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苗期烂秧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分析介绍

关于“水稻育苗期烂秧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分析介绍”,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水稻育苗期烂秧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分析介绍”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水稻育苗期烂秧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分析介绍

文章插图
4月中旬前后是一季中稻大面积播种育秧的关键时期,由于气候不稳定、温差大,加上部分农户在育秧管理上缺技术、缺经验,苗床不时会出现死秧、烂苗情况 。为了掌握烂秧的发生和防治规律,笔者近两年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找出了防治的方法,现归纳如下:
1、发生情况
水稻育苗期烂秧的发生大体上概括为非侵染性(生理性)烂秧和侵染性烂秧 。
1.1 非侵染性烂秧(又分为烂种、烂芽和黄枯)
(1)烂种引发的原因有两种情况 。一是由于种子质量差或种子贮藏欠佳而失去发芽力 。二是催芽时温度过高发生烧芽或温度过低,芽体生长慢,甚至不发芽而被病菌侵染 。总之,播种下床后根芽不长,才会致使种子腐烂 。
(2)烂芽是播后不扎根或肥害 。播后不扎根:一是种子的芽体催得过长 。二是苗床板结、湿度过大,地下部通透性差、缺氧,造成扎根慢,种苗头重脚轻、苗长根短,最终导致烂芽 。肥害是苗床施用了未腐熟的人畜粪、土杂粪或施用的化肥质量差或和土层未均匀混和,致使根系中毒而死苗 。
(3)黄枯病多发生在3叶期前后 。早先叶尖不吐水,茎基不腐烂,2―3d后,从叶尖开始向下黄枯,可成片成簇死苗 。我县今年黄枯病发生较普遍,以稻板床秧田发生重,其中以地势低的、板结的、湿度过大的苗床表现明显 。4月中旬前后低温寒潮不时侵袭我县,对秧苗的影响非常大:一是干旱缺水的苗床,受低温和干旱的双重影响,秧苗根系发育差,可导致黄枯;二是湿度过大、板结的苗床加上低温干扰,床中的旱秧是苗长根弱,最易发生黄枯病 。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不协调,体内水分和营养的供应失去平衡,是黄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
1.2 侵染性烂秧
侵染性病害主要为真菌引发的立枯病 。该病发病初期秧苗枯黄卷缩,茎下部腐烂、软化,后期全株死亡 。
2、防治意见
(1)选用良种,结合晒种和药剂浸种,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寒抗病能力 。
(2)做好浸种催芽工作,催芽时掌握好温度和水分,既不要高温逼芽,也不要低温等芽 。
(3)选好床址,不要未腐熟的土杂粪作苗床基肥:床体要疏松、透气、海绵状,含饱水分;适期播种,播种时籽不见天 。
(4)遇低温寒潮后暴晴天气,缺水的苗床可给秧苗适当补些水分,亦可在中午时用稻草等覆盖物盖膜,减弱阳光暴晒和叶片蒸腾的程度 。
(5)药剂防治 。在2、3叶期前后,浇洒70%敌克松1000倍液2~2.5kg/hm2,可有效抑制立枯、黄枯等病害病情的扩展 。
【水稻育苗期烂秧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分析介绍】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水稻育苗期烂秧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分析介绍”整理的一些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