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养殖技术 网箱养殖的鱼颜色叫黑

网箱养殖(海水)都是什么鱼
1.技术成熟、规模较大的海区网箱养鱼:种,有卵形鲳鲹、美国红鱼、鲈鱼、真鲷、石斑鱼、军曹鱼、红鳍东方鱼等 。浅海和滩涂是发展海水养殖的首选水域,发展海域网箱养鱼是开发利用浅海、发展海水养殖的重要手段,在当今我国渔业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 。1.发展海水网箱养鱼的意义是什么?中国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水产品是人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发展渔业生产,对于缓解我国人口增长对粮食生产的压力,增加优质蛋白食品供给,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有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当前形势下农渔民增产增收具有特殊意义 。发展海水网箱养鱼是有效开发利用浅海陆地资源的有效途径,是发展渔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我国海洋捕捞业实行“零增长”战略的今天 。这是因为:(1)可以有效拓展海水养殖的空间 。浅海、海港和滩涂是大多数海洋生物的良好栖息地和繁殖地 。因为这一带光照条件好,水温适宜,饵料生物资源丰富,水文条件适宜 。因此,这片区域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绝佳场所 。近20年来,我国海水养殖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个水域,形成了鱼、虾、贝、藻都发展,浅海、滩涂都利用的局面 。截至2000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已达1865.6万亩,占全国海水养殖总面积的19.1%,其中浅海489.5万亩,港湾和滩涂346.7万亩 。水产养殖总产量1061.2吨,其中鱼类42.7万吨,甲壳类34.3万吨,贝类860.7万吨,藻类120.2万吨,其他3.4万吨,占当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24.8% 。近年来,由于城乡污水大量排放,石油和工业污染日益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赤潮频繁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养殖病害日益严重,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严重破坏了该水域的养殖生产环境 。因此,如果不寻找远离岸边、深水能换水、自净条件好的养殖方式和技术,我国海水养殖的发展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海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由于海水网箱的种类、设计和性能不同,既可以在近岸的浅水区养鱼,也可以在远离岸边的深水区和开阔水域养鱼,大大拓展了养殖空间,大大减少了污染和集约化养殖带来的损失 。(二)有效补充海洋鱼类捕捞产量中国是世界第一捕捞大国,自1989年以来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捕捞大国 。1996年水产品总产量3288.1万吨,海洋捕捞产量1249万吨,占37.9% 。其中鱼类产量805.3万吨 。当年824万吨海鱼总产量中,海鱼养殖产量只有18.2万吨,仅占2.3% 。到2000年,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产量仅为42.7万吨 。近10年来,由于我国海洋捕捞技术和装备的不断进步,渔船和马力的迅速增加,捕捞队伍的迅速扩大以及经济鱼类产卵场环境的不断破坏,海洋经济鱼类资源量锐减,导致无禁渔期,产量规模化,渔产品小型化严重 。因此,从1999年起,我部实施海洋捕捞“零增长”战略,强化伏季休渔制度 。然而,这两项措施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海洋鱼类资源,而且伏季休渔的效果也被捕捞所消耗
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发展海水鱼类养殖,其中网箱养殖是重要途径之一 。(3)是鼓励渔民转行的有效途径 。为实现海洋捕捞“零增长”战略,加强伏季休渔,减少船舶数量、减少人员是必要措施之一;此外,北方海域划界使南海传统渔区大幅缩小,大量渔民需要转业,这就需要社会为下船渔民提供新的机会和途径 。目前,渔民转产问题给沿海省市区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渔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关系到渔村的社会稳定 。因为这些渔民长期从事远洋捕捞,在陆地上没有耕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而这个村子里能耕种的滩涂或者浅水面早就被切片承包给别人了 。他们下了渔船,就失去了生产条件,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生产和就业方式 。而我国的浅海面积有1.1亿亩,离岸边稍远一点的水域除了大部分已经开发养殖在近岸外,还是待开发的处女地 。因此,通过大力发展网箱养殖技术,特别是网箱养殖技术,抗风浪的海水,可以有效地开发利用这部分土地资源,为下船的渔民提供新的生产生活空间,使他们顺利转业 。(四)是鼓励渔民增产增收的好办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业的繁荣,我国水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对海鱼的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并逐步由冰鲜、冰鲜消费向鲜活消费转变,成为当前水产品市场的新亮点 。相反,由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渔获量中高档和经济鱼类的相对量急剧下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每年需要进口大量高档鲜活水产品 。然而,中国的海水鱼类养殖发展相对滞后 。到2000年,海水鱼类养殖网箱只有70-80万个,陆上工厂化养殖面积约70万平方米,当年总产量只有42.7万吨 。由于供需矛盾突出,与淡水鱼和其他大宗水产品相比,海鱼养殖的附加值更大 。比如牙鲆,现在的池价每公斤100元左右,而养殖成本只有50元左右,利润率100%,大菱鲆市场价每公斤还剩300元 。
右,养殖成本为100元左右,利润率200%;除大黄鱼、美国红鱼、鲈鱼等极少数种类因特殊因素的影响外,绝大部分养殖种类的养殖利润率都在50%以上 。所以说,网箱养鱼技术是促使渔民增产增收的好方式 。二、我国海水网箱养鱼的历史及现状如何?网箱养殖始于100多年前湄公河沿岸的柬埔寨,是以竹木材料制成小型框式和大型船式网箱,主要养殖鲶鱼、鲤科鱼类等 。最早发展海水网箱养殖,且成功运用于规模生产的是日本,从20世纪30-50年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而具特色的鱼类养殖方式 。我国的海水网箱养鱼始于70年代末,进入90年代以来才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养殖种类日渐增多 。70年代来,广东省惠阳县、珠海市首先开展了海水网箱养鱼试验,放养了石斑鱼、鲷科鱼类、尖吻鲈等20多个种类,并获得成功 。1981年以后转入生产性养殖,商品鱼主要销往港、澳地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984年在广东省的沿海地区迅速发展,随后在福建的平潭和浙江的巷南一带,也相继发展了海水网箱养鱼,并逐渐向北方沿海推移 。据不完全统计,到1993年,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的海水网箱养鱼数量超过57000个,养殖品种达40多种,养殖产量近6000吨 。随着生产的发展,到1998年全国的海水网箱总数已达20多个;而到2000年,全国的海水网箱已超过70万个,接近80万个,其中仅福建一个省就有45万个之多 。平均每平方米的产量为20-30公斤 。但由于对网箱的材质与结构以及抗风浪能力方面的研究不足,目前我国的海水网箱还只能在一些风浪较小的内湾或近岸养殖 。为解决抗风浪问题,从1998年开始,广东、福建、浙江及山东等省陆续引进国外(挪威、美国、日本、丹麦及我国的台湾省)的抗风浪能力较强的深水网箱进行养殖试验,与此同时,抗风浪深水网箱的国产化攻关研究也已展开,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攻克这一难关 。三、我国海水网箱的种类及结构有哪些?尽管我国深水网箱养鱼的历史不长,但在网箱的材质、结构、性能等方面先后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就目前而言,海水网箱的种类很多,而且由于分类依据的不同而不同 。如按网箱的大小可分为小体积网箱(4-20平方米)、中型网箱(20-50平方米)、大型网箱(50-100平方米)和超大型网箱(100-400平方米);按网箱的形状可分为方形网箱、圆形网箱、多角网箱和双锥体网箱;按组合形式可分为单个网箱和组合式网箱;按固定形式可分为浮动式网箱、固定式网箱、可翻转网箱及沉下式网箱等 。(一)浮动式网箱这种网箱是将网衣挂在浮架上,借助浮架的浮力使网箱浮于水的上层,网箱随潮水的涨动而保证养鱼水体不变 。这种网箱移动较为方便,其形状多为方形,也有圆形的 。目前我国海水养鱼用网箱主要是浮动式,其中又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在我国南方较为流行的,适合于内湾等风浪较小海区使用的木结构组合式网箱;二是多在我国北方采用适合近海使用的钢结构三角形网箱 。其基本结构都是由浮架、箱体(网衣)、沉子等组成 。1、浮架 浮架由框架和浮子两部分构成内湾型的网箱多采用东南亚的平面木结构组合式 。如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流行这种框架 。这种网箱常常6个、9个、12个组合在一起,每个网箱为3米×3米的框架 。框架以8厘米厚、25厘米宽的木板连接,接合处以铁板和大螺丝钉固定 。框架的外边,每个网箱加两个50厘米×90厘米的圆柱形泡沫塑料浮子(浮力150公斤),网箱内边每边(长3米)加一个浮子 。架上缘高出水面20厚米左右 。近海型的网箱由于海区比内湾风浪大,框架结构采用三角台形钢结构(图) 。框架每边为3根1.2或1.5英寸镀锌管构成,其横截面为三角形,四个边相连,使整体为正方形 。边长(内边)为4、5、6米不等 。4米×4米的框架每边均匀放置两个前述150公斤浮力的浮子 。山东烟台市水产养殖公司1986年养殖真鲷所用网箱的框架台顶用2英寸镀锌无缝钢管焊接,长、宽各10米 。台底为2根2英寸镀锌管平行焊接而成,间距0.5米,台高0.45米,顶框与底框之间、底框两根镀锌管之间皆用1英寸镀锌管连接 。并在顶框上垂直焊接0.5米长的1英寸镀锌管以做为防逃网的支柱 。浮子也为ф50厘米×90厘米的圆柱形塑料泡沫浮子,每边5个,共20个 。2、箱体亦即网衣,其材料有尼龙、聚乙烯或金属(铁、锌等合金)等,国内多采用聚乙烯网线(14股左右)编结 。其水平缩结系数要求为0.707,以保证网具在水中张开 。可用手工单死结编结,也可以从网厂购进 。网衣的形状随框架而异,大小应与框架相一致 。网高随低潮时水深而异,一般网高为3一5米 。网衣网目应根据养殖对象的大小而定,尽量节省材料并达到网箱水体最高交换率为原则,最好以破一目而不能逃鱼为度 。体重50-100克的真鲷越冬后苗种,可采用3厘米左右的网目 。随着鱼体增大至200克左右时,可增加网目至4.5-5厘米 。网衣的设置有单层和双层两种,一般采用单层者居多,水流畅通、操作方便,但不安全 。双层网一般是里面一层网目小些,外面一层网大些,以利水流畅通 。在蟹类及海豚较多的海区,应使用双层网,以防破网逃鱼 。网衣挂在框架上,一般要高出水面40-50厘米,必要时可在网箱顶面加一盖网,以防逃鱼和敌害侵袭 。网衣用网片装配而成,有的用6块网片缝合而成,其中上面的一块网片网目要大些 。也有的采用一长网片折绕成网墙,再加缝网底和盖网 。网箱四周和上、下周边都要用一定粗度的网筋加固 。上周边的大小与框架匹配并用聚乙烯绳固定在框架内框的钢管上,最后将底框装在网箱底部 。3.沉子 网衣的底部四周要绑上铅质或石头沉子,以防止网箱变形 。海水鱼网箱的沉子,一般是在网的底面四周,装上一个比上部框架每边小5厘米的底框 。底框可由l-l.2英寸镀锌管焊接而成,也可以在底框的四角各缚几块砖头或石块,以调节重力 。(二)固定式网箱适用于潮差较小的海湾 。网箱固定于插在浅海海底的水泥桩之上 。所以不随潮水涨落而沉浮 。但箱内水的体积却随水位的涨落而变动 。网箱的形状不会因受海流的影响而变形 。(三)可翻转网箱是用铁管、角铁或毛竹制成固定的立方体框架,6个面均包被网衣,其中一个面上留有可开启的小门 。整个网箱可绕一轴翻转 。这种网箱的特点是体积较小,便于洗刷附着的杂藻 。且形状固定,不为海流所改变 。使用时,有一面网衣暴露在水面以上,网底上的杂藻经太阳晒干后便于清刷 。每隔一定时间翻转一次,让网箱的四个面依次曝露于日光之下,以按时清刷杂藻 。这样,可减少网更换次数 。在大风浪来临之时,可全部沉入海水中, 以免风浪袭击 。(四)沉下式网箱整个网箱沉入海水中,在上部留有投饵网口,网箱位于水层中间,网箱内的水体积不变,在风浪袭击时不易受损 。可用于暖水性鱼类越冬或冷水性鱼类渡夏 。(五)浮绳式网箱浮绳式网箱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一种海水网箱形式,它是浮动式网箱的改进型,较浮动式网箱的抗风浪能力强 。这种网箱由绳索、网箱、浮子及铁锚等构成,是一个柔韧性的结构,可随风浪的波动而波动 。其次,网箱是一个六面封闭的箱体,不易被风浪淹没而使鱼逃逸 。具有柔韧性的框架是由两根直径6-8厘米,长110米的尼龙绳或直径10厘米的聚氯乙烯绳作为主缆绳,20根直径3厘米,长7米的尼龙绳或聚氯乙烯绳作副缆绳连接成一组10个6×6米的网箱群体框架,然后用直径2-3厘米的尼龙绳或聚氯乙烯绳作浮子绳,用于固定浮子;并将其固定于框架的主、副缆上,浮子的距离为40-45厘米,并在主缆的两端各固定一个大浮体 。四、养殖鱼的种类有哪些?70年代末,我国早期开展海水网箱养鱼时,所养殖种类的苗种大都是捕捞天然海域的苗种,有石斑鱼、鲷科鱼类及尖吻鲈等20多种,“十五”期间,为筛选适宜海水网箱养殖的种类,及批量提供人工苗种,有关科研单位先后展开了石斑鱼、大黄鱼、真鲷、黑鲷、鲈鱼、鱼师鱼、鱼免状黄姑鱼等的人工繁殖技术及网箱养鱼技术试验,以观察各种鱼类在网箱养殖状态下的生长规律,养殖成活率、养殖周期、生长特征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特性,以便筛选 。总体情况说明,只要是适合池塘养殖的种类均可在网箱中养殖 。到目前为止,海水网箱养殖的鱼类多达40余种,野生苗和人工苗种均有 。其中主要的养殖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真鲷、黑鲷、鲈鱼、大黄鱼、鱼免状黄姑鱼、黑鲷 、牙鲆、卵形鲳鱼参、军曹鱼、黄鳍鲷、六线鱼、尖吻鲈、鱼、高体鱼师、虹鳟、银鲑、罗非鱼、大菱鲆、鬼鱼由、褐菖鱼由 、六指马鲅、鲻鱼、梭鱼、美国红鱼、巨石斑鱼、平鲷、紫红笛鲷、红鳍鲷、蓝子鱼、红鳍东方鱼屯、海鳗等 。便到目前为止,仍以养殖野生苗为主,能够进行生产性育苗并提供人工苗种的种类不多 。五、我国海水网箱养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哪些?就目前的技术装备及技术水平而言,我国的海水网箱养鱼技术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缩短与渔业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推动我国海水网箱养鱼业的发展,并促进当前我国渔民的转产转业 。(一)加强抗风浪网箱设备和设施的研制尽快实现国产化目前我国的海水网箱都在近岸浅海及港湾中进行 。因网箱的抗风浪能力较差,很难在半敞水区、敞水区等风浪较大的水域养殖 。而进口国外的抗风浪网箱的价格很高,一般的生产单位及个人难以承受 。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快科研攻关,尽快实现国产化,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及经济承受能力的国产品 。(二)组织海水养殖鱼类的生产性苗种繁育技术研究,以满足海水网箱养鱼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养殖的海水鱼类的大部分种类的苗种为野生种,因这些野生苗种的生长地不同,规格大小不一,苗种量丰欠不均以及人工驯养难度大等问题,很不适应我国海水网箱养鱼业和发展需要;因此,应大力组织科研攻关,以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三)大力组织海水养殖鱼类营养饲料开发与应用研究,推动海水网箱养鱼业的发展我国海水鱼类营养与饲料研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只有牙鲆、真鲷等少数几个养殖种类的饲料问题已经解决,大部分养殖种类仍是以野杂鱼为饵料,这不但增加了养殖成本,对水质的污染也较严重,不利于海水网箱养鱼事业的发展,应大力组织科研攻关,尽快实现商品性颗粒饲料养殖 。黑翅鱼学名叫什么?学名为Sparus macrocephlus,俗称有 海鲋、青鳞加吉、青郎、乌颊、牛屎鱲、乌翅、黑加吉、黑立、海鲫、铜盆鱼、灰鳍鲷等 。黑鲷体侧扁,呈长椭圆形 。头大,前端钝尖,第一背鳍有硬棘11-12,软条12 。两颌前部各有3对门状犬齿,其后为很发达的臼齿,上颌侧部4-5列,下颌侧部3-4列,锄骨部各有3对门状犬齿,其后为很发达的臼齿,上颌侧部4-5列,下颌侧部3-4列,锄骨及口盖骨上无齿 。两眼之间与前鳃盖骨后下部无鳞 。侧线上鳞6-7枚,体青灰色,侧线起点处有黑斑点,体侧常有黑色横带数条 。分类:鲈形目特征:体侧扁,鳞片大 。鱼体为银灰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银白 。背鳍与臀鳍的硬棘强大且尖锐,特征是除胸鳍外各鳍膜为灰白色 。尾鳍凹形 。习性:生活于10~50公尺水域,常在河口区的蚵棚、红树林或堤防区的消波块附近活动,属广盐性鱼类 。杂食性,以藻类及小型底栖动物为主 。冬季繁殖,集结至河川出海口处产卵,春季时幼鱼开始出现於河口,并能溯河至淡水区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域,包括台湾南、北、西部 。附记:经济性食用鱼,台湾西南部的重要养殖鱼种 。黑鲷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 。我国沿海均产之,以黄、渤海产量较多 。主要渔场在山东沿海,常与其他鱼类混杂一 起被捕获 。渔期在春、秋两季 。黑鲷喜在岩礁和沙泥底质的清水环境中生活 。黑鲷为广温、广盐性鱼类,生存盐度为 4.09‰-35.0‰,生长适应盐度10.0‰-30.0‰ 。耐低温能力较真鲷强,生存温度为4.3℃-34.0℃,致死低温度为3.5℃,摄食水温6℃,生长适宜温度为17.0-25.0℃ 。黑鲷为肉食性鱼类,成鱼以贝类和小鱼虾为主要食物 。在自然海区一般一龄鱼尾叉长15cm,2龄21cm,3龄26cm,4龄30cm,5龄33cm,7龄37cm,9龄达40cm左右,最大个体长45cm,一般4龄之前生长速度较快黑鲷的性成熟过程具有明显的性逆转现象 。体长10cm的幼鱼全部是雄性;体长15-25cm的个体为典型的雌雄同体的两性阶段;体长25-30cm时性分化结束,大部分个体转化为雌鱼 。从年龄上看,2龄鱼大部分是雌雄同体,3龄鱼50%以上性分离为雄鱼,4龄鱼多数为雌性 。具有生殖能力的最小型雄鱼体长17cm,体重145g,雌鱼体长19.4cm,体重236g 。黑鲷的产卵水温为14.5-24℃范围内,因各地区水温不同,繁殖期也有一定的差异,山东沿海为5月上旬-5月下旬,江苏沿海为4月下旬-5月上旬 。黑鲷是属于多次成熟产卵类型 。卵子圆形,浮性,卵径为0.87-1.21mm,油球径为0.20-0.23mm 。斑鳜鱼的疾病和预访我是网箱养殖斑鳜鱼,现在鱼的病了,鱼嘴发红,肝胆发黄,身上发黑,烂腮,浮游无力,1,鱼病防治 鳜鱼的病害较少.只要在鱼种进箱时进行了鱼 种消毒.就基本上不会发生鱼病 。防治时注意以下 几点:①在下药前必须查明鱼病种类,根据病害,对 症下药;②用药方法最好是挂篓、吊袋,剂量可以适 当加大一点,因为随着水体对流,药物的流失较大; ③用药时最好将鳜鱼集中到网箱一角,用塑料薄膜 将鱼集中于箱体的一角并与箱外水体隔开,进行洗 浴 。但必须严格按药品说明操作,否则容易发生死 鱼情况 。2,何时起捕 体重在0.4~0.75kg2~.问的鳜鱼称为标鳜,否则 称为超标鳜鱼,标鳜的价格是超标鳜价格的2倍以 上 。所以鳜鱼按体重适时起捕是取得较高经济效益 的关键一环 。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及时掌握鳜鱼的 生长情况,并且根据市场行情,用控制投饵的方法, 调整鳜鱼的生长速度,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这是什么鱼啊?红尾猫 即 红尾鲶。红尾鲶就是红尾鸭嘴 。别名:红尾护头鲿、富贵猫鱼、狗仔鲸、枕头鲶、红尾猫;学名:Phractocephalus hemioliopterus;科种:油鲶科 Pimelodidae,护头鲿属 Phractocephalus,红尾护头鲿 P.hemioliopterus;产地: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水温:22~28℃;硬度:5左右;Ph值:6左右 。中文学名 红尾护头鲿拉丁学名 Phractocephalus hemioliopterus别称 富贵猫鱼界 动物界门 脊索动物门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纲 硬骨鱼纲亚纲 辐鳍亚纲目 鲇形目科 油鲇科属 护头鲿属种 红尾护头鲿分布区域 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1简介编辑[1]就是红尾鸭嘴 。[2]红尾鲶别名:红尾护头鲿、红尾鲶、狗仔鲸、枕头鲶、红尾猫、红尾盔头鱼;原产地: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适宜水温:22~28℃;适宜水硬度:5左右;红尾鲶(5张)适宜Ph值:6左右 。成鱼体长:70—100厘米,野生能达到120厘米 。[3]2形态特征编辑红尾鸭嘴外型比较优美,身体延长,宽而扁平 。嘴的上下有雪白高贵的白须共6对,其中一对比较长,常向前方伸展 。该鱼体色基本上有三种颜色:背部的灰黑色、腹部的雪白色、尾鳍的桔红色头及吻部很大,有一条白线从吻部一直延伸到尾部,此鱼尾和背鳍均为胭红色,其他各鳍为蓝黑色,体态优雅 。眼眶上半部为白色,形成一半圈白圈 。吻短而圆钝,眼睛较小 。在嘴的上下有雪白的触须3对,其中一对吻须极长,后伸至尾柄中部;颐须2对,较长,达胸鳍基 。背鳍与胸鳍均发达,前缘均具一根强壮硬棘;脂背鳍较发达 。红尾鲶在型体上有高背平背之分,挑选时最好以高背,短尾柄、大尾鳍、体色黑白分明,尾鳍桔红为首选 。过去红尾鲶尾巴都很红,体色深黑,经过国产化,现在鱼的尾巴都不红,品质已经严重退化了3生活习性编辑红尾鲶繁殖方式:卵生红尾鲶生性惧光,夜晚比较活跃,喜欢到处乱撞,白天常群居于水体的底层荫蔽处,但经多年人工养殖后,很多夜行的习性也基本改变了 。它的性情凶暴,食量大,喜吃活食和肉块等动物性饵料,尤其是小鱼 。对小鱼性情凶暴,其他时候性情温和食量大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粒径大的配合饲料,并且具有明显的集群抢食习性 。红尾鲶饲养容易,并且生长速度很快,适宜于在大型水槽中单独饲养 。性成熟期的红尾鲶能发出猫一样的叫声 。最适宜水温为22~28℃,水质宜弱酸性软水,Ph值为6左右,硬度为5左右,忌碱性水 。在水质差的环境下饲养容易出现蒙眼和翻鳃症状 。红尾鲶同种类之间有撕斗现象,胡须容易被打断,但很快会恢复 。红尾鲶能与人亲近,视觉很差,主要依靠它的胡须上的味蕾进行觅食 。[3]4种群分布编辑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5特色品种编辑尾鸭嘴鱼红尾鸭嘴鱼又名红尾鲶,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鲶科 。体长70-100cm,体红尾鲶扁圆形 。嘴扁平有三对长须,尾鳍红色,背鳍、胸鳍黑色,鳍条坚硬 。体色蓝黑色,体侧中部从吻端到尾部各有一条弯曲的银白色带 。饲养水温22-28℃,水质喜弱酸性软水,饵料有小鱼、鱼肉、水蚯蚓等 。性情凶猛,不可和小型鱼类混养 。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 。[2]红尾鸭嘴红尾鸭嘴别名:红尾鲶、狗仔鲸、枕头鲶、红尾猫;科种:鳅科和鲶科;产地: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水温:25℃左右;硬度:5左右;Ph值:6左右;食物:喜食动物性饲料,尤其是小鱼;性情:性情凶暴(对小鱼),其他时候性情温和;红尾鲶(6张)形态特征:该鱼外型比较优美,体延长,宽而扁平 。在嘴的上下有雪白高贵的白须共6对,其中一对较长,常向前方伸展 。该鱼体色基本上有三种颜色:背部的灰黑色、腹部的雪白色、尾鳍的桔红色 。眼眶上半部为白色,形成一半圈白圈 。成鱼体长70~100厘米 。红尾鸭嘴鱼饲养容易,饲养时需有过滤器,并且要求单独饲养,要求水质中性或弱碱性的软水中生活良好,水温要求25℃左右,饵料为活饵、鱼肉等,白天游水动作优雅,夜晚开灯,容易受到惊吓上下翻动 。6饲养注意编辑此鱼饲养容易,并且生长速度很快 。体型差异小的单独饲养 。饵料为活饵、肉块等,在原产地为食用鱼,也被用来清除河道的动物死尸 。此鱼在刚入水族箱时会影响进食,一段时间适应环境后,能吃光同缸中饲养所有的稍小的鱼只 。红尾鲶属夜行鱼(经多年人工养殖后,夜行的习性基本改变了),夜晚很活跃,喜欢到处乱撞,因此在缸中不要做太复杂的造景,更不要种水草之类 。在夜晚突然开灯后,容易受到惊吓而撞缸 。在捕捞的时候也会因为惊吓出现短暂的退色现象 。食量和排泄较多,需要加强过滤,在水质差的环境下饲养容易出现,蒙眼和翻鳃症状 。(翻鳃可按照龙鱼翻鳃治疗法医治)红尾鲶,活泼好动,需要较大的水族箱 。性成熟期的红尾鲶能发出猫一样的叫声,30厘米以下的亚成体小鱼,胃袋还没未发育完全,喂食过量或环境突然改变,以及受到惊吓之后会产生呕吐的应激现象 。和鲶科的鱼一样,红尾鲶也容易吞食一些小型器械零件,但之后大多能自己吐出来 。情形严重者也可以用镊子伸进胃袋中夹出来 。鲶科的鱼因没有鳞片,所以不耐盐和鱼药 。如果水族箱中加盐过量,它就会出现表皮粘膜落皮的症状!在给红尾鲶加盐和药物食需特别注意 。容易因为加药过量和水质不良导致腮丝变黑死亡 。不要喂食泥鳅,泥鳅生命力极其顽强,在进入红尾鲶胃袋后的强烈挣扎也会造成刺激使红尾鲶呕吐 。红尾鲶食量大,曾有一家水族馆引进6条饲养,日食鱼苗1公斤,且创下15分钟内狂吞1公斤小螃蟹的纪录.此鱼饲养容易,饲养时需要有过滤器,且要求单独饲养,在中性或弱红尾鲶碱性软水水质中生活良好,水温25℃左右,饵料为活饵、鱼肉等,没有什么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入水时需要注意些 。缸与袋子的水,水温和水质都不同,如果你直接把鱼倒进鱼缸,鱼会出现不适,轻者不活泼或感冒,重者可能当场死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入缸前一定要过水:将新买的鱼连袋泡入缸中20分钟,然后就是最关键的开袋了,很多人会着急的将袋解开,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袋中一般都被充满纯氧,水中的溶氧量也较高,突然的释放出来会使鱼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而造成危险的,所以一般会用一根针在袋口处上方扎破几个大洞,大概5--10分钟后袋中的氧气会自然与袋外的空气共溶在一起的,这时打开袋是绝对安全的;然后舀出原袋中的1/10的水,再从你的缸里舀1/10的水入袋,这期间要在袋里不停的打气,观察鱼是否有何不适,一小时后再重复以上动作,以后就每30分钟重复以上动作一次直至换完,原袋中的水要倒掉,不要倒入自己的缸中,最后将袋沉入水中,把鱼放出 。7繁殖技术编辑亲鱼产前培育本试验于1994—1997年在寿县大井水库渔场进行 。亲鱼来自于瓦埠湖和当地的水库,在秋冬季节捕捞、收集 。雌鱼体重500—1500克,雄鱼300—1000克 。收集白化红尾鲶的亲鱼放入700平方米的一口鱼塘中专养,产前的2个月投放泥鳅、野杂鱼,每半个月冲水一次,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成熟 。亲鱼也可混养在其他的鱼塘里 。保持水质清新 。产卵池、网筛、鱼巢等的准备:产卵池可选择“家鱼”的产卵池,或一般的水泥池、池塘等,催产前一周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 。网筛用40目和25目的聚乙烯网制作,一般制成4×1×1米或2×2×1米的规格,网筛做好后应放入水中浸泡几天,并用孔雀石绿或高锰酸钾消毒 。鱼巢用柳树根、棕榈或竹壳丝,扎好后2—3米一串,用绳子连成一体 。鱼巢使用前用孔雀石绿或高锰酸钾浸泡消毒 。雌雄比例和亲鱼选择:雌雄比例以1∶1较合适 。在非生殖季节雌雄亲鱼不太容易区分 。在生殖季节,雌鱼体色新鲜、光滑、富有光泽感,腹部膨大,隐约可见卵巢轮廓,生殖孔发红、膨大、 红尾鲶(8张)富有润泽,生殖孔周围有放射状斑,稍用力压腹部后侧,能挤出1—2粒卵粒,P第一硬棘后缘锯齿不太强大,稍光滑 。雄鱼外生殖突显得较长而光细,性腺发育良好的雄鱼,挤压腹部可见少许白色精液流出 。雄鱼P刺上的锯齿较强大,手摸有割手的感觉 。人工催产:人工催产采用不同激素组合,不同剂量对亲鱼进行催情 。注射HCG,雌鱼3000~2500IU/kg 。雄鱼1500~1300IU/kg 。注射HCG+LRH-a,雌鱼HCG3000IU/kg+LRH-a15ug/kg,雄鱼HCG1500IU/kg+LRH-a7ug/kg 。人工注射药液的剂量以每尾雌鱼不少于1ml为标准 。基本上采取肌肉一次性注射法,也采用了两次注射法进行对比 。催产后刺激方式:为了寻找亲鱼最佳产卵要求的环境条件,对催产后的亲鱼分别给予不同的刺激 。①将亲鱼轻轻放入产卵池,2—3小时后投入鱼巢,并给以微流水刺激 。②将亲鱼放入网筛,网筛事先吊好在产卵池,再投入鱼巢,并给以循环水刺激 。③将亲鱼投入产卵池,给以循环水刺激 。④将亲鱼放入网筛,网筛事先吊好在池塘,池塘有微流水 。受精卵孵化方式:①受精卵较均匀地粘附在鱼巢上,将其轻轻地移入网筛,网筛吊好在水泥池,并使水泥池保持微流水状态 。②受精卵较均匀地粘附在网筛上,将网筛吊好在水泥池中,并保持微流水状态 。③受精卵较均匀地粘附在鱼巢上,将其轻轻放入网筛,将网筛吊好在池塘中,微流水状态 。④将收集好的受精卵放入环道,进行环道流水孵化 。红尾鲶鱼苗培育:鱼苗孵化出膜第2天就开始投饵,开口饵料最好是轮虫,也可以用鸡蛋黄 。3—5天后,投喂幼小的枝角类、桡足类和小型浮游动物、丰年虫无节幼体、水蚯蚓等 。鱼苗培育的设施,可以用网筛、水泥池、土池等进行对比试验 。土池培育应提前一个星期泼洒豆桨水,培养适口的饵料 。2 结果:产孵情况:总计催产亲鱼163组,产卵尾数为115组,产卵率为71%,共获卵102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数为0.87万粒,共获苗80万尾,平均每尾雌鱼产苗数为0.7万尾 。受精率为80~90%,孵化率为90~95%,发情时间为12~17小时,产卵效应时间13~21小时 。对激素HCG的耐受、敏感范围为雌鱼2500—3000IU/kg,雄鱼1300~1500IU/kg 。产卵适宜水温为16~28℃ 。催产效果①HCG剂量雌为300IU/kg,雄鱼1500IU/kg催产的亲鱼有Ⅰ、Ⅱ、Ⅲ、Ⅳ共四批鲶鱼119组,产卵组数为72组,产卵率为60.5%,其中Ⅰ、Ⅵ批计26组,产卵雌鱼数为26尾,产卵率为100%;Ⅱ批60组, 产卵雌鱼32尾,产卵率为53%,因第Ⅱ批亲鱼催产前在一个约6平方米的小水泥池暂养了4天,推测其原因可能亲鱼密度太大,溶氧不足,促使性腺在这4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影响了亲鱼产卵的顺利进行 。另外,催产后所有亲鱼放入一个产卵池,密度也很大,对其产卵也有影响 。第Ⅲ批鲶鱼33组,产卵雌鱼14尾,产卵率42%,因为Ⅲ批亲鱼选自94年5月6日、5月9日催产过的亲鱼,经一个多月的培育,第二次催产的,估计一部分亲鱼性腺重新发育的成熟度不够 。②注射HCG剂量,雌为2500IU/kg,雄为1300IU/kg的有Ⅶ、Ⅷ两批,计16组亲鱼,产卵雌鱼15尾,产卵率为94% 。③注射HCG+LRH-a,雌鱼HCG3000IU/kg+3000IU/kg+LRH-a15ug/kg,雄鱼HCG1500IU/kg+LRH-a7ug/kg,有第Ⅳ、Ⅴ批计28组,产卵雌亲鱼数为28尾,产卵率100% 。从上面可以看出,鲶鱼可以注射HCG或HCG和LRH-a的合剂,注射剂量是家鱼的2~3倍 。总的来说,以注射HCG+LRH-a合剂效果为最好,发情较早,发情时间为12~15小时,产卵比较集中,产卵效应时间也最短13~18小时,尽管当时水温偏低 。鲶鱼注射激素12~17小时后开始发情,13~21小时后开始产卵 。本文基本摸清了鲶鱼发情时间和产卵效应时间,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发情时间的长短,产卵效应时间的长短,主要与亲鱼的成熟度,催红尾鲶产时的水温、所用激素的剂量和种类相关 。一般来说,亲鱼发育程度好,催产时水温在合适的范围内较高,注射激素为HCG+LRH-a合剂,则发情时间较短,产卵效庆时间也较短 。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到,鲶鱼发情持续的时间较长,产卵持续的时间也较长 。产卵习性开始发情时,雄鱼追逐雌鱼,并用吻部“碰撞”雌鱼的腹部或生殖孔附近 。经过数次“碰撞”后,雌鱼开始产卵,雄鱼整个身体紧紧缠绕着雌鱼的后腹部,当雌鱼排出卵子后,雄鱼排出精子,然后雌雄亲鱼分开双双用尾巴搅动水流,使精卵“结合”受精,并均匀散开 。雌雄亲鱼的卵子和精子不是一次排完,一次只排一点点,要经过数次才能排完,亲鱼这种产卵交配行为要持续3~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有鱼巢时,亲鱼爱在鱼巢附近产卵,将卵子均匀地布在鱼巢上,有网筛设有鱼巢时,亲鱼将卵子均匀地布在网筛上,没有网筛、鱼筛时,则将卵子排在水中 。鲶鱼产卵时间:鲶鱼产卵时间可以从4月初延续至6月底,产卵盛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 。我们催产亲鱼的时间从4月28日至晚期的6月20日,均取得了较好的催产效果 。鲶鱼适宜催产、产卵的时间是较长的 。催产、产卵适宜的水温是16~28℃ 。可以多次产卵:在自然界中,我们观察到产卵延续的时间较长,其后代往往形成不同的群体,如在瓦埠湖流域,夏季可捕到10厘米以上的鲶鱼苗,而秋季也可以捕到10厘米以上的鲶鱼苗,从这种现象可以推测,鲶鱼要么存在不同的生殖群体,要么可以多次产卵 。本文对此作了试验,于94年6月20日,对94年5月6日、5月9日催产过的鲶鱼进行了第二次催产,催产组数33组,产卵尾数14尾,产卵率42%,获卵10万粒,说明鲶鱼可以多次产卵 。催产后刺激方式与产卵的关系:鲶鱼能否顺利产卵主要取决于亲鱼性腺发育的成熟度和适当的激素注射催产,而对催产后刺激方式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 。试验设计的数种方式,均能顺利地产卵,Ⅱ、Ⅲ批产卵率较低,主要是亲鱼的性腺成熟度发生变化所至 。适合的产卵水体、鱼巢、水流是鲶鱼顺利产卵不可缺少的条件 。孵化方式与孵化率的关系:孵化率与不同的孵化方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为鲶鱼受精率较高,所以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受精卵有充足的溶氧,及时清除未受精卵,以防感染发生水霉病,都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 。孵化出苗及培育:在水温18~28℃,温度越高,鱼苗孵化出膜时间越短 。在水温18~20℃范围内,约经48小时鱼苗开始孵化出膜,50小时以后,鱼苗大量破膜而出 。8疾病防治编辑体表系列疾病出血病病原:初步认为是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鱼最初表现为独游水面,头上尾下,嘴部张开,稍受惊即窜游于水下,不久即又上浮;中期病鱼于流水处聚集成团;临近死亡时,病鱼激烈翻滚、窜游,头部常带有污泥 。吻端粘膜溃烂;鳍及鳍基出血,鳍条末端稍腐烂,体表充血发炎;撕开皮肤,可见肌肉呈局部点状、线状或斑块状出血;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末端腐烂缺刻,多数病鱼的鳃由于严重贫血及出血,而呈花斑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发炎,腹腔内积有淡黄色正在吞食小鱼的红尾鲶鱼或红色腹水;部分病鱼的肝、脾、肾等实质器官有不同程度的点状出血,胆囊也常肿大变色 。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发生在3~15厘米的苗种阶段,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均较流行 。流行于5~7月 。水温24~28摄食度 。防治方法:(1)用浓度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3毫克/升的强氯精全池泼洒 。并在当天开始投喂鱼血散,每天每万尾鱼种用药100克拌饵投喂连喂5天 。(2)用浓度0.3~0.4毫克/升的鱼虾安全池泼洒连续3天;并开始用鱼血康以3%~5%的含量拌饵投喂连喂6天 。烂鳃病病原待研究 。症状和病理变化:早期可见病鱼鳃丝颜色变淡,有少量腐烂,尾部与体表黑色素增多,食量减少,每日可见个别死鱼 。后期可见病鱼体色发黑,鳃丝边缘附有污泥或饵料残渣,大部分鳃丝腐烂缺刻,每日数量急增 。此病流行于4~6月 。防治方法:(1)外用药物--漂白粉:浓度为1毫克/升(治疗网箱养殖大口鲇时,加0.4~0.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或全箱泼洒 。强氯精:0.3毫克/升(或生石灰15~20毫克/升)全池或全箱泼洒 。(2)内用药物--呋喃唑酮:每100千克鱼体重每日用药10~20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 。鱼菌灵:每100千克饵料加药200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 。赤皮病病原为细菌,详细情况有待研究 。症状及流行情况: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充血发炎 。主要危害鱼种,6~7月流行 。防治方法:用浓度为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同时用磺胺噻唑拌饵投喂,第一天每100千克鱼用药10克,第二至第六天减半,连喂6天 。白头白嘴病病原为一种细菌 。症状:病鱼吻端、头部失去正常颜色而呈白色,该现象在水中观察尤为明显 。此病主要危害大口鲇3日龄水花或1~1.5厘米的鲇苗 。防治方法:(1)五倍子煎剂全池泼洒,使池水成2~4毫克/升浓度 。(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2~0.5毫克/升浓度 。白皮病病原为细菌 。病鱼首先是尾鳍发白,继而扩展至整个尾柄和体后半部发白,与前半部显著不同,故此病又称白尾病 。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 。主要危害3~6厘米的大口鲇苗种,高密度下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1)浓度为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3~5天 。(2)用2.5%的食盐水加几滴醋浸洗病鱼5~10分钟 。打印病病原待研究 。病鱼体色发黑,体表粘液明显减少 。病灶位于体表腹部两侧,少数在背部 。发病初期皮肤溃烂,充血发炎,肌肉呈椭圆暗红色斑块,如印章,严重者肌肉烂穿 。少数并发鲺病及烂鳃病 。此病主要危害大口鲇亲鱼及后备亲鱼,无明显流行季节 。发病与鱼的营养状况、放养密度、鱼体受伤及水质环境等因素关 。防治方法:(1)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2万国际单位,同时患处用红霉素软膏涂抹 。(2)掌握合理放养密度,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定期加注新水或适量换水,每隔半月左右用生石灰15~20毫克/升全池泼洒一次),可预防此病发生 。细菌系列疾病溃疡病病原有待研究 。病鱼吻端发白,口腔肿胀发白,嘴不能张闭,胡须发白或断掉,鱼体两侧出现红斑,严重时红斑处表皮溃烂,露出肌肉 。此病主要危害成鲇,流行于3~4月 。防治方法:(1)呋喃唑酮0.1~0.2毫克/升全池泼洒,或以5~10毫克/升的浓度浸洗病鱼15~30分钟 。(2)病情严重者可肌肉注射氯霉素5毫克/千克 。烂尾病病原为一种气单胞菌 。病鱼从背鳍到肛门附近出现大面积溃烂,严重时尾鳍断掉 。此病主要危害2.5~5厘米的鲶鱼苗种 。防治方法同白头白嘴病 。肠炎病病原有待研究 。病鱼初期臀鳍基部或各鳍鳍条发炎充血,有时出现肛门红肿 。死鱼几乎都是肠道充血 。主要危害成鲶,尤其吃配合饵料的大口鲇或吃大量腐败变质鱼肉块的易生此病 。流行于4~6月 。可与烂鳃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新,不投霉变或腐败饵料是预防此病关键 。(2)发病后,每100千克鱼体重用呋喃唑酮10~20克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用3天;或者每100千克饵料加病毒灵(盐酸吗啉脒胍)40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4~5天 。投喂药饵的同时应结合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3毫克/升的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视情况全池或全箱泼洒1~3次 。水质系列疾病红尾鲶水霉病病原为水霉菌 。此病主要发生在鱼卵孵化阶段,水温19摄食度以下更为严重 。水霉菌先是在寡卵上滋生,随之在受精卵上蔓延,使鱼卵变成灰白色的绒球,水中观察更明显 。此病应着重预防 。在每次孵化过程中,每天用67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鱼卵10~15秒钟,连续2天 。或者每日上午或傍晚用同样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泼洒孵化环道两次,直至孵出鱼苗为止 。对患轻度水霉菌病的鱼卵,可用浓度为67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5~10分钟,有一定疗效 。粘孢子虫病病原为粘孢子虫 。病鲶体表上分布着许多白色小点状胞囊 。镜检可发现大量粘孢子虫 。流行于5~6月 。防治方法:用浓度为0.3~0.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视情况泼洒2~3次 。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属和小车轮虫属中的种类 。车轮虫寄生于鲶鱼体表和鳃丝 。寄生于体表的常密集于病鱼的嘴部、鳍等处而形成一层白翳;寄生于鳃丝的常成群地聚集在鳃丝边缘或缝隙里,破坏鳃组织,严重时使鳃组织腐烂,鳃丝软骨外露,使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流行于4~6月 。防治方法:(1)用浓度为0.3毫克/升的硫酸铜和浓度为0.1毫克/升的硫酸亚铁,分别溶解混合后全池泼洒 。(2)池塘养鲶用鱼苗平0.5毫克/升,网箱养鲶用2毫克/升,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天 。13、斜管虫病:病原为鲤斜管虫 。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鲶鱼的鳃丝,严重感染时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腐烂 。此病主要危害1~2厘米的鲶鱼苗,流行于4~6月 。防治方法同车轮虫病 。小瓜虫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 。小瓜虫寄生于鲶鱼体表及鳃丝 。大量寄生时,鱼在水面集群浮游,不吃食,体色发黑,肉眼可见病鱼体表及鳍条上出现白色小点状囊泡,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 。严重时病鱼体表尤其是头顶部常出现一层白膜 。在高密度下饲养容易发生,流行于5~6月 。防治方法:(1)用浓度为20~40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鱼20~30分钟 。(2)生姜和辣椒混合剂,每平方米水面(深1米)用干辣椒0.37克,干生姜0.1~0.15克,加水煮沸半小时后用药汁对水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天 。15、固着纤毛虫病:病原为累枝虫、后柱虫、短柱虫、筒形杯体虫和钟形虫 。固着纤毛虫主要固着在鲶鱼体表及鳃上,严重时,病鱼身体消瘦发黑不吃食,反应迟钝 。此病主要危害3~6厘米的鲶鱼苗种,流行于5~6月 。防治方法用浓度3毫克/升的硫酸铜浸洗病鱼2小时,或用0.6毫克/升的硫酸铜全池泼洒 。鲶盘虫病病原为单殖吸虫亚纲、锚首虫科、似盘钩虫属中的种类 。症状为病鱼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于水面,反应迟钝,呼吸急促,身体消瘦,体色发黑 。肉眼检查可见病鱼鳃部肿胀,鳃丝粘液增多并附有污物 。鲶盘虫主要寄生于鲶鱼鳃,也寄生于鲶鱼体表,主要危害7~10厘米的苗种,流行于5~7月 。防治方法:(1)用0.2~0.3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2)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病鱼30分钟,或用3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浸洗1小时 。绦虫病病原为华丽绦虫 。病鱼解剖观察可见胃、肠内无食物,肠内有较多淡黄色粘液,绦虫即寄生在肠内 。防治方法:根据该寄生虫的生活史和大口鲇苗种培育情况,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投喂的水蚤要鲜而精,投喂前进行过滤、漂洗,除去杂质及大型甲壳类,并用0.0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以减少或杀灭绦虫的中间寄主(2)投喂水蚯蚓前用晶体敌百虫浸泡处理,也可降低鲶鱼苗绦虫的感染率 。1千克蚯蚓/1克晶体敌百虫,浸泡到蚯蚓出现萎缩为止 。(3)发病鲶鱼用晶体敌百虫药饵(100千克饵料+60克晶体敌百虫)每天一次,连用3天 。甲壳动物病病原为中华蚤或锚头蚤或日本鲺 。这三种甲壳动物病通常分别发生在池养大口鲇亲本上 。症状是鱼在水面游动不安,不时竖起尾鳍 。网捕发现鱼体表和鳃部寄生有上述寄生虫 。防治方法:用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4~0.5毫克/升的浓度 。营养性鱼病病因为饵料原料单一,或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或饵料腐败霉变等 。症状为病鱼肝肿大、发黄,多腹水,胆囊肿大,胆汁变黑,胰脏颜色变浅 。流行于3~5月 。防治方法:喂新鲜杂鱼等动物性饵料;改进饵料配方,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用量 。那 种 网箱养鱼不 伤养 鱼在河里 网箱养殖什么鱼好?翘嘴红鲌,鳜鱼,池沼公鱼,螃蟹,鲈鱼,黄鳝,胭脂鱼,黑鱼等等,另外如果可以养殖四腮鲈鱼的话,那经济效益相当的可观 。不过建议要有相关的养殖鱼类的技术,或者有专家的指导,否则别轻易尝试 。之所以这些鱼贵,就是因为能成功养殖的人少,物以稀为贵 。望采纳,谢谢【草鱼养殖技术 网箱养殖的鱼颜色叫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