池基本一致,即每亩放养个体重在30克左右的锯缘青蟹苗1500~2000只 。在保证锯缘青蟹产量的情况下,每亩放鲻鱼苗100~200尾或遮目鱼苗200尾左右 。罗非鱼能在池中进行自然繁殖,要控制放苗数量,放养密度以每亩100尾为宜;如能投放单性雄罗非鱼,在池内不会再繁殖,放养密度可适当提高 。在锯缘青蟹与鲻鱼、罗非鱼、脊尾白虾等多品种混养时,每亩可放养鲻鱼60~80尾、罗非鱼30~40尾、脊尾白虾2000尾左右 。养成管理在锯缘青蟹饵料充足的情况下,不必另外投喂混养鱼的饵料 。如锯缘青蟹饵料不够充足时,可酌情增投豆饼、米糠、麸皮、鱼用配合饵料等,投饵量以鱼能在1小时内吃完为度 。每日分上、下午两次投喂,在投喂鱼饵料约1小时后,再投放锯缘青蟹饵料,以减少互相争食,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添换水、巡池、控制水色、防病、防逃、防浮头、防病、防盗等 。[3] 拦网养殖锯缘青蟹喜生活于潮间带泥钞底质滩涂上,夜间活跃,白天多隐居于洞穴或隐蔽物之下 。冬春水温较低,一般掘洞栖居 。广温广盐性,繁殖季节各地不尽相同,浙江沿海繁殖盛期5~7月,大量出现夏苗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夏苗经2~3个月养殖,可达个体规格200~250克以上 。养殖设施养殖场地宜选择背风浪的岙、湾或有塘坝等依托的上及高潮区,自然进水每月应在10天以上 。养殖埋面积以不超过20亩为宜 。埕坝用涂泥建筑或石砌,坝宽0.5米以上,高0.6~1米,大潮水能漫过埕坝自由进出养殖埕,并且经常蓄水(包括埕内环沟)1.5米以上 。坦坝周围拦网,网线为9股以上的聚乙烯线,网目1~2厘米,拦网设置高度应超过当地历史最高潮位0.5~1米 。拦网上端加设宽40厘米的倒网 。以防止青蟹越网逃逸,倒网向埋内折,与拦网成45°~60°夹角 。拦网下端埋入埕坝底部,为防老鼠等咬网,拦网基间可采用双层结构 。支撑拦网的插竹应选择直径10厘米以上的毛竹,间距不大于2米,连同拦网下端由坝插入埕坝基底以下,插竹内外攀绳加固 。根据养殖埕面积大小,设置进出水闸门,但闸门内外应相对应建拦网 。埕内开挖深0.8米以上的环沟或中心沟,沟面积占养殖埕面积l0%以上 。埕面设置缸瓦爿等隐蔽物,供青蟹栖息 。苗种放养幼蟹养成利用上年越冬苗或当年夏苗 。种苗应体躯完整无损,游泳足、螯足不能缺少或损伤,步足最多不能缺少4个,无病害,软壳蟹不宜作种苗 。人工育肥利用受精后雌蟹或体质较瘦的雄蟹 。放养密度视水质、饲料等条件而定,一般幼蟹放养每亩3000~5000只,育肥种苗规格较大,放养密度可控制在每亩2000~3000只 。有条件地方,最好实行大小规格分养和雌雄分养 。饲养管理青蟹以肉食性为主,喜食贝类、甲壳类和鱼类 。饲料要求新鲜 。日投饵量为青蟹存池重量的20~10%(以小杂鱼标准),随差个体长大,可渐降为10~5% 。投饵每天2次,饲料全池边匀撒,不可投入沟中 。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投饵应掌握几多几少;小潮汛少投,大潮汛多投;高温闷热天气少投,水质不好少投,浮头时不投;雨水过多,池水混浊时少投,水温下降到5℃以下可停止投饵 。拦网养殖水质管理比较方便,由于潮水能自由进出,水质条件较好,但应经常保持埕内水深(包括埕沟)1.5米以上 。在潮水不能进塘期间,应设置水泵抽水,一般3天换1次水 。日常巡塘检查十分重要,特别在潮水淹没埕坝以前,应仔细检查拦网(尤其倒网和网脚处)、埕坝、闸门,发现破损、漏水立即补堵 。为防除虾虎鱼、鲶鱼等敌害生物,可每隔半个月到1个月,选择大潮汛阴凉天气,放干池水捕捉敌害生物,但应算准潮水,以使结束后能很快进水,避免干池过久 。收捕或采取轮捕轮放方法,捕肥留瘦,或一次性收捕,一般秋季水温下降到13℃以下时,青蟹活力减弱,应及时收捕 。秋季收捕结束后,可即放养当年秋苗,经越冬留待次年养成 。人工育肥1年可多次进行 。5病害及防治1.细菌性疾病[4] 1.1弧菌性细菌疾病弧菌属细菌(如鳗弧菌、副熔血弧菌)均可引起鱼类、贝类及甲壳类等水生动物血淋巴等器官发生疾病,该类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毛芝娟等报道了在患病的锯缘青蟹胸足组织液中分离得到了辛辛那提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多种对青蟹致病的弧菌 。1.2甲壳溃疡病甲壳溃疡病主要是由降解壳质类的细菌引起的,如常见的气单胞菌属、黄质菌属、巴斯德菌以及微弧菌属等,这类细菌主要降解甲壳动物的外骨骼,引发降解壳质类的细菌和真菌对含有壳质素的表皮组织的侵染,使甲壳组织发生溃疡、糜烂 。1.2真菌性疾病锯缘青蟹真菌性疾病主要以霉菌病为主,如霉菌中链壶菌属、离壶菌属和海壶菌属等都可以引起蟹类致病 。患有真菌性疾病的锯缘青蟹幼体通常趋光性差,活力减退,多游离在水层的中下层或底部;卵体发育受阻,不能被孵化 。1.3病毒性疾病引起锯缘青蟹致病的病毒主要有呼肠孤病毒、疱疹病毒、白斑综合症病毒等 。1.4寄生虫性疾病寄生锯缘青蟹的常见的寄生虫有蟹奴、藤壶、鳃虫、海蛸等 。此类寄生虫一旦进入蟹体就开始繁殖并侵染鳃腔、腹部、肌肉等组织器官,最后导致青蟹死亡 。传统的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放养前的整池消毒和定期除去淤泥等工作 。(2)适时换水 。(3)加强人工管理:做好蟹苗的选种、放养及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以降低锯缘青蟹疾病发生的机率 。(4)定期使用大蒜素在养殖池中进行泼洒,以杀死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杜绝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2.1抗病新品种的培育培育抗病能力强的新品种是防御锯缘青蟹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新品种的培育可以改良蟹体的种质特性,加强其抗病能力 。常用的品种改良技术主要有:(1)采用远缘杂交技术培育新型抗病蟹种 。(2)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得蟹种的抗逆基因得到表达,提高抗病能力 。(3)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提高蟹种培育的成活率,减少疾病的发生 。2.2生物类制剂的利用锯缘青蟹先天特异性免疫机制不够健全,易被一些致病微生物侵入并致病,用传统的药物(如土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治疗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不能有效地治愈疾病 。而将生物类制剂接种蟹体,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起到预防与治疗作用 。常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有高免疫血清、抗毒素等
养殖青蟹主要注意什么 水产养殖青蟹技术

文章插图
螃蟹的养殖方法螃蟹养殖技术(一)扣蟹培育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 。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 。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 。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 。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 。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 。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 。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 。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1、池塘条件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 。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 。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 。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 。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 。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 。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 。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 。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 。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 。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摄氏度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摄氏度,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 。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