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元宇宙技术强化“汉字田园”建设的初步构想( 二 )


园区各种识字屋和相关装置 , 通过穿插动画把汉字文化萌化为二次元形象 , 随之而来的便是动画角色上演的汉字故事和识字场景 。 围绕特定的主题 , 比如“和文化” , 我们借用动画演绎的方式把汉字人格化 , 通过成语典故赋予其故事话语 , 以拉近孩子们与汉字的距离感 。 日后 , 入园的学童带上一种混合现实的随身装置 , 将为真实场所增加汉字场景的“数字层” 。 例如 , 在一个餐厅 , 甚至洗手间 , 会有一个图层用于观看增益虚拟电视 , 或者有一个用于玩视频文字游戏的层 。 再如 , 在“古今识字课本”单元 , 不仅可以看到历代识字课本和启蒙读物 , 还可以置身古代学堂、私塾的虚拟现场 , 和数百年前的学童一起识字读书 。
运用元宇宙技术强化“汉字田园”建设的初步构想
文章图片
园区课堂设置的“沉浸耳机”和“沉浸音箱”具有虚拟声音的特效功能 , 配合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影像系统和虚拟视频 , 让人们获得跨时空的视听体验 , 听李白吟诗 , 听孔子讲课!我们将不断探索5G、8K等新技术在“汉字田园”影像化领域的应用 , 随着元宇宙技术的丰富和进步 , 将会突破传统模式 , 最终会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新操作系统 ,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预期目标 。
“识字学生屋”是一座汉字博物馆 , 我们将在物化、美化、生活化、场景化的基础上利用元宇宙技术促其换代升级 , 实现数字化 。 这里可形象地演示汉字的产生和演变的全过程 。 初期的汉字是象形文字 , 集中反映了我国先民的智慧 , 也是汉字之源 。 从中原河洛一带的殷商甲骨文到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的陶器 , 从一脉相承的甲骨文、金文到战国时代的各种字体 , 再到秦统一文字的小篆 , 孩子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东汉前的汉字字形均有图画的倾向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用小篆书写的 , 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 它把隶变以后的字形与甲骨文、金文联系了起来 。
在虚拟场景里 , 有兴趣了解汉字源流的小观众可以跨越时空 , 去看二里头遗址 , 向许慎请教 , 学着写小篆……这里还会配有最新的AR科技技术 , 鼓励孩子们和汉字画卷中的景象和物品互动合影 , 进行二次创作 , 以增强参与感 。
“汉字田园”是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下立项建设的 , 旨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一村一品”的示范工程 。 其发展思路是将汉字文化与农业、农村发展进行有效的对接与融合 , 创新性地拓展农村的生产发展链条 , 为振兴乡村提供新的动力和新鲜做法 。 园区内的种植大棚、科技农业试验田、农业种植深度体验区 , 创新性地将“兴农”和“重教”结合起来 , 旨在实现农业种植与汉字文化的有效融合 , 为农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 为乡村振兴培养新人才 。
我们将利用元宇宙技术 , 实现当代“耕”与“读”的完美联姻 , 让“汉字田园”成为可种植、可学习、可休闲、可娱乐的地方 。 园内建有汉字文化农家小院 , 一院一景 , 各呈风韵 。 来到“汉字农场” , 孩子们可以具身体验“耕读渔樵”的无穷魅力 , 在参与浇水、施肥、采摘等劳作活动中 , 了解农事、分辨五谷 , 感受乡土文化 , 并在虚拟场景中“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感受陶渊明等文化名人营造的诗意化农耕生活 , 学习相关的汉字和历史知识 。 汉字延绵几千年 , 在农耕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和完善 , 并集中体现于乡村社会的“耕读”文化中 , 生生不息 , 代代相传 。 汉字田园以“弘扬农耕文化、传播汉字知识”为使命 , 为民族文化传承构建适应当代人需求的有效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