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白粉病怎么治,黄连白粉病防治方法关于“黄连白粉病怎么治,黄连白粉病防治方法”,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黄连白粉病怎么治,黄连白粉病防治方法”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文章插图
黄连白粉病又名冬瓜粉,发生普遍 。但由于各年雨水分布不同,其病害程度有差异,一般干旱年份病重 。
1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 。开始在叶背出现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的小病斑,直径大小为2~2.5mm,叶表面病斑褐色,逐渐长出白色粉末,像冬瓜粉状,表面比背面多,于7~8月份产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子囊壳,叶表多于叶背 。发病由老叶渐向新生叶蔓延,白粉逐渐布满全株叶片,致使叶片渐渐焦枯死亡,下部茎和根也逐渐腐烂,轻者次年可生新叶,重者死亡缺株 。
2 病原
调查越冬黄连,叶上存在大量的子囊壳,为次年病害发生的初次侵染原 。将黄连病叶上的子囊壳进行镜检观察,根据真菌鉴定手册资料鉴定,病原菌为Erysiphe polyoniDc 。子囊壳散生,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直径62~139 m,附属丝菌丝状,有19~43根,长于子囊壳的1~5倍,无隔膜,子囊壳内含3~10个子囊,子囊椭圆形,无色,具明显的柄,大小为59.4-621xmX30-37.8txm;子囊孢子矩圆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为27~mX6.5 m 。
3 发病原因
3.1 病害与气候的关系
病害发生在5月下旬,7-8月较重 。从2003年长岭岗植物园气象资料分析看,6月前雨水较多,适宜病原子囊壳的溶解.子囊孢子易萌发:7月份气温上升,雨水渐少,适宜分生孢子扩散和再次侵染,因而病重;8月后温度下降,雨不增多.不利于病菌的发生和发展,所以病害渐渐减轻 。
3.2 病害与栽培制度的关系
2003年调查长岭岗四组黄连基地8hm 地,采取5点取样,病情分级统计 。选其中生长年限和地势环境一致的连作地5块(面积0.67h㎡)和生荒地5块(面积0.67h㎡),进行对比结果,连作地病重,病情指数为12;生荒地病轻,病情指数为5 。病情统计分级标准如下:0级— — 全株叶片无病:1级—— 全株有1~4叶发病,病斑分布为叶面积的1/4;2级— — 全株有4~8叶发病,病班分布为叶面积的1/2:3级— — 全株有4~8叶发病,病斑分布为叶面积的3/4:4级—— 全株叶除心叶外均发病,且焦枯死亡者 。
3.3 病害与不同林带地势的关系
同上选其生长年限、海拔、栽培制度基本一致的针叶林4块(面积0,367h㎡)和阔叶林4块(面积0.267hm )进行初步对比 。针叶林带,因向阳、地势凸起、风大,病菌易传播,空气湿度较低,利于病原菌的发生和发展 。所以病重,病情指数为20 。阔叶林带,因向阴、地势低凹、风小,病原菌不易传播,空气湿度高,不利于病原菌的发生和发展 。故病轻,病情指数为4 。
3.4 病害与海拔高低的关系
同上选择长岭岗四组海拨1 600m和太山庙药材厂海拔1 900m 的松林地带的三年生黄连初步对比结果,前者4块地,面积0.267h㎡;后者4块地,面积0.267h㎡ 。前者因海拔低,气温比后者高3-4~C,发病期较长,表现病重,病情指数为30%;后者相反,病轻,病情指数为10.4 。
3.5 病害与黄连棚架荫蔽度的关系
同上选择长岭岗四组和长岭岗植物园的黄连棚架围得好、荫蔽度为70%-80%的10块地(面积0.67h㎡)和荫蔽度差、上面荫蔽度为50%-60%的10块地(面积0.67hm ) 。进行粗略对比,荫蔽度好的,棚内温度大,不利于白粉病病原菌发展,病情指数为5;荫蔽度差的,透进棚内的阳光多,有利于病原菌的发展,故病重,病情指数为10.5 。
4 防治方法
我们于2003年7月在长岭岗四组选择发病重的二年生黄连,进行7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65%代森锌400倍液、0.3oB6石硫合剂和不施药作对照的对比防治试验,小区面积1In2 。从7月7日开始,每10d喷药1次,共3次,至8月7曰结束 。结果显示,以7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防效较好,防治效果为97%;其次为0.3 。B6石硫合剂,防治效果为88%;再次为65%代森锰锌400倍液,防治效果为85% 。
此外,黄连白粉病还有如下防治方法:①可用草木灰预防,育苗地和成苗栽植地在下种、移栽前先撒1次干草木灰,出苗后和栽后1个月再撒1次,用量为幼苗期450kg/h㎡、成苗期750kg/h㎡ 。② 可用人尿10-20倍液喷洒,用量60-75kg/h㎡ 。③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洒,用量3-3.75kg/h㎡,发病初期防治为佳 。④可用杂菌调节剂死落复喷洒,幼苗期用150g/hm 对水375-450kg/h㎡.成苗期用300g/hm 对水750kg/h㎡喷洒 。⑤可用硫悬浮剂200~400倍液喷洒,用量2.25-3kg/h㎡ 。⑥ 可用可杀得2 000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洒 。⑦可用0.6%的绿旺久3 000倍液喷洒,可使病株恢复正常生长发育 。上述药剂混合使用,效果更显著 。
点击查看更多黄连种植技术
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黄连白粉病怎么治,黄连白粉病防治方法”整理的一些知识 。
黄芪白粉病的正确防治方法关于“黄芪白粉病的正确防治方法”,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黄芪白粉病的正确防治方法”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文章插图
黄芪为野生或栽培种,在河北省为传统的中药材 。黄芪在整个生长期受白粉病的为害相当严重,直接影响产量及品质 。
1.症状:黄芪白粉病不仅为害叶片,也为害花蕊、荚果、茎秆等部位,整株布满白粉,到秋天黄芪田发病率达100% 。
2.病原菌:黄芪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属豌豆白粉菌(Eryaiphe pisiDC)侵染而致病的 。闭囊壳呈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闭囊壳内有数个子囊,子囊为椭圆形,无色,有短柄 。
3.发生特点:经调查,黄芪白粉病于9月下旬形成有性世代,以子囊果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5月份气温达到20℃以上时,病菌孢子萌发,首先感染二年生黄芪植株,出现发病中心,病菌繁殖,重复侵染,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借风传播,并迅速向邻株蔓延,很快布满全田,8-9月份病情严重,普遍率及严重度均达100%,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形成子囊果,随病残体落入土壤越冬 。田间先出现发病中心,然后向四周蔓延发病,是该病发生的特点 。
4.黄芪白粉病发生并流行与温度关系不密切 。黄芪白粉病菌孢子萌发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北方地区二年黄芪田从5月下旬便开始发病,一年生黄芪田6月下旬开始发病,直到11月份均有白粉病菌在田间传播流行 。
5.田间调查发现,黄芪白粉病除为害黄芪外,还为害防风(伞形科)、沙菀子(豆科)、金盏菊、签草、苦参、黑故子、紫菀(菊科) 。
6.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烧毁残株落叶,减少越冬菌源 。根据黄芪白粉病菌在枯枝落叶上越冬的习性,待收割完黄芪以后,扫除残枝落叶集中烧毁,以压低越冬菌源 。
药剂防治:黄芪白粉病发生期较长,6月—10月份防治黄芪白粉病为最佳时期 。在发病初期、中期及后期各喷药1次,用25%粉锈宁4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0%以上 。调查发现,粉锈宁的药效期长达1个月左右,粉锈宁对白粉病理想农药 。另外,可用70%甲基托布津、70%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
【黄芪白粉病防治方法】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黄芪白粉病的正确防治方法”整理的一些知识 。
- 防治夏玉米穗期病虫害
- 花卉病虫害预防 花卉南方病虫害
- 玉米出现褐斑病该如何救治
- 三七病毒病主要症状有哪些?农户们该如何防治?
- 小麦雪腐病的防治措施
- 小麦病虫害进入危害盛期,莫要错过最佳预防时期
- 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要点措施
- 如何应对水稻徒长病
- 花生青枯病防治技巧
- 防治马铃薯早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