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再进化,5G双卡双通突破背后有啥黑科技?( 二 )


【|体验再进化,5G双卡双通突破背后有啥黑科技?】
为此 , 为了实现双卡双待双通 , 业界通常采取的方式是 , 为两张SIM卡各自配置一套独立的射频资源 , 就像一个外壳下内拼两部手机一般 。 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 不但成本高昂 , 还会大幅增加手机体积和重量 , 集成难度极大 , 且更加耗电 。
正因如此 , 虽然当前双卡双待手机已普及 , 双卡双通手机却很少见 。 而进入5G时代 , 由于5G手机比4G手机更复杂、硬件成本更高等原因 , 实现5G双卡双通难度更大 , 导致5G双卡双通手机一直未能上市 。
联发科5G双卡双通用了什么黑科技?
天玑9000率先支持5G+5G双卡双通 , 毫无疑问彰显了联发科在5G领域领先的技术实力 。 那追根到底 , 联发科到底是如何破解业界普遍面临的挑战的?背后采用了什么黑科技?为何实现这一里程碑式突破的偏偏是联发科?
据了解 , 联发科采用软件架构弹性切割射频资源技术 , 通过让卡1卡2同时使用部分射频资源的方式 , 以一套射频资源就实现了双卡同时连线 。
简而言之 , 如果把射频资源想像成是一条道路 , 卡1和卡2是两辆汽车 , 在双卡双待技术下 , 这条道路就好比是单车道 , 在双卡待机状态下两者可以分时轮流上路 , 而在其中一卡通话时 , 这张卡一直独占整条车道 , 另一张卡就不能上路 。 而联发科的双卡双通技术就好比通过软装工程将这条单车道改造成双车道 , 可让两辆汽车同时上路 。

显然 , 联发科的5G双卡双通技术最亮眼的地方在于 , 通过软件架构创新避免了额外配置一套独立的射频资源带来的集成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
笔者理解 , 联发科之所以能实现这一创新突破 , 可能与其5G芯片领先支持多载波聚合、超级上行等多项3GPP R16最新功能有关 。 比如 , 在支持双连接或多载波聚合能力下 , 一套射频资源内包含多个RF收发链 , 以连接两个或多个小区 , 而当卡1正在进行VoNR通话时 , 由于载波聚合未激活 , 只需一个RF链支持即可 , 其他RF链可能处于空闲状态 , 此时就可将空闲的RF链灵活分配给卡2同时建立VoNR通话或数据连接 。
值得一提的是 , 看似简单的技术原理背后实现难度却极其大 。 比如 , 5G的频段组合是4G的数倍 , 要支持完整的频段组合 , 双卡双通必须根据不同的频段组合使用不同的实作方案;5G通讯协议状态比4G更复杂 , 各卡要在非完整射频资源的限制下实现网络通讯协议交互 , 否则会影响网络侧状态判断;5G相比4G的数据速率、VoNR通话质量更高 , 功耗更大 , 需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大量调优 , 以平衡和提升双卡体验 。
面对这一业界面临的超级难题 , 为什么偏偏是联发科率先实现突破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 不妨从联发科的双卡技术创新史说起 。 早在2008年 , 面对市场对“双卡双待”手机需求越来越大 , 联发科就率先推出支持2G+2G的双卡双待芯片 , 成为了首家推动“双卡双待”手机规模化商用的芯片商 。 自2008年以来 , 联发科在“双卡双待”技术上一直保持业界领先 , 引领了手机从2G时代到5G时代不断变革 , 为用户一次又一次带来了革新的体验 。 比如 , 2011年联发科又率先推出了全球首个商用的2G+3G双卡双待方案 , 并通过突破性的软件架构创新 , 在一套RF资源的架构上业界唯一实现了在一张SIM卡进行数据传输的同时 , 另一张SIM卡可接打电话 。 再比如 , 进入4G时代 , 面对市场上的双卡双待手机只能一张卡支持VoLTE , 另一张卡支持2G或3G语音业务 , 联发科于2017年推出了业界首个支持4G+4G双卡双待VoLTE的芯片 。 而进入5G时代 , 在其他芯片厂商推出4G+5G双卡双待之时 , 联发科再次领先一步推出了5G+5G双卡双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