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营销该何去何从


纽约父亲的一把伞,叶良辰的几句狂语,老罗唱不完的情怀,董小姐的那从未露面的手机,联想的大溃败,诺基亚的惨淡落幕,有的人在互联网中崛起成了叶良辰,而有的人却成了悲情英雄 。那么,新时代的营销该何去何从呢?
1、紧贴社交化营销
纽约父亲为孩子撑伞,原本做的只是一件父亲应该做的事情,然而在互联网上却得到病毒式的传播,感动从美国传到中国,乃至整个世界 。这背后并没有媒体公司的营销,任何一个媒体公司都不可能做到这种地步,在世界各地都能上头条 。
社交化营销最大的特点,每个人利用自己注册的平台进行转发评论 。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过是个人一次的主观行为,但是对于媒体公司的事情来说,就是一次积少成多的营销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到“杜蕾斯,可口可乐”做的非常不错 。
2、利用人性的弱点
美剧《嗜血法医》在白天是一个兢兢业业的血液分析师,但是一到晚上,就变成一位心狠手辣的连环杀手 。
对大多人来说,在某个不知觉的瞬间,就成了一位残暴的道德审判的杀手 。看客只是根据媒体的简单碎言片语,便经过内心简单加工联想,接着就归结出一个粗暴的结论,进而给某些人贴上一个标签 。
比如原配殴打小三的图片,大家叫好声一片,却没有一个人指责,原配你为什么管不住自己的男人?药家鑫的死刑,对于法律自身来说,他到底该死不死,局外人不得而知 。孤立存在的事件一旦公布于于网络上,看客们便给他们贴上某种标签 。标签一旦贴上,犹如被推进染缸里面,想洗清就难了 。
设想一下,如果网络现在出现曝光一段父亲殴打孩子的视频,相信第二天,这位父亲就会成为汪峰几次都爬不上的头条,各大网站出现《残暴父亲痛苦殴打孩子》这类的标题 。对于八零后九零后来说,小时候挨打那是最平常不过 。当然,并不是鼓励这种做法,而基于事件的本身来说,我们外人的粗暴的指责只会起到反作用 。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如果巧妙利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利用人们的自卑来营销 。国内大部分的肾虚壮阳,都是从这个方面来营销 。
3、主动制造话题
叶良辰最初出现在贴吧里面,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帖子,竟能火遍大江南北,更多的则是因为媒体利用热点事件进行的营销 。刚出现,就能看到一些诸如“叶良辰推荐”“叶良辰的手机”的文章 。
话题营销的存在,得益于社交化营销打下的良好基础 。主动制造话题需要提前做足市场调查,要把握人们的舆论导向,一旦出现不测,做好危机公关处理 。比如前段时间的优衣库,话题制造出去了,可是刚好赶在下令整治互联网的枪口上,品牌是出名了,但是一旦彻底把你封杀了,哭都哭不出来 。
比如董明珠与雷军的赌约,这场赌博的输赢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董小姐仅仅地抓住了风口中的猪的尾巴,是不是扯上雷大炮几句,连笔者不怎么留心的人,都时不时想瞄一下董小姐的疯人狂语 。
结语:
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人们一个的道理,汹涌彭拜的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此间或有波折,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紧紧抓住时代的洪流,方能乘风破浪 。
【新媒体营销该何去何从】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z18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