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当淘金热过去 跨境电商该如何自救?( 三 )


无论是主打性价比、“小单快返”的商业模式、快时尚领域擅长的柔性定制化生产 , 还是多类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买手设计师的复合型岗位、低成本推广的营销策略等等 , 都被认为是筑成这只千亿美元市值独角兽的不可或缺的基因 。
主营品类和SHEIN高度重叠的赛维时代和子不语 , 前者去年第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均出现大幅下滑 , 后者在今年3月向港交所二递IPO申请 , 其营收主要来自亚马逊、Wish和eBay三大电商平台 , 连续三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净额高企过亿 , 意味着公司存货积压较多 , 这两家公司属于高度依赖亚马逊等第三方平台的B2C模式 , 自营网站的贡献率还相当有限 , 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第三方平台的话语权都较弱 。
除此以外 , 阿里、字节相继推出的Allylikes和Dmonstudio , 在供应链和营销上或多或少出现了对SHEIN的模仿 。 前者隶属于阿里速卖通 , 虽然有平台作为沉淀 , 结果仍是出师未捷:自家平台并不参与制造设计环节 , Allylikes在内部处于一个独立的存在 , 而SHEIN品牌自营 , 自身和供应商的直接连接更为紧密 。
之前张一鸣谈内容产品出海 , 说产品要做全球化 , 内容要本地化 。 类比早期在中东地区大卖的《征服》页游 , 也是同样的道理 , 一方面内容天然具备的是传播属性 , 从人物设定、场景 , 到剧情都是本地化 , 易被接受;而产品作为载体 , 本身的模式、设计是可以复用的 , 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可以后天培养 , 进而形成马太效应 。
但同样是出海 , 这一套打法在跨境电商身上 , 就没那么奏效 。
从早期嵌入平台的TIKTOKShopping , 到主打欧洲市场服饰美妆 , 对标拼多多的独立平台Fanno以及在字节内部属于S级的独立站Dmonstudio , 字节不仅在跨境电商领域形成了完整模式链 , 并通过投资帕拓逊等电商品牌打造了自有平台+供应链+物流的闭环 。 但随着Fanno、Dmonstudio接连关停 , 跨境电商业务处于尴尬位置 。
人人都想再造SHEIN但事实总不如人意 。 成立于2008年 , 彼时SHEIN身处蓝海 , 产品合伙人裴旸曾透露 , 如今和一位百万网红的合作费用高达50000美元 , 六年前这个数字甚至低至30美元 。 另外 , 产品品类、低价与质量之间的取舍 , 都成了后来者难以逾越的困境 。
设计、技术、资金 , 互联网巨头都不缺 , 但归根结底 , 如今跨境电商比的并不仅是商品 , 而是供应链和物流能不能配合好 , 前期历久打磨 , 后面才能吃到飞轮效应带来的红利 。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 , 国内的跨境大商家主要在Amazon等平台上销售 , 先易后难;但SHEIN一开始就做独立站 , 从PC端官网到后面的APP , 是先难后易 。
不管是走平台还是做独立站 ,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 , 做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一方面是缺了天时地利 , 另一方面是少了花时间在建立连接、打磨产品的苦功夫 。 “很多创业者一上来 , 拿钱直接奔的是铺规模、冲销量 , 赚快钱 , 死得也快 。 ”这成了跨境电商的行业通病 。
03
风险与机遇并存
即便如此 , 跨境电商在很多人眼里 , 仍旧像雨林一样充满机会 。
看国内形势 , 具体到头部企业近期动作:阿里不再通过补贴拉新 , 而是专注打造消费场景 , 优化服务体验 。 张勇谈淘菜菜的时候强调不能靠补贴来驱动发展 , 应该靠用户的体验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
国内电商领域的玩家 , 无论是美团、拼多多 , 还是京东 , 今年也都进行了业务调整 。 美团优选裁撤北京业务;拼多多“砍一刀”的魔力丧失 , 转身下场务农;京东也在维护核心用户 , 强化供应链——从走数量 , 到抓质量 , 玩家们把目光投入到存量用户上 , 可见互联网电商流量的触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