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刘
文 | AI财经社 |陈芳
308天前,隔壁有168家店的便利店倒闭,一夜之间所有店都关门了 。倒闭的寒流冲击了便利店行业,然后131便利店和整个时间都暴露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 。他们陷入困境的诱因是管理层P2P平台的爆炸,核心原因是他们缺乏造血能力 。
这是外界无法想象的 。随着大卖场的衰落和社区商业的兴起,便利店成为零售业最耀眼的黑马,年增长率近20%,快速突破2000亿元 。两年来,80多亿元的资金涌入,12万家店铺遍布街头 。
魅力的背后是未知的苦涩 。便利店行业很看重资产,讲细节,赚不到快钱 。弯腰捡钢铲是个买卖 。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坑很多 。为此,街上便利店的招牌一改再改,一批品牌崛起又倒闭 。
文章插图
数字/视觉中国
破产寒流308天,AI财经采访了4位便利店领导,案件涉及面很广 。一部分深入一线市场的人,专注于下沉市场,一部分入行几年几十年,一部分在南方,一部分在北方,在商品管理、加盟商管理、人员培训、国外经验学习等方面不断重复自己的“坑”,希望能给从业者和潜在从业者提供一面镜子 。
编辑
十年一小步,未来是持久战
相对于国外和国有便利店,本土便利店的发展是最困难的,缺钱、缺人、缺资源、缺技术 。新佳一是当地草根起家的便利店 。2007年至今已近12年,从0家增长到1100多家 。模式从直销到弱加盟再到强加盟,逛店最多 。
我们开始非常顺利 。第一家店开于2007年7月 。半年后日销售额达到一万多,半年就还了10万的启动资金 。在过去的两年里,它已经开设了六家直营店,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年利润超过200万元 。
但是我也很累 。除了店长,我还负责选址、设计、装修、设备、招聘 。每开一家店,至少瘦3斤,第六家店体重只有82.5斤 。当时我就想,我走不动了 。以后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我在养身体的时候,发现员工因为利润好,想做自己的老板,就开了自己的加盟店 。员工可以免费加入,总部的采购、仓储、运输费用都被冲销了 。2010年后的两年里,国内开了十多家加盟店,日销售额从5000元到1万元不等,基本上
1年回本,总部每年却亏好几十万元 。
到了2012年,来咨询加盟的人越来越多,就开放了外加盟 。第一年新增几十家,第二年100多家,第三年新增200多家,也开始收加盟费,从几千元飙升到3万元,总部也因此在2012年后重新盈利 。
店多了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新增的店从形象到销售都参差不齐,有不少销售很差的店,商品供应都出现问题 。我们当时供应链只能做常规商品的配送,不涵盖冷藏冷冻商品,这些让供应商直送,就出现外采管理不一致的情况 。
我当时就在反思,为什么做着做着就变成了弱加盟?我觉得主因出在供应链的缺失上,还有基础能力的不完善上,比如培训、营运等,当时确实太弱了 。
但2014年我决定要升级时,很多人不同意 。当时我们的净利润比较高,光加盟费一年有几百万收入,有些人问干嘛要折腾那些老业务,改造起来又花钱又累,有些人能力还跟不上 。但我和股东说,这事必须要改变,如果门店销售起不来,肯定没有未来,到时候我们就是最low的(便利店)了 。
命运还给我们开了个玩笑 。我们向标准化的品牌便利店学习,把品牌从佳宜变成新佳宜,系统换成当时很牛的海鼎系统,并升级店面形象,引入便民服务 。哪知道销售完全没有变化 。
当时我们压力比较大,还有点迷茫,我身体也出现了一些状况 。以前仗着年轻一天工作20个小时总忘记吃饭,后来发现没法集中注意力,哪怕开车半小时也扛不住 。体检发现身体出了问题,爆发性肝细胞破裂随时可能休克,为此住院了一两个月 。
后来我们总结原因,发现顾客依然来自原来的社区商圈,商品还以常温商品为主,物流上仍缺专用冷链技术,团队还是一代店的团队和理念,没有便利店专业人才 。所以即便我们费了那么大劲做升级,却没有为顾客创造价值,销售额怎么可能会升上去 。
文章插图
图/视觉中国
2015年,我们决定再次升级,向专业的人学习 。当时找了台湾来福的团队,一开始不太顺利,他们说服务很贵,几千元一天,觉得我们小公司用不起,也没大决心 。我们咬咬牙签了半年,看理念不错又续签了一年,在冷链物流、鲜食开发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升级指导 。
当时的思路是全公司拆分成两块业务,台湾顾问找了沿海地区专业便利店的职业经理人,搭建新团队做四代直营店,老团队做三代加盟店 。
四代直营店主要覆盖商业区和写字楼,面向年轻顾客,第一家店日销只有5000元,第三家就达到1万元,净利润一家顶原来两三家,于是我们在2017年开始大规模复制四代店 。目前,我们的四代直营店日销1万元,有100多家,加盟店有1000家,主要集中在长沙,株洲、湘潭、益阳也有店 。我们想在不同市场挖得更深一点,再走出湖南 。
十年一城千店,从弱加盟到强加盟,其中付出的代价也挺残忍的,特别是对父母和小孩很亏欠,比我想象中的难度和挑战要大很多 。便利店这门生意,十年一小步,未来还要打持久战,我们现在只是个十来岁的小朋友 。
盲目融资踩油门扩张等于卖了未来
口述 | 乐豆家&马刻便利店创始人兼CEO 杨翔
我们2014年成立于江西南昌,目前覆盖南昌、九江、上饶、鹰潭四个城市,在鲜食、人才、加盟商管理等方面有一些自己的探索 。
【每日一收加盟靠谱吗,168便利店加盟】对于便利店标配之一的鲜食,我们把它看作流量产品 。一开始,我们走了弯路,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会卖兔子形状的包子这种表演型商品,后来靠鲜食提高客单价拉高毛利,上线了拌粉、盒饭、寿司、水果、卤菜等 。
直到我们看到谊品生鲜、生鲜传奇这种社区生鲜店,他们会在门口放1元一根的甘蔗,总想办法吸引顾客进店,这是我们便利店行业缺失的,我们永远都是守株待兔,顾客爱进不进 。认知改变后我们打法也变了,原来3元的肉包会改成80g的1.8元,目的就是做成爆款,让你早餐就想来我们这吃包子 。
去年冬天我们还上了烤番薯、水饺、馄饨,后来都叫停了 。因为这类鲜食操作复杂,会增加门店的工作负担,而且我们鲜食sku已有150-200个,足够丰富,接下来重点是做产品迭代,让每个产品都具备高流量,而不是无效堆积很多品类 。
商品管理的核心是人,二三线城市缺乏专业的便利店人才,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 。草莽期我们照葫芦画瓢,只知道别人卖了我们也要卖 。为了快速建立行业认知,2015年起我们请来内外资便利店高管做顾问,指导商品、人力、营运、物流等业务,三年里每年机票都有一两百张 。
2017年后,我们开始从外面引进人才,遇到了一些问题 。负责人才培养体系的负责人是全家出身,我们希望培训中能传达实操案例,而不是照搬全家那套,但一两年检查发现他还是老样子,天生骄傲,觉得自己全家出来的就是标准 。我就把他给炒了,为此把训练耽误了一两年 。
为什么要急着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我原来也很苦恼,觉得团队一些人认知和视野这么低,怎么跟着我打仗,后来反思自己,如果人家认知和你一样,还会在你手下吗?认知高是老板或高层必备的基础能力,中层要做的是理解你的意思并分解给团队,基层只要执行就可以了 。根本原因在于背后的培养体系没建立,我们去年年底开始做储备干部和管培生计划,估计还有两三年才能见效 。
除了内部管理外,我们还要处理外部的加盟商亏损问题 。2016年我们开放加盟,有的加盟商经验不足,一个月能亏一两万元,到我们这拍桌子发脾气,什么夸张的事都有,不骂娘算不错了 。
有个店主是几家亏损店主的头,大半年日销只有两三千元,为了安抚他,我们免了管理费、配送费,特价商品和陈列费给优惠,还派人到店里上通宵班 。一年下来终于把日销稳定在八九千元,租金五千元,上个月他电话告诉我月净利润有4万元 。
企业的赋能,哪像阿里或京东的百万便利店挂个牌供货那么简单,你不管加盟商死活比较容易,赚到开店费就行,如果想让他们赚钱,里面的挑战蛮多的 。
为什么说中国的便利店普遍亏损?因为大家都是一个套路,吃红利,吃空白市场没有便利店的红利,但吃完后何去何从,没一个人想明白 。比如,我认为上海的消费水平不亚于台湾,但按上海的人口算,上海全家应该开到1.2万家,但15年只开了1400家,这是有原因的 。
文章插图
图/视觉中国
我到现在还没完全想明白,但有了一些思考 。我们要搭建不同的渠道模型,更广泛地适应顾客,而不是让顾客适应你,所以要在店铺模型上做区隔,不然很难在一个区域做到高密度,前人的困难你一样无法解决,现在各地内资便利店的龙头就是你的终局 。
2019年1月,我们孵化了一个新品牌“马刻便利店”,5个月开店100家,今年目标是300家 。马刻会卖盆子、被子等,类似升级版小超市,相对原品牌乐豆家做切割,希望能更下沉,完成整个渠道布局 。比如在一个城市开100家乐豆家,再用两三百家马刻填充,轻重搭配、高低搭,高密度覆盖整个城市 。
目前我们除南昌外,还进入了江西的九江、上饶、鹰潭,三地开店数少但消费力蛮强,平均日销达到7000多元,超过南昌的6000多元,下半年还会进入景德镇、赣州、新余 。目前有220多家店,平均日销6000多元,店铺毛利25%-26%,加盟占比7成,八成以上加盟店盈利 。
不同于不少玩家烧钱扩张,目前我们还是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去年还拒绝了资本投资,因为模型没摸透,融资后踩油门扩张等于卖了未来 。这个行业是一个长线的跑道,十年二十年都没准,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不用急这一时半会 。
我估摸着再过半年模型就成熟了,也在考虑资本接洽 。当下最紧急的还是继续摸索,在大家都在吃红利的阶段,我们要尽快走出来,不要在这个阶段停留太久,为行业进入深水区做准备 。
别来北京,来了就是肥料
口述 | 好邻居便利店CEO陶冶
回顾好邻居近20年的发展,我认为照搬照抄是便利店最危险的路,好多人不知其所以然,过度机械化模仿别人,给经营带来了极大风险 。
我们一开始也走了这样的弯路 。第一次是在起步阶段,2001年,美国的7-ELEVEn团队在主导好邻居经营,模仿欧洲的便利店上线了很多加工食品,方便商务人群和周边小家庭 。但问题在于,这种店型要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适用,当时顾客以50/60后居多,对价格敏感,喜欢买菜回家做饭,对加工食品需求低 。
那时正赶上大卖场开始崛起,物美、美廉美等发展很快,顾客喜欢去那里,便利店非常艰难,毛利上不去,销售也不高,那个年代就烧了两三千万元 。
2003年,外资团队撤出,港佳集团接手,引进了一些休闲食品、冷藏食品、日配商品等,和今天的快客便利店等多数城市型便利店差不多,发展比以前好多了,很多过百店 。
但2008年前后,照搬照抄的问题又出现了,模仿台湾模式大量引进冷藏和低温鲜食,当时鲜食不主流,很多消费者爱去小餐馆,结果销售不高,损耗和成本却很高,没法持续经营 。
当时鲜食有生存土壤,2008年奥运会前后北京大力改造,涌现不少商务区,7-ELEVEn推出的便当午餐很受白领欢迎,但问题在于,他们能靠特殊政策拿到餐饮牌照,我们连卖茶叶蛋都受限制 。更重要的是,7-ELEVEn主要开在高端写字楼的商务区,我们偏商业区和社区,面向的人群完全不同 。
去年和前年挂掉的几个企业,他们犯的错和我们那会是一样的,看起来对鲜食依赖高,其实销售不好 。因为有限的写字楼大多被7-ELEVEn占领了,他们要么不怕竞争进去只能抬高租金,要么只能换到客流低的地方 。
直到2010年,整个公司都比较危险了,150多个好邻居店每年亏损小2000万元,而以前大致可以维持盈亏平衡,搞不好一千多人都要失业,还欠了供应商一屁股债,都快断供了 。
不得已,集团让我兼任好邻居总经理,我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给供应商还钱,带的2000万元一星期就用完了,然后凝聚人心,一两个月里找了30多个基层店长喝酒谈心,花了三四个月稳住公司,但接下来怎么干又是挑战 。
北方开店的难处很明显,夜生活少,不像南方社交频繁,人们对小店天然容易接受 。北方城市多有工业基础,宽马路,各级部门和单位的大院文化,导致商圈被割得非常碎,便利店发展很困难 。这种特殊的城市结构和社会结构,在各国也找不到典范,前苏联稍微相像,但也没有成功的典型供参考 。
当时想既然便当干不过7-ELEVEn,不如做早餐,于是提出6元早餐的概念,增加了冷藏饮料、熟食、面包等,低温短保商品占比提到30%,2016年起逐渐开始盈利,到2017年底门店数翻了一倍达到300多家 。
文章插图
图/受访者提供
这一年是便利店行业的爆发期,北京一年新增了400-500家店,2018年更多,竞争越来越激烈 。
为什么一线城市便利店更难做?就是因为竞争太激烈,并且参与者的预期都很高,拿钱砸市场,采取比较激进的策略,非理性抢商铺 。北京小商铺供应量本来就少,可能只有上海的1/3到1/2 。去年那波便利店的死因很可能不在资本方,而是他们这种非理性策略,导致资方给不起或不想再给钱 。
但当时还是对我们造成了很大压力,很多对手不管对不对,搬着7-ELEVEn的模型就往社区商业区冲 。我们在北京西红门嘉悦广场的店,周边闯进了三四家,日营业额从七八千元骤降到四千元,没法盈利就撤了 。
现实逼着我们再次升级,注意到了社区的消费潜力 。一般来说,十个社区支撑一个商务区,社区的后期空间更大,而且80后开始带孩子,我们在想如何满足这种小家庭需求,让他们下班后尽快搞定一顿饭 。
我们把一天24小时分为二三十个需求场景,一个个商品去测试,最后增加了大量的水饺、杂酱面、凉菜、卤菜等加工食品和熟食,还有一些蔬菜和水果 。这就是2017年底推出的面向社区的绿标店,目前升级后的40多家里,日营业额高的有2万元,低的小店型也有八九千元 。
目前好邻居340多家店里,除绿标店外,有200多家面向商务区的红标店,平均日营业额八九千元,升级后的店型平均1.4万元,老红标店是七八千元,此外杭州还有少量创新店型 。目前还在升级养店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在亏钱,对市场外拓还在观察 。
文章插图
图/受访者提供
回顾这些年,如果要给业内人建议的话,就是企业发展一定要寻找自己的道路和特色,不要偷懒,抄7-ELEVEn或全家 。日本人的做法就是饭团,你做好没用,中国人不吃,即便做好了别人也去7-ELEVEn吃,我们要寻找中国人自己的速食组合 。
单说北京市场的话,这些年陪我走过的品牌太多了,好多我连名字都忘了,平均3年就有人和你抢门店,然后半年一年关门,冲击你的业绩,这就更要寻找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我们打算接下来打造老北京味的便利店 。
每年上班第一天都讲倒闭案例
口述 | 安达便利店创始人兼CEO 任光临
便利店在北方和下沉市场都不好做,我们两个都占了 。2015年6月,我们在呼和浩特开了第一家店,当时市场已经是红海了,呼市常住人口300多万,但24小时便利店就有五六百家 。
这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差异化,这时看到了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的需求,特别是从一二线城市回流的年轻人和小镇青年,于是尝试做低温短保商品和进口商品,平均客单价21元,24元的酸奶卖得不错,但其中也做了很多错事 。
比如做生鲜 。2016年底,为了与消费者建立更多粘性,我们决定要满足日常的生鲜需求,第一家店从拿物业到开业21天搞定,甚至计划来年再开30家 。我们推出了第二件半价的活动,哪知道吸引的多是老人,搞活动一拥而上,没有活动门口罗雀,日销从3万降到1万 。
有一次我去店里待了十几分钟,发现收银台排队的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我们的目标用户群——买进口商品和低温短保商品的年轻人,被挤到尾部排队 。开店半年我决定关店,新项目与我们的目标用户群背离,80/90后没到生小孩做饭的时候,而且我们没有生鲜供应链,长期补贴不是办法 。
文章插图
图/受访者提供
我们还跟过鲜食和烘焙工厂之风 。几乎所有人都说,便利店的核心差异化在于鲜食,2016年我们花了三个月调研国内外和周边地区 。结果很沮丧,地方资源匮乏,找不到合适的鲜食工厂 。而且年轻人工作节奏不快,中午12点下班,下午2点半回公司,中途会回家吃饭,是否有需求是个问题 。另外,我们当时的能力也不够,还在打磨保质期21天的低温短保商品和7天的桃李面包,怎么能卖一两天保质期的便当呢?于是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 。
此外,便利店行业也讲究做自有商品 。团队曾提议设计红蓝黄三色的彩虹伞,便于公司对外宣传,但我觉得公司总销售不到3亿、门店不到200家,不要考虑除爆品外的事,而且这种商品也做不成规模,就没有定价权,反而耗费额外精力 。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差异化呢?2015年底,我和本来生活接触,觉得褚橙这种自带IP流量的商品有帮助,第一年下单1000箱,中途因为没有全程冷链运输烂掉500箱,但剩下的顾客反响不错 。
第二年,团队有人反对,说便利店要挣钱,不适合这种商品 。我觉得既然第一年让消费者认知到我们的不同,以后就要继续,并与本来生活沟通解决了运输问题,4400箱全部预售成功,第三年2万箱都销了出去,还带动1万箱阿克苏苹果和1万箱库尔勒香梨的销售 。
在下沉市场,团队的视野会有局限,在红酒引进问题上也出现这种状况 。我看到北京的7-ELEVEn的洋酒专柜销量不错,毛利高保质期长,想引进过来,哪知道采购团队说当地都没见过,不可能有销量的,而且现金采购会出问题,半年没给我任何反馈和动作 。
不得已,2018年我再次调研市场,发现我们当地能买到洋酒的只有夜场,要么特别贵要么是假货,但年轻人会有需求 。于是对采购团队说,给你们一个月时间,采不回来全体下岗 。一个月后现金采购了32万元的洋酒,一个半月就回本了 。如今38元的红酒很畅销,顾客一堆英文不认识,就向人炫耀是朋友从法国带回来的,内蒙人喝酒品的是量、面子,而不是味 。
此外,我们还和当地的供应商挖掘特色的当地商品,比如内蒙的牛肉干、乳制品 。非食品的差异化上,与网易严选合作了两家旗舰店,生活家居类商品卖得不错 。如今,我们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地开了200多家直营店,平均日销4000-5000元,2018年总销售额达到2亿多元 。
在最北方的下沉市场创业,我们还是很有压力的 。每年年后上班第一天,我都会把全国的倒闭案例讲给团队听,过程中我非常难受,但必须要讲,一个个复盘教训,检查自己有没有犯相似的错误 。
回顾过往趟过的坑,我不知道新零售的闭环是什么,但知道要在对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关注风口不盲进,慢慢解决便利店缺胳膊短腿的事,这是一个需要细致打磨的行业 。作为一家年轻的企业,一定有走出迷宫的路子 。
- 国家扶持新型环保项目,加盟小型加工厂包回收的能做不
- 全国连锁加盟店,加盟 小吃店 南京 加盟连锁
- 我想做代加工怎么找厂家,代加工加盟项目
- 2020天猫双十一红包口令及每日超级红包领取方法
- 重庆德庄加盟费多少,重庆加盟火锅德庄
- 国蒸熏蒸加盟,头疗熏蒸加盟店排行
- 蒸汽洗车机 成都微水洗车加盟店
- 吃成都鱼火锅加盟店 出名的重庆鱼火锅加盟
- 五金是指哪五金 五金加盟店
- 全国最好的托管品牌,加盟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