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图片,山楂食品加工设备

来源:海外网
【山楂树图片,山楂食品加工设备】

山楂树图片,山楂食品加工设备

文章插图
张静在山楂制品的生产车间 。受访者提供的照片
[如果你打开栏]
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 。中国人民离摆脱绝对贫困的目标越来越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梦想指日可待 。
扔掉所有可怜的帽子,快乐地奔向属于自己的好日子 。在脱贫战役中,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批归国留学生学以致用,挽起袖子,挥洒汗水,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梦 。
这样的海归随处可见,这样生动的例子比比皆是 。创新技术,发展产业,培养人才,扶贫济困,帮助志愿者.海归扶贫的故事,是当代海归把最美的青春和崇高的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写照 。从现在开始,本报将推出——海归扶贫系列报道,关注在扶贫一线工作的海归,讲述他们生动感人的扶贫故事 。
——编辑器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位于燕山东段,是我国著名的“山楂之乡”,也是归国人员张静在斯里兰卡出生和长大的地方 。
如果你每年10月来这里,挂着一簇簇红色果实的山楂树特别美 。饱满的红色果实似乎预示着村民们的美好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
在这一年的疫情中,张静的团队克服了经营困难,帮助村民度过了难关,积极联系种植者,解决了果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以高出市场10%的价格购买了300多吨山楂 。2月,张静还主动紧急下令帮助武汉,生产的红果面包被送往武汉雷神山医院等抗疫一线作为捐赠物资 。
小水果价值很大
2013年,获得英国萨里大学商业运营与物流管理硕士学位的张静回国工作 。
有一次,当她和父亲在家乡散步时,她意外地发现许多山楂树倒在地上腐烂了,这让张静很困惑 。她从小就知道红色水果是兴隆县的一大特色 。为什么他们宁愿腐烂也没人捡?
说到底是因为山楂的收购价格太低,和摘水果相比不划算 。
红果被遗弃在田里,她既感到可怜,又感到无助 。张静告诉采访人员,当时,她心里有一个想法,想通过自己的学习,为家乡的红色水果开发更大的价值 。
根据以往的数据,兴隆县山楂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山楂生产加工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8% 。
这些红色的水果虽然娇小,但是重量是真实的 。他们是兴隆县许多果农的学生
计,因此,山楂的行情时刻牵动着乡亲们的心 。
想要让这颗红果变成“致富果”,还得靠延伸产业链;想要挖掘出山楂更大的产品附加值,就得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若只是靠山楂果脯类产品彼此打“价格战”,很难突破行业发展瓶颈 。
2015年,承德瑞泰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注册,张静担任总经理 。一年后,她所在的公司作为理事长单位参与组建河北省山楂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其后,院士工作站和河北省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也分别成立 。张静于是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技术研究院院长 。
新的平台,吸引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中国农科院博士生导师毕金锋等多名知名林果专家,这为高附加值的山楂产品研发及落地转化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葡萄籽精华特别有名,就是源于其中的原花青素 。山楂中的原花青素含量与活性都比葡萄籽还要好,我们对于山楂原花青素的萃取实现了突破 。”张静说 。
致富是场接力赛
每年秋天,山楂到了收获季节,张静都会密切关注开秤价的走势 。她会与农户签订协议,明确规定以高于市场价10%—20%的价格收购山楂 。以去年为例,山楂开秤价是1元钱,张静兑现承诺,以1.2元的平均价收购山楂,农户实现了实实在在的增收 。
为了让农户能够更好地规避风险,在瑞泰的2万亩山楂种植园里,张静为参与园区种植的农户免费提供栽培技术,避免因管理缺失造成果品减产 。
与此同时,张静已累积吸纳1500余户贫困户入股,并建立扶贫车间,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截至目前,已累计返还贫困户股金240余万元,分红达140余万元 。
“也有一些贫困户拒绝了我们的本金返还,就踏实地把钱压在这里 。”张静说,这让她感受到了信任,也有了更多坚持下去的后劲儿 。
得益于技术突破,山楂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 。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在参与包含山楂寡糖、酵素、多糖提取物对癌细胞抑制作用等在内的多项课题研究,也在进一步提取山楂中的膳食纤维 。这从表皮到内核的价值,正在转化为更多面向市场的高附加值产品 。
去年5月,张静荣获“承德青年五四奖章” 。31年前的5月4日,她的父亲张学军就因投身养殖业、带领乡亲一起致富而在当年获颁“河北省青年星火带头人” 。
“颁发日期都是5月4日,前后相差整整31年 。”张静感慨地说 。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以前,父亲就是这么做的,而现在,女儿拿过了接力棒 。
“一切损失我们赔”
为了统一管理好山楂果树,张静采用了一种被称为“落头开心、矮化复壮”的修剪技术,即确定树体高度后修剪去除树体上部,并将树枝拉平以增加树体透光性 。通过这种方式,整棵果树的营养分布更均匀、营养度更好,结出的果子色泽与饱满度都会得到大幅提高 。
然而,这种修剪方式的缺点在于,第一年修剪时下手极“狠”,要将高处树杈统统剪下,这令不少山楂种植户不解 。
“我们种了几十年山楂,都种得挺好,你一来手起刀落都给我们剪下来了 。凭啥信你!”
“我们要是减产了、赔钱了,这损失你们给赔偿吗?”
有的种植户干脆将张静和团队成员拦在了地里,不让他们靠近山楂树 。“还有的说要去找政府告我们”,张静苦笑说,“反正怎么说的都有,推动‘落头开心’的过程中就遇到了阻碍 。”
在又一次被种植户半路拦住、不让修剪果树的时候,张静打定主意,再难也得把这扎根未来的技术推广下去 。“我对拦我们的乡亲说,‘您一定要相信我们,若是明年果树减产了,一切损失我们来赔’!”
第二年,种植户们悬着的心可算放下了 。果树的的确确长得比原来更好,山楂品相也更好,不但没有减产,产量比之前还增长了不少 。
一些头一年不理解的果农主动找了过来,要跟张静学习修剪技术 。眼看着想要学习新技术的农户越来越多,她由衷地觉得高兴 。张静与当地科技局联手,在家乡组织技能培训,想要多培养出一些农村实用型技能人才 。
人才培养,也是她现在关注的重点 。“当代青年愿意从事农业的越来越少了,但在我们建设研究院、研发检测中心的过程中也吸引了一批年轻人,他们慢慢觉得农业做好了也非常有意思 。这些青年人是脱贫攻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
有位果农在拿到分红的钱后曾笑得合不拢嘴:“谁曾想种山楂还真致富了哩!”
“那可不!这红彤彤的果子,真就是颗‘致富果’!”张静说 。
(采访人员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7月08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