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治小麦全蚀病可采取的农药措施”,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防治小麦全蚀病可采取的农药措施”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文章插图
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 。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 。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 。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 。在茎在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 。该病与小麦其他根腐型病害区别在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 。该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 。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 。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 。割麦收获区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成为下茬方要初侵染源 。冬麦区种子萌发不久,夏病菌菌丝体就可侵害种根,并在变黑的种根内越冬 。翌春小麦返青,菌丝体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向上扩展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可侵染至第1—2节,由于茎基受害腐解病株陆续死亡 。在春小麦区,种子萌发后在病残体上越冬菌丝侵染幼根,渐赂上扩展侵染分蘖节和茎基部,最后引起植朱死亡 。病株多在灌浆期出现白穗,遇干热风,病株加速死亡 。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发育温限3—35℃,适宜温度19—24℃,致死温度为52—54℃(温热)10分钟 。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 。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 。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 。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发病较轻 。根系发达品种抗病较强,增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发病 。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防治方法】:(1)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 。对怀疑带病种子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有效成分0.15托布津药液浸种10分钟 。(2)轮作倒茬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油菜、马铃薯等,可明显降低发病 。(3)种植耐病品种如烟农15号、济南13号、济宁3号等 。(4)增施腐熟有机肥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根际微一态拮抗作用 。(5)药剂防治 提倡用种子重量0.2%的2%立克秀拌种,防效90%左右 。也可用15%三唑醇30g拌100kg种子 。小麦播种后20—30天,每6672使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g对水60L,顺垄喷洒,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为害,并可兼治白粉病和锈病 。在上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与地下害虫混合发生的地区或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或50%辛硫磷乳油100ml,加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50ml后,对水2—3kg,拌麦种50kg,拌后堆闷2—3小时,然后中 。可有效防治上述病害,兼治地下害虫 。小麦白粉病、根腐病、地下害虫及田鼠混合发生的地区或田块,用75%的3911乳油150ml,加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20ml,对水2—3kg,拌麦种50kg,可有效地防治根腐病、白粉病,兼治地下害虫 。(6)提倡施用多得稀土纯营养剂,每6672用50g,对水20—30L于生长期或孕穗期开始喷洒,隔10—15天一次,连续喷2—3次 。【防治小麦全蚀病可采取的农药措施】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防治小麦全蚀病可采取的农药措施”整理的一些知识 。
- 花生青枯病防治方法
- 小麦什么时候播种,小麦播种方法
- 油菜倒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油菜为什么倒伏及防治措施
- 小麦黄矮病毒病怎样用药防治
- 小麦拌种选用三唑类药可防病害
-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妙招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如何防治
- 小麦苗期如何防治纹枯病
- 小麦预防霜冻的常见方法
- 防治马铃薯白绢病可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