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大豆菌核病的方法关于“防治大豆菌核病的方法”,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防治大豆菌核病的方法”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文章插图
大豆菌核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成株期 。最早出现在主茎下部的分枝处,形成水渍状病斑,形状不规则,病斑向上、下扩展,呈浅褐色或近白色,后期病斑环绕茎部,使病部以上茎叶干枯,病株容易倒伏 。发病部位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类似鼠粪,为病菌的菌核,很容易脱落 。纵剖病秆,中空,可见黑色圆柱形菌核 。干燥条件下病株纵向撕裂,维管束外露似乱麻 。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称苗枯 。叶片、豆荚染病形成叶腐和荚腐 。
病菌依靠菌核过冬,它散落在土壤中、病残体上或混在种子间 。春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成为田间初侵染源 。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雨量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 。重迎茬或前茬向日葵,地势低洼,密度过大或长势过盛使田间郁闭的大豆田发病严重,7、8月份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 。
防治大豆菌核病要注意:(1)精选种子,清除混杂在种子间的菌核 。(2)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落入田间的菌核埋入土壤深层,促进病株残体尽早腐烂 。(3)与非寄生作物如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尽量不与向日葵、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菜豆、绿豆、花生、胡萝卜连作 。(4)选择优良、早熟、抗病的品种 。(5)于发病初期及时叶面喷药 。可用药剂包括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剂1000倍液,40%菌核净1000倍药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40%纹枯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雾或隔7天再补喷1次 。
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防治大豆菌核病的方法”整理的一些知识 。
大豆菌核病症状、发病因素及防治时期和方法关于“大豆菌核病症状、发病因素及防治时期和方法”,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大豆菌核病症状、发病因素及防治时期和方法”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文章插图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一般能够造成大豆减产30%以上 。近几年来,大豆菌核病逐渐成为大豆生产田主要病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以下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大豆菌核病症状、发病因素及防治时期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
大豆菌核病的为害症状
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成株花期发生受害最为严重 。
1、苗期症状 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幼苗倒伏、死亡 。
2、成株期症状 成株期染病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问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 。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病斑初期呈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褐色,四周暗绿色,湿度大时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 。茎秆染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分权处开始,病部水浸状,后褪为浅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常环绕茎部向上、向下扩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 。潮湿时病部生絮状白色菌丝,菌丝后期集结成黑色粒状、鼠粪状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充塞其中 。后期干燥时茎部皮层纵向撕裂,维管束外露似乱麻,严重的全株枯死,颗粒不收 。豆荚染病呈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荚内外均可形成较茎内菌核稍小的菌核,可使荚内种子腐烂、干皱、无光泽,严重时导致荚内不能结粒 。
大豆菌核病发病因素
1、气象条件 菌核从萌发到弹射子囊孢子需要较高的土壤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 。要求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27%至饱和水,过饱和不利于菌核萌发,却会加快菌核腐烂 。要求大气相对湿度85%以上,低于这个湿度子囊盘干萎,不能弹射囊孢子 。本病发生流行的适温为15-30℃、相对湿度85%以上 。当旬降雨量低于40mm,相对湿度小于80%,病害流行明显减缓;旬降雨量低于20mm,相对湿度小于80%,子囊盘干萎,菌丝停止增殖,病斑干枯,流行终止 。一般菌源数量大的连作地或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的地块发病重 。
2、寄主本菌寄主范围广,除禾本科不受侵染外,已知可侵染64科300多种植物,尤其豆科、麻类、向日葵、油菜、胡萝卜等作物最易感染 。前茬为上述几种作物或上述作物连续种植多年的地块种植大豆,会加重大豆菌核病的发病率 。
3、栽培一般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土壤湿度大的地块发病较重 。
4、整地 菌核在田间土壤深度3cm 以上能正常萌发,3cm 以下不能萌发 。在1-3cm深度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菌核萌发的数量减少,子囊盘柄较细弱,形成的子囊盘也较小 。深翻可有利控制菌核病的发生 。
5、施肥 施用有机肥多、偏施氮肥的地块也有利于大豆菌核病发生 。
大豆菌核病防治时期
子囊盘发生期与大豆开花期的重叠盛期是菌核病防治适期 。7月5日左右始花出现,盛花期集中在7月20日左右 。菌核一般在大豆封垄后开始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萌发初期一般在每年7月1O-15日,7月2O-25日进入萌发高峰 。因此,防治适期一般以7月20-25日为宜 。
大豆菌核病防治方法
1、轮作 与禾本科非寄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病区必须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轮作或邻作 。适量少施氮肥,合理密植,防止大豆徒长,以提高抗病能力 。
2、深翻 发病田收获后及时清除或烧毁植株残体以减少菌源 。实行秋季深翻整地,将落入田间表土层的菌核埋入土壤深层 。
3、药剂防治 。
选用25%咪鲜胺每亩80-100毫升,对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40%菌核净可湿性粉每亩70克,对水20公斤均匀喷雾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80-100克,对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以上药剂隔7天再补喷一次防效更好 。遇到干旱年,尤其是长期干旱无雨时,施药时间可适当推迟 。建议使用弥雾机喷雾,确保药效充分发挥 。
【大豆菌核病防治方法】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大豆菌核病症状、发病因素及防治时期和方法”整理的一些知识 。
- 水稻赤枯病咋防治好
- 什么是花生网斑病
- 简析小麦全蚀病防治技巧
- 怎样防治大豆重迎茬病虫害
- 大豆豆突眼长蝽田间识别、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 山竹糖尿病人能吃吗 糖尿病人不能吃哪些食物
- 小麦扬花期如何正确处理发病麦穗
- 花生黄花叶病的发病特点
- 水稻秧苗白化病怎么办
- 小麦病害三唑类药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