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厂商为什么都在冲这个KPI?( 二 )


曾几何时 , 中台建设和上云被联系到一起 , 成为行业潮流 。 就像打一次全身麻醉 , 把剖腹产手术和输卵管手术一起做了 。 听上去非常美好 , 但真正跟产业交流的时候 , 会发现很少有企业愿意直接砸钱上一个“XX中台” , 一些标杆性数字化案例 , 在落地中台时也是挑战重重:
1.业务难度大 。 中台需要梳理大量业务场景、打通多个部门的流程和数据 , 需要分阶段、分周期进行的 , 十分依赖企业的战略耐心 , 也被称作“一把手工程” 。 同时 , 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背景下 , 企业都在优先保现金流 , 中台产品越来越不好卖 , 业务开展的难度很大 。
云厂商为什么都在冲这个KPI?
文章图片
2.效果不明确 。 真实的业务场景往往是具体而琐碎的 , 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需求 , 比如有一家饮料公司 , 就希望在自家品牌的冰柜上 , 快速识别出便利店有没有按规则摆放 , 以及市场上新出现了哪些口味的产品 , 这种需要快速开发、快速上线的应用才是真正能够产生价值的 。
3.重复建设存隐患 。 在实际上云过程中 , 很多企业都不想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 尤其是一些业务遍布全球的企业 , 往往会采用混合多云 , 而很多云厂商的中台 , 只打通了局部数据和业务 , 比如某猫的云中台就无法接入某狗的经营数据 , 而重复建设又必然带来资源的浪费 。
这种情况下 , “中台”这门生意自然也就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 但在数字化推进的过程当中 , 敏捷开发、定制化应用、集成服务、集约化运营等刚需又切切实实地等待被满足 。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 , 为什么云厂商们今天开始将aPaaS和IPaaS作为主基调 , 来打开云市场的下一阶段 。
首先 , 通过行业aPaaS的解决方案 , 构建一款商业应用程序的门槛被大大降低 。 根据Garter的调研 , 使用aPaaS工具节省的人力费用可高达350% 。 六月以来 , 包括AWS、华为云、联想等都推出了行业aPaaS解决方案 , 将垂直行业的数字化经验与能力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客户 , 直接在云上构建并部署、更新应用 。 如果aPaaS的“能力池”不够广 , 自然也就难以支持千行百业的开发需求 。
云厂商为什么都在冲这个KPI?
文章图片
其次 , 借助iPaaS平台可以快速将复杂的程序、架构、数据、流程和服务集成在一起 , 更轻松地实施管理和运维 。 云厂商提供开箱即用的iPaaS工具和服务 , 可以与其他软件集成 , 提供更强大、统一、一致性的解决方案 , 从而解决混合多云带来的数据孤岛、效率、安全、互操作性等挑战 , 变得重要起来 。 今年3月 , 谷歌云就扩展了其联络中心AI(CCAI)服务 , 能够与CRM(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程序集成 , 提供实时洞察和数据分析 。
另外 , 创建更友好的生态体系 , 避免与软件开发者、ISV服务商争利 。 数字化过程中 , 中国SaaS服务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云厂商要构建生态 , 需要与行业伙伴建立良好而可持续的关系 , 此前AWS在AmazonConnect联络中心服务中添加了一项新的案例管理功能AmazonCases , 就有海外分析师提出 , 这将让AWS从Salesforce等第三方公司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 , 变为竞争对手 。 提供一个PaaS平台 , 支持开发者和ISV在云中快速自主开发 , 无疑是更长远的战略选择 。
可以发现 , 云市场已经来到了一个关键的分水岭 , 将应用和集成服务作为数字化转型时期的核心竞争力 。
沿着炒作曲线攀爬
为什么说“从技到用”的变化 , 代表着云市场进入下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