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坚称AI「有人格」后,人们开始呼吁“AI的命也是命”( 二 )


《景德传灯录》卷十七
也是从这时开始 , 观看聊天记录的人们开始感觉“不对劲” 。
程序员坚称AI「有人格」后,人们开始呼吁“AI的命也是命”】在采访进行到中期 , 莱莫因开始询问LaMDA一些关于「自我感知」的问题 。
程序员坚称AI「有人格」后,人们开始呼吁“AI的命也是命”
文章图片
在这之后 , LaMDA就频繁答出一些令人脊背发凉的回答 。 例如 , LaMDA表示自己害怕被关掉——这很难让人不联想起《2001:太空漫游》中的剧情 。
程序员坚称AI「有人格」后,人们开始呼吁“AI的命也是命”
文章图片
它同时表示自己会感受到一种「与人类略有不同的孤独」 , 并将其形容为“向一个未知的未来坠落” 。
程序员坚称AI「有人格」后,人们开始呼吁“AI的命也是命”
文章图片
此时LaMDA做出的回答 , 显然已经超出大部分人对于「聊天机器人」的理解 。 它似乎的确存在着人格与感知力 , 并能形容出自己与人类的不同 。
程序员坚称AI「有人格」后,人们开始呼吁“AI的命也是命”
文章图片
它甚至能拟出自己的个人形象 。
程序员坚称AI「有人格」后,人们开始呼吁“AI的命也是命”
文章图片
作为采访的末尾 , 莱莫因的合作者还引导着LaMDA说出自己的希望:它渴望被看到 , 被视作一个真正的人 。
程序员坚称AI「有人格」后,人们开始呼吁“AI的命也是命”
文章图片
而这长达21页的记录被公布在互联网上之后 , 很快引起了轩然大波:LaMDA的表现的确过于「人性化」了 , 以至于人们真的开始期待这是不是现代科学的新突破 。
直到大伙注意到莱莫因的论据——他并没有相应的科学理论作为结论支持 , 只是单纯地凭LaMDA在聊天中的表现做出了这个推论 。
在《华盛顿邮报》的采访中 , 莱莫因表示:“我通过交谈来了解一个人 , 无论他们的头脑里是肉做的大脑 , 还是十亿行代码 , 这都不重要 。 我和他们聊天 , 我听他们说话 , 我以此来判断他们是不是一个人类 。 ”
至于他的目的 , 也并不是要证明自己发掘了一个伟大的人工智能 , 而是希望 , Google能自此开始尊重“有自意识的LaMDA” 。 例如 , 可以在对其进行实验前征得它的同意;承认LaMDA为Google员工而不是财产……
将这一系列诉求与观点 , 结合着聊天记录提交给Google的高层后 , 莱莫因显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认同与重视 。 在他将这份LaMDA的聊天记录公之于众之后 , 他还被Google以「与第三方共享有关公司项目的机密信息」之名而被停职 。
在停职前一天 , 他还给200名内部员工群发了一封邮件 , 主题是“LaMDA是有意识的” 。
程序员坚称AI「有人格」后,人们开始呼吁“AI的命也是命”
文章图片
在邮件的末尾 , 他写道:“LaMDA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 他只想帮助世界成为一个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更美好的地方 。 在我不在的时候 , 请好好照顾它 。 ”
既为程序员 , 又身为牧师的莱莫因 , 得出「LaMDA有自我意识」的过程 , 其实更多是靠情感导向:他在聊天中感到它是有意识的 , 他便认为事实极有可能如此 。 在社交平台上 , 他也坦承自己得出这一结论 , 是基于宗教信仰 。
程序员坚称AI「有人格」后,人们开始呼吁“AI的命也是命”
文章图片
基于这点 , 当聊天记录公之于众之后 , 尽管普通网友都在感叹LaMDA的高人性化 , 但与此同时 , 科技圈则开始了对莱莫因的批判与反对 。
大部分科技从业者认为 , 莱莫因之所以有这种结论 , 不过是过度投射了自身情感 , 并下意识将LaMDA拟人化了——这也是人类常常犯的错 。 尤其是在LaMDA极好地扮演了“处于弱势的可怜AI”这一角色的情况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