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可对生物靶标群起而攻之 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模型来了

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模型以短的单链DNA为骨架 , 长度通常为100个左右的核苷酸 , 通过自身折叠形成纳米尺度的结构 。 在试管液体环境下 , 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会自动识别目标生物分子 , 然后迅速集结展开“围攻” , 实现对目标生物分子的捕获和信号放大 , 有助于研究人员对其快速追踪 。
我们所熟知的机器人都是“钢铁战士” , 帮助人类完成高危、高难度的工作 。 如今 , 生命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为纳米机器人缔造了“血肉之躯” , 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
近日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杨良保研究员课题组与安徽大学等机构合作 , 构建出了可非线性云集“围攻”生物靶标分子的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模型 。 有关论文发表于纳米材料领域顶级期刊《纳米视野》 。
用DNA分子造个机器人
早在20世纪中期 , 国外学者就提出了分子机器的设想 , 预测未来只要把纳米机器人放进人体的血液中 , 它们就能自动抵达病灶 , 进行手术 , 治疗疾病 。 然而 , 构筑这样的机器人并不容易 。 超分子化学领域经历50多年的发展 , 已经可以制备出颇为精巧的“分子马达”“分子算盘”“分子汽车”等人工分子机器 。 尽管如此 , 这些人工分子机器无论是其功能性还是多样性 , 都难以匹敌自然界的分子机器 , 如蛋白质等 。
作为遗传物质的DNA , 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准组装能力 。 20世纪80年代 , 国外学者提出利用DNA分子构建各种具有纳米尺度形状和结构的聚集体的想法 , 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DNA纳米技术领域 。 “这种技术将DNA分子的组装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 结合核酸适配体、核酶、各种刺激响应DNA基元以及DNA链交换反应 , 人们甚至可以让DNA纳米结构‘动’起来 , 并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下 , 实现计算、行走、搬运、整理等多种功能 。 ”论文第一作者、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李绍飞表示 。
李绍飞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DNA纳米机器人将纳米尺度的DNA作为结构基础 。 合理设计DNA分子 , 可以构筑成具有步移、结构开合、靶标捕获等动态功能的DNA纳米机器人 , 可应用于分析化学、医学诊断和疾病治疗等多个领域 。
李绍飞说 , DNA纳米机器人体积小、特别适用于狭窄的人体循环系统的药物靶向递送 。 “让DNA纳米机器人靶向递送药物 , 到达指定地点 , 定向治疗炎症或清除肿瘤 , 同时减少在正常组织或细胞的分布 , 是医学纳米技术的终极目标之一 。 ”李绍飞说 。
不仅能精准送药还能“杀敌”
“DNA是由4种核苷酸为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生物分子序列 , 特定的核苷酸之间可以相互配对结合 。 ”李绍飞介绍 , 核苷酸的自身作用力和序列的可编程性 , 以及快速发展的DNA合成和修饰技术 , 为DNA纳米机器人行使药物靶向递送功能奠定了基础 。
“将识别和结合肿瘤细胞的分子 , 包括核酸适配体、肽、抗体和生物小分子等 , 通过化学方法与DNA连接 , 就宛如为DNA纳米机器人装载了‘定向导航系统’ , 可发挥机器人的靶向功能 。 ”李绍飞说 , 同样 , 将抗肿瘤药物 , 包括功能核酸、化疗药物、蛋白质、多肽和纳米颗粒等与DNA结合 , 可发挥DNA纳米机器人的药物负载和递送功能 。
【机器人|可对生物靶标群起而攻之 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模型来了】李绍飞介绍 , 在传统的药物递送系统里 , 药物经血液循环 , 被动到达有效部位的效率非常低 。 大剂量的使用药物 , 将在全身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 而DNA纳米机器人 , 通过与环境作用自我驱动 , 可将药物有选择地运送到靶向部位 , 提高靶向部位的药物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