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网站 现代畜牧业养殖技术

中国的畜牧业发展现状怎样?
【畜牧业网站 现代畜牧业养殖技术】个人感觉最近行情比较低迷,受大环境影响 。这是无法人为改变的,现代畜牧业的前景被广泛看好 。1.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加速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区域化步伐加快 。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我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收入占畜牧业快速发展地区农民收入的40%以上 。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粮价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一大批优秀的畜牧业品牌不断涌现,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 。一些地方存在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不确定、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 。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在畜产品安全面临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时候,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 。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持续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畜牧业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 。以下是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生猪存栏量为5.23亿头,占世界总存栏量的50.9%,居世界第一;羊2.19亿只,占世界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一;山羊2.46亿只,占世界总数的25.14%,居世界首位;牛1.89亿头,占世界总数的9.2%,居世界第三位 。肉类总产量达到10845万吨,禽蛋(不含蛋)843.6万吨,蛋3578.6万吨,奶3785万吨,其中肉类占世界总产量的30%,禽蛋占80%,蛋占40%,奶占5% 。截至目前,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禽蛋消费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人均牛奶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的发展水平
大多数散户农民仍将农业耕作视为家庭收入的一种补充形式 。此外,这些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接受现代化的专业种田技能,成为农村规模化发展种田的一大障碍 。2.2环境污染严重畜牧业产生的大量粪便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现在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于畜禽粪便的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弃物处理系统 。未经处理的排泄物直接大量堆放在露天或直接排入河流,对牲畜和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这些大量的粪便也引起一些人畜疾病 。现有的解决方案一般是水冲洗和沼气利用 。使用水冲式清粪需要大量的污水处理 。如果能将污水分离后排入农田,就能达到利用效果 。比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 。此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CO2、NH3、H2S和CH4 。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危害人体健康,加剧空气污染,造成全球温室效应 。但是如果把它收集起来使用,加工成沼气,就会被再利用 。2.3饲料资源短缺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 。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增幅并不显著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也在增加,用于畜牧业的土地由于各种原因逐年减少,中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 。事实上,畜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饲料粮急剧增加 。目前我国饲料粮约占粮食的1/3,因此存在人畜争粮的问题 。这种饲料短缺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畜产品药物残留高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畜产品生长的同时,与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动下操作使用不当、违规使用一样,导致畜产品中兽药和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畜产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2.5科技研究和推广不力 。中国传统的畜牧业技术跟不上现代畜牧业的要求 。
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 。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3.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 。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 。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 。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3.2 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根据各在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 。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 。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 。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有市场竞争力 。3.3 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 。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竞争力 。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这也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实践证明,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只要有质量、有品牌,就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和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分利用我国畜禽繁育项目的科研成果,重点扶持规模大、运行良好的种畜禽场的建设和改造,造就一批龙头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 。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审批 。同时加大畜禽良种的保护工作,加大打击的执法力度 。3.5 科学管理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 。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中国畜牧业如何?个人觉得最近市场比较低靡,受大环境影响,这不是人为就能改变的,现代畜牧业的前景广被看好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 。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 。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 。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 。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 。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 。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 。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分之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分之四十,奶类产量占百分之五 。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 。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 。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 。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 。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 。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 。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 。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 。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 。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 。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 。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3.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 。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 。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 。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3.2 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根据各在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 。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 。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 。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有市场竞争力 。3.3 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 。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竞争力 。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这也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实践证明,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只要有质量、有品牌,就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和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分利用我国畜禽繁育项目的科研成果,重点扶持规模大、运行良好的种畜禽场的建设和改造,造就一批龙头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 。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审批 。同时加大畜禽良种的保护工作,加大打击的执法力度 。3.5 科学管理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 。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如何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是今后整个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建设标准化、 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区是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资金 支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现代畜牧业?现代畜牧业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它是指畜牧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才出现的,就是说它是在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技术应用于畜牧业之后才出现的;另一方面,是指现代畜牧业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内容和标准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也会不断的扩大。现代畜牧业就是在传统畜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现代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和装备及经营理念武装,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优质生态、高产高效的产业 。它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为特征 。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畜牧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开展集约化条件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全面而又系统地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使畜牧业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畜牧业生产要素农村生产要素供给不适应规模养殖发展需要,成为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1.融资渠道不畅,农村资金供给状况不适应规模养殖发展需要 。相对于传统的农户养殖,规模养殖不仅需要资金量大,而且还要筹措及时方便 。因为规模养殖不但需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入,还要有一定的流动资金,同时还需要一定的风险准备金以备不测 。无论单个的规模养殖场,还是多户联建的养殖小区都是如此 。目前,我市农村融资状况很难满足规模养殖发展的资金需要 。一是农民投资规模养殖实力弱 。我市经济发展相对后进,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多元,户均用于畜牧业发展的投入不足1000元 。就农户家庭资产论,一般子女未成家的家庭拥有货币资产3万元~5万元,主要为儿女婚事准备,一旦子女成家,家庭几乎没有什么货币资产,有的甚至负债 。二是为了发展,为了应急,向亲朋好友借钱,目前在我市比较盛行,但一般数额不大,仅能解决一时急需,而且在风险出现时很难借到钱 。三是信用社贷款工作开展好的县市区,对规模养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就整体情况而言开展不够理想,不仅表现为手续繁杂资金难贷,而且即使能够贷到款,也因为数额小(一般3000元~5000元)、周期短(3个月~6个月)、利率高等满足不了规模养殖发展需要 。四是作为专门扶持农业发展的专门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的农业银行,由于商业化经营的需要,正在从广大农村撤退,规模养殖户很难贷到资金 。五是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由于实力弱,以及企业和农户两个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分配格局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对规模养殖户的资金投入机制 。六是农村金融合作社一方面受政策的限制,一方面受上世纪九十年代试点失败的影响,组建农村金融合作社的工作迟迟没有开展 。在这种融资状况面前,规模养殖只能在那些先富起来又对畜牧业有认识的农户中发展 。目前规模养殖虽然较以前有较大的发展,但依然处于散发状态 。2.畜牧技术传输渠道不畅,农村畜牧技术供给状况不适应规模养殖发展需要 。规模养殖具有更全面更专业的技术需要,不仅需要专门的养殖技术,同时还需要专门的经营技术和管理技术;不仅需要一般性的常识技术,而且更需要专业、准确、细化的技术;不仅养殖场自身要拥有技术力量和技术,而且还需要能得到及时方便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救助 。而目前我市农村的技术供给状况很难满足规模养殖发展对技术的需要 。就全国整体而言,涉及规模养殖的技术知识和专门的养殖场的经营技术是完全能够满足当前规模养殖发展需要的,关键是技术传输渠道不畅,造成了农村技术供给状况与规模养殖发展的不相适应 。一是作为技术主要拥有者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由于科研经营体制问题,新技术、新成果难以推广到广大农村;二是传统的国家公益性技术推广机构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既使保留公益性技术机构,由于经费不足,人员老化,知识陈旧,也难以适应规模养殖的需要;三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技术服务方式(如技术承包),也因群众认识和技术服务费低而且难以收取而得不到展开;四是由于规模养殖刚刚起步,一般规模还比较小,收入水平也不高,很难雇得起专业的畜牧技术人员;五是为规模养殖提供支撑的实验室、化验室、动物医院等技术机构不健全,以至于养殖户出现技术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帮助 。目前规模养殖技术来源:一是靠养殖者自学;二是靠实践探索和积累;三是目前公益性技术机构不定期的技术培训 。目前这些技术是零星的、不系统的,有的还是陈旧的 。技术水平不高,严重地影响了规模养殖的发展,因技术储备不足而产生的经营风险时有发生,因技术储备不足而造成的潜在损失时刻存在,严重制约着规模养殖效益的提高 。3.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农村风险保障供给状况不适应规模养殖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农户养殖规模小,一旦发生风险,损失也小,一般在农户的承受范围之内,传统养殖户对风险防范制度需求不强烈 。而规模养殖因投资大、经营规模大导致风险更大,一旦发生风险,往往会导致规模养殖业主损失惨重,甚至倾家荡产 。规模养殖迫切需要风险防范制度的保障 。规模养殖既需常规风险的保障制度,如因饲养、运输、经营、管理等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损失;也需要市场风险的保障制度,如因价格变动而造成的损失;还需要疫病风险的保障制度,疫病风险的发生不但使发生疫病的规模养殖场遭受重大损失,而且通过传播途径,也使相关养殖场乃至整个行业遭受损失 。2005年、2006年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我国整个家禽行业都遭受到重大损失 。因此,规模养殖的发展迫切需要风险防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但目前农村风险保障供给状况还不适应规模养殖发展的需要 。一是畜禽养殖商业保险制度没有建立 。广大养殖户、有关部门、一些理论工作者一直在呼吁,但因畜禽养殖情况复杂,操作成本较高,加之保险部门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在实践中,畜禽商业保险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二是市场风险保障制度没有建立 。粮食生产有最低保护价政策,同时有粮食储备制度 。但作为直接关系到粮食转化、农民增收,而且具有与粮食生产基本相同性质的畜禽规模养殖,既没有最低保护价政策,也没有建立畜禽产品的储备制度 。畜禽生产放任由市场调节,严重挫伤着畜牧养殖者的积极性,制约着畜禽养殖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重大动物疫病风险的保障制度不完善 。目前就直接发生的重大动物疫情的养殖场保障制度已经建立,但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而受到连带影响的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 。国家的一些金融、财政、税收等补贴政策也都是临时的,没有形成长期的制度安排 。一些地方为稳定家禽生产临时筹集资金,指定加工企业进行禽产品收购,也是暂时的应急之举,没有形成长期的制度安排 。4.培训教育制度不健全,农村养殖主体能力成长环境不适应规模养殖主体能力成长的需要 。产业主决定产业的兴衰 。要把畜牧产业做成一个大产业,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产业主队伍 。他们既要有勤奋耐劳的品质,又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既要有一定的畜牧养殖技术,又要有适应时代需求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理念 。我市规模养殖业主整体状况是:文化水平不高,绝大部分在初中以下,小学乃至文盲占相当比例;畜牧技术水平低,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知识技术支离破碎,不专业不系统;家庭式的经营管理,经营水平低;思想观念不适应时代需要,显得有些固执和保守;年龄偏大,绝大部分在40岁以上,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慢,经营理念不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 。由传统养殖农户发展起来的规模养殖户,几乎没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验,还是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由外出务工人员或二、三产业转移而来的人员,虽然经过了市场的磨炼,有了一定适应市场的能力,但缺乏畜牧养殖技术知识,缺乏对畜牧养殖企业发展规律的认识,特别是进入规模养殖的初期更是如此 。与建设现代产业要求相比,规模养殖业主队伍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然而目前农村养殖主体能力成长环境不适应规模养殖主体能力成长的需要,整个规模养殖业主队伍成长基本处于自我摸索之中 。一是市场化的教育培训制度没有建立,很少有专业公司组织技术培训和咨询;二是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技术推广机构教育培训不落实;三是规模养殖业主自我交流、自我提高机制发挥不好,虽然成立了一些养殖协会,但大部分是由业务部门组织开展工作,缺乏业主自发地交流探讨的动力 。因此建立适应规模养殖业主能力的成长机制势在必行 。5.组织发育不健全,农村畜牧组织供给状况不适应规模养殖发展需要 。经济组织构成了经济的存在形式,经济组织的分化增多,组织之间关系的密切构成了经济的发展 。畜牧业经济由传统农户散养的经济形态向企业化规模养殖的经济形态演化,必然需要伴随着相应的畜牧组织的发育,表现为畜牧组织的增多增强,畜牧组织之间关系的密切和健全 。畜牧组织包括养殖组织、技术组织、投入品供给组织、畜产品营销组织、畜产品加工组织、各类业主联合互助组织等 。目前各类组织的发育状况不适应规模养殖发展的需要,制约着畜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单个养殖个体的规模扩张和单个养殖个体在地域上的集中,形成了规模养殖的专业场(户)、专业村、专业片,这是相对于传统散养的一大进步 。但这种组织形式:一方面在数量上表现为数量少、规模小,不适应规模养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没有建立内部有机的密切联系,更多地仅表现为空间距离的靠近 。这样优势不仅没有发挥,有时还形成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出现了生产与销售的自相竞争,环境污染的相互叠加,影响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是已形成了一批畜产品加工组织,他们按照市场运行机制,组织畜产品收购,树立品牌,开拓经营,努力提高经营水平 。但总体上他们规模小、实力弱、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没有发挥应有的推动规模养殖发展的作用 。三是投入品供给组织、畜产品营销组织多、乱、杂,良莠不齐,相当一批经营不规范 。四是技术组织缺失 。面向规模养殖场(户)以技术服务为主的市场化经营的技术服务组织缺失,而官方技术服务组织严重老化,有的甚至失去服务作用 。五是养殖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有关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发展较快,在推进规模养殖发展,完善自我服务,解决自身矛盾冲突和在与其他环节争取地位上发挥了应有作用 。但由于受牵头人的能力和品质以及群众认识的限制,成立得多,而实质性运转得少,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 。养殖专业合作社是规模养殖组织发展的重要形式,由于受群众觉悟程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影响,在我市组建缓慢 。六是各组织之间关系松散,不适应规模养殖发展需要 。目前,各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建立在传统的市场购销关系之上的 。订单购销发展缓慢规模偏小;“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种养加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虽经近二十多年的试验、总结、推广,但目前仍没有实质性进展,还需要理论和实践上的继续探索 。总之,我市畜牧业组织数量少,发育不健全,运转不协调,关系不密切,不适规模养殖发展的需要 。加大组织培育力度,加快畜牧业组织发展进程,是实现规模畜牧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规模养殖发展与生产要素供给不相适应”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当前农村规模养殖发展与生产要素供给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资金供给、技术供给、组织供给、人才供给、制度供给等五个方面,其核心是制度供给不适应规模养殖发展的需要 。因为所有的供给都是在一定的制度条件下产生的,一定的制度条件必然产生相适应的要素供给 。因此解决“规模养殖发展与生产要素供给不相适应”的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 。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畜牧业也早已成为完全市场化的产业,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畜牧业已经进入企业化规模养殖的发展时代,而与此相适应的生产要素供给制度没有建立起来,这是这一矛盾产生的时代背景,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解决“规模养殖发展与生产要素供给不相适应”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 。市场化的产业必然要求适应市场机制的制度来保障 。企业化规模畜牧业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壮大的同时,不断对制度创新提出要求 。在没有适应的制度建立的情况下,可能会以变异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前在一些地方集资风盛行,甚至高息集资,就是这一要求的具体反应 。因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解决规模养殖发展与生产要素供给不相适应的矛盾 。畜牧业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也是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实现畜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制度创新不仅能推动畜牧业又好又快地跨越式发展,而且能够推动整个农村经济乃至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地跨越式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创新推动整个安徽经济的发展,若能深入研究,系统设计,必将再次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安徽经济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 。当前应突出进行六方面的制度创新,解决规模养殖发展与生产要素供给不相适应的矛盾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引导扶持机制,促进完善生产要素供给机制的形成 。二是农民的普遍教育培训制度 。像上个世纪扫除农村文盲那样,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这是一项涉及根本的工程 。三是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加快农村金融合作社的试办步伐,这是解决农村资金饥渴的重要一步 。四是畜牧保险制度创新 。加快畜牧保险制度建立步伐,促进畜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五是加快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步伐,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 。六是建立切实履行公共政府职能的制度,保障公共政府职能履行到位 。如何写一篇关于某乡镇或村庄的畜牧业调查报告(要详细)调查报告的写法? 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Ⅰ 调查报告的写法,包括标题、署名、正文 。篇幅:3500-5000字 。1.1 标 题: 三种写法 。① 标题是文章标题的写法(如:《西部企业生态立旗“一石三鸟”》,《某某市蔬菜的品种结构问题》,《兴“母亲水窖”工程 摆脱缺水窘境》) 。② 标题是类似于公文标题的写法(如:《某钢厂技术供应处实行经济责任制调查》,《关于农村信用社业绩的调查报告》,《对内蒙古生态移民面临问题的调查》) 。③ 正副标题写法,一般是正题揭示主题,副题写出调查的事件或范围 。(如:《 振兴经济要靠科学技术——包头市依靠科技人员发展工业的调查》 。)1.2 署 名: 标题下面要署名,即写姓名、年级、班级 。1.3 正 文: 由两个部分构成,即 前言;调查报告的主体 。1.3.1 前 言:扼要说明 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做了哪些调查;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基本情况和提出问题,写法可灵活多样 。1.3.2 调查报告的主体:主要是对事实的叙述和议论 。一般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问题,分为几个小部分来写 。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加上序码来表明,或加上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 。Ⅱ 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题 目姓 名( 经济管理学院 2001级 经济学专业 )前 言一、1、①②③2、3、4、二、三、样稿:浅谈日照市畜禽养殖用地现状与对策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奇缺,国家因此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保护基本农田,而发展畜牧业又是建设新农村、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畜牧业必须占用土地,这就形成了畜牧业发展与保护基本农田的矛盾 。为正确处理矛盾,做到科学用地,合理合法用地,保障全市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期我们对全市的畜牧养殖用地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全市畜禽养殖用地的现状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 。2006年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26.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3%,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599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但面对土地资源奇缺的实际,特别是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以规模化、小区化为标志的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畜牧养殖用地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据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2005年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534799.19公顷 。其中农业用地433219.79公顷,占81%;建设用地70652.37公顷,占13.21%;未利用地30927.03公顷,占5.78% 。农业用地中,耕地230449.7公顷,占农业用地的53.2%,(其中灌溉水田占2.29%;水浇地占14.2%;旱地占34.63%;菜地占2.13%)园地58387.22公顷,占13.48%;林地81461.53公顷,占18.8%;牧草地0,其他农用地62921.34公顷,占14.52%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5001.1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77.85%;交通运输用地5283.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7.48%;水利设施用地10367.45公顷,占14.67% 。据畜牧部门统计,2005年底全市大牲畜存栏10.07万头,生猪存栏67.32万头,羊存栏75.41万只,家禽存栏1730.2万只,兔存栏180.02万只,特种经济动物存栏38.51万只,按照山东省地方标准换算(每头奶牛占地30㎡,每头肉牛20㎡,只鸡0.8㎡,只鸭1.1㎡,只兔0.5㎡,只羊5㎡,头猪10㎡),2005年全市养殖标准畜70.49万头(标准畜换算标准:1头牛=5头猪=6只羊=75只禽=50只兔),用地应为2767公顷,而2005年的初步调查畜禽规模养殖用地有1161.16公顷,占养殖用地的42%,这表明全市58%的畜禽养殖仍在家庭院落 。据调查,10多年前占用的畜牧业用地以耕地为主,近几年随着对耕地的保护,畜牧业用地开始向山坡地和旱薄地转移 。畜禽养殖用地基本属于分散安排的格局,各村在村外都建有大小不同的养殖小区(场) 。2005年底统计,全市拥有规模饲养场15921个,养殖小区1194个,养殖用地1161.16公顷 。其中使用旱耕地占42.2%;园地占18.8%;林地占16.7%;其他地(旧房、旧学校等)占22.2% 。2、存在的问题2、1 认识不足 。部分干群对发展畜牧业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发展现代畜牧业对延伸农业产业链、转移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切实解决畜牧用地问题力度不够大 。2、2 土地总体规划没有畜牧业用地 。随着科技的进步,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会逐步取代家庭养殖模式,走向“出村入区”的饲养模式,畜禽养殖用地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而多年以来的农业用地规划大多以种植业为主,没有把畜牧业用地纳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也缺乏与农业农村用地相衔接,畜牧业用地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2、3 畜牧业用地限制严格 。据调查,各地都划有禁养区,而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大多面临无地可迁的境地;另外,外迁规模场的用地条件也很不理想,地理位置差、远离水源、交通不便 。个别地方土管部门对现有畜牧业用地的多加限制,稍有不慎就被征收土地占用费,要求建设畜禽养殖场不得破坏耕作层,不得硬化地面,甚至不得建院墙,只能用石棉瓦、油毡纸等建材建造简易棚,畜禽舍建筑质量差,难以抗御大风、洪水等自然灾害 。2、4 拆迁政策不到位 。已划定畜禽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在关停或搬迁的过程中,因一些地方的政策不到位,拆除的经济损失难以补偿,而且缺乏配套的安置用地,养殖场多因没有合适的土地和缺少资金,导致积极性不高 。3、指导思想和需求预测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具体要求,在保护好基本耕地的前提下,保障畜禽养殖用地,做到依法用地、科学用地,建设生态、健康养殖基地,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用地原则:一是坚持保护基本农田,在非特殊因素下坚持做到不使用基本耕地;二是坚持科学规划、节约用地、科学用地、合法用地;三是坚持建设生态养殖基地,充分考虑用地方式、空间布局对环境和土地的影响,把畜牧业发展和饲养环境治理相结合;四是坚持依法用地,使用期满,严格按照《畜牧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 。2006-2020年畜禽养殖用地需求预测:2020年全市养殖136.57万头标准畜,新增66.08万头标准畜,规模化饲养比重占90%,需用地4675.53公顷,比2006年递增10.44% 。需新增养殖用地3510.67公顷,年均新增250.76公顷 。4、对策与建议4、1 提高认识,增强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重要的产业 。发展现代畜牧业,可延伸产业链,还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并通过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加效益 。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必然涉及到用地问题 。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解决畜牧业用地对发展现代畜牧业必要性的认识,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出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元化地解决畜牧业用地的思路、方案和有关政策措施 。4、2 创新思路,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用地双赢 。对粮食产量低、质量差的山区耕地及荒坡、荒滩地,或不适宜发展经济作物的地方,尽可能满足畜牧业用地,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畜牧业的示范区和规模养殖基地,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同时,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的禁(限)养区,不能随意扩大范围,对确需搬迁的规模养殖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尽快确定新的养殖地点和用地指标,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场的梯度转移 。在可用于养殖的坡地、荒地、林地上,积极引导、鼓励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扶持经济发达地区的规模养殖场逐步向经济相对不发达山区搬迁,缓解畜牧业用地不足的矛盾 。4、3 运用政策,统筹解决畜牧业用地矛盾 。从调查情况看,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潜力也越大,用地矛盾也越突出 。为此,必须在政策上加以扶持 。一是明确将畜牧业用地指标列入农业用地的总体规划,按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将畜牧业用地与农业用地在政策上同等对待,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畜牧业专用地 。二是鼓励各类畜牧用地按健康养殖要求合理布局,大力推行畜牧业与种植业、林果业有机结合的养殖方式,允许在耕地、山地、园林中建设相应的配套养殖场,既实现养殖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又节省成本 。4、4 创新模式,发展节约用地畜牧业 。运用先进的畜牧科学技术,研究节地养殖技术 。一是探索多层圈舍饲养技术 。借鉴多层鸡舍的笼养原理,采用机械化设备,按照不同畜禽饲养要求,改单层为多层圈舍,向高空要土地,发展立体养殖 。二是研究畜禽散养新技术 。探索不同畜禽最适合不同土地条件下的散养技术,包括利用低坡度的草坡、果园、茶园和竹园养殖技术等,尽可能少建或不建硬化设施的圈舍,节约用地 。三是探索临时设施养殖技术 。对快速育成的畜禽,利用不同季节,设计各种就地取材的简易圈舍,应用现代技术发展畜牧业,实现养殖与种植的有机结合,提高有限土地的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