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勇者蚂蚁链

孤勇者蚂蚁链
文章图片
作者|钟文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 区块链变成了一系列庞大数字的集合体 。 动辄数万亿美元的资产 , 数以十亿计的节点和数亿的用户 , 让这个诞生十余年的新型技术 , 俨然成为了全球IT业和媒体眼中的庞然大物 。 一个没有参与过DeFi , 没有研究过DAO , 没有在咖啡馆聊几句web3 , 都似乎成为了互联网人职业生涯的一种罪过 。 就好像一个20世纪的英国士兵 , 没有踏上过大陆;或者19世纪的西班牙水手 , 没有登上过美洲一样 , 没有接住上帝给予这份职业的慷慨 。 在即将过去的六月里 , 区块链世界里发生三件有意思的事情 。 也许很多年后再回顾 , 区块链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就暗含在其中:【孤勇者蚂蚁链】美联储加息 , 带崩了一众加密货币 , 尤其既5月中旬被看做是稳定币的Luna被几乎价值清零之后 , 比特币价格在6月加速下跌 , 整体跌去了超过75%;
6月23日 , 全球势头最盛的区块链Solana , 在社交媒体上官宣 , 表示要推出web3的智能手机“Saga”及定制的web3手机操作系统、Dapp应用商店;
这两件web3世界的大事 , 被认为是在“熊市”来临之时 , 软件与硬件、应用泡沫与底层设计之间的一次势力切换 。 遭遇重创的web3们 , 要“洗心革面”向更务实的消费者应用出发 , 去获得更多真实的、有价值的客户 。 而这种由虚向实、持续向实体要价值的行为 , 或许将成为区块链度过潜在“熊市”的出路之一 。 在上述区块链世界的背景下 , 第三个事件就显得颇具深意:6月24日 , 中国最大的区块链技术平台 , 蚂蚁集团旗下的蚂蚁链宣布 , 其“物理设备”的上链规模已经突破了500万台 。
这是全球范围内 , 产业区块链中“物理资产”“首次”实现如此大规模的上链 , 也是“物理资产”规模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 。 在此之前 , 从来没有人能做到物理设备如此大规模的在链运转 。 没错 , 500万 。 你已经有多久没有在web3世界的技术新闻里 , 听到500万这样级别的数字了?回顾web3的发展历史 , 上一次比特币用户突破500万还是在2017年;而如今 ,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亿 。 其中像韩国这样的国家 , 加密货币在年轻人总人口中的用户比例也超过了20% 。 甚至一些大DAO组织、Dapp应用 , 都已经接近甚至超过这个数字了 。 但区块链技术在产业端的发展 , 与在消费者端不同 。 后者因为加密货币的加持 , “其兴也勃焉” , 而前者需要了解产业的痛点、需要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推进 , 要下苦功夫 , 进入大规模商用难度更大 。 这次这个产业区块链的第一个500万 , 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字 。 这意味着物理资产上链通过了规模化验证——区块链的一扇新门打开了 。 孤独的产业区块链为什么500万是一个值得被关注的节点?因为相比于web3背后DeFi(注:去中心化金融)这样动辄圈钱万亿的超级概念相比 , 产业区块链实在难言是什么“好生意” 。 以这次500万设备上链里程碑来说 。 它之所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 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在实体产业中的融合 , 一直就存在着规模化的困境 。 首先 , 产业对于细分场景的要求是很高的 , 这意味着服务商就很难以同一套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去满足各行各业的所有需求 。 而无论是DeFI、DAO(注: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 都可以用一个通用型的技术模型来应付足够大的需求场景 。 但对于产业区块链来说 , 有些时候一个专门的行业场景定制化 , 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 以蚂蚁链与奇瑞的合作为例 , 由于设备内存和带宽的需求 , 蚂蚁链需要将代码的内存资源 , 从300KB压缩到1.5KB , 才能符合“车链”的要求 。 这种“将大象塞进冰箱”级别的“变态”代码优化需求 , 对于区块链货币等开发者来说 , 是难以想象的 。 这也从侧面可以说明 , 在产业区块链中 , 跨链、跨设备的通用交互难度会有多大 。 其次 , 产业对于链条的安全、稳定、经济的要求都是极高的 。 这在过去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三角” 。 以比特币为例 , 全球各大矿场为了维护比特币世界的连续稳定可靠 , 每年要为这套2100万个货币的加密系统 , 耗费超过149太瓦时的电 。 如果比特币是一个国家的话 , 它的耗电量与越南相当 , 大概在全球排名第25位 , 相当于1.5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 。 如果按照我国8毛钱一度的社会电价均摊 , 一年需要1200亿人民币成本 。 对于比特币来说 , 只要有人埋单 , 游戏就可以继续 。 但对于产业区块链来说 , 绝不可能找到任何一个市场主体为这么疯狂的运维成本埋单 , 即便有也不符合产业减碳的社会责任 。 刚性的成本收益 , 就是横在产业区块链头上的一道红线 。 此外 , 产业对于加密的要求也非常谨慎 。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信任 , 因为区块链背后意味着去中心化的计数方式 , 一旦系统被心怀不轨的黑客攻破 , 将带来复杂的损失 。 公司以此建立的经济模型可能会出现漏洞 。 这就意味着 , 不同于区块链货币分散在不同终端设备上的钱包 , 平台更多只用专注于算法 。 产业区块链公司除了在算法方面需要加强加密能力 , 还需要在信息采集&建模、终端的计算设备、信息传输等全套设备做好加密服务 。 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 , 又都是一个不小的、定制化的工程 。 涉及到复杂的硬件场景本身就是个麻烦事儿 。 还是以汽车为例 , 车机内部有复杂的电子元器件带来的干扰 , 同时还要兼顾车辆部件在行驶过程中的温控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