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巧防治关于“马铃薯晚疫病巧防治”,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马铃薯晚疫病巧防治”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防治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

文章插图
在马铃薯的种植中,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过大的地块,或氮肥施用过多,发病较严重 。温、湿度适宜时,其病迅速扩展蔓延,病株成片枯死 。那么对于马铃薯晚疫病有什么好的防治方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下 。(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 。(2)重病田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春马铃薯与番茄地,应间隔300-500米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配施氮、磷肥,增施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性;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并将其集中销毁,以减轻发病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立即用药,控制其扩展蔓延 。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常用药剂有64%的杀毒矾500--750倍液,或80%的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马铃薯晚疫病巧防治”整理的一些知识 。
马铃薯早疫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的区别及其防治方法关于“马铃薯早疫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的区别及其防治方法”,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马铃薯早疫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的区别及其防治方法”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防治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

文章插图
马铃薯又称洋芋,是粮食、蔬菜、饲料、工业加工材料兼用作物,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纳雍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田间种植的马铃薯发生的早疫病和晚疫病是严重病害,2种病害严重时表现的症状都是叶片和块茎枯焦、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进而影响种植马铃薯农民的收入 。由于这2种病害的症状极易混淆,不易区别,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正确区别马铃薯早疫病和马铃薯晚疫病,对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在田间正确指导农民防治这2种马铃薯病害有着实在的意义 。
1、2种病害的病原及症状
1.1 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是真菌性病害,由半知菌亚门中的称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Ellis et Martin)Jones et Grout)的真菌引起 。主要危害叶片、茎 。叶片受害产生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病斑,病斑具有同心轮纹,大小3~4 mm,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致使田间叶片枯焦 。块茎染病,病斑黑褐色或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部稍凹陷,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 。
1.2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同样是真菌病害,由鞭毛菌亚门中的称为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的真菌引起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发生于叶、叶柄、茎及块茎上,在叶上往往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开始为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时很快扩大,病斑与健部无明显界限,在病斑边缘有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更为明显 。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或叶柄,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变为焦黑,呈湿腐状 。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成褐色,不产生霉轮 。
薯块感病时形成褐色或紫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稍微下陷 。病斑下面的薯肉呈深度不同的褐色坏死部分 。病薯很容易为其他病菌侵染而发生并发症,常常由于细菌感染而软腐 。薯块会在田间发病,并烂在地里,也会在田间被侵染而入窖后腐烂 。
2、2种病害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2.1 相同处
在马铃薯上危害部位相同,都危害叶片、茎和块茎,病斑颜色都为黑褐色 。2种病害的病斑在湿度大时上面都会长霉层 。2种病害都是真菌引起的病害 。块茎染病,都形成褐色或紫褐色不规则形稍微下陷的病斑 。
2.2 不同处
2种病害的病菌不同,虽然2种病害都是真菌引起的,但马铃薯晚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中的称为致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的真菌引起;而马铃薯早疫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中的称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Ellis et Martin)Jones et Grout)的真菌引起 。病斑在湿度大时上面长出霉层的颜色不同,马铃薯早疫病的病斑上长黑色霉层,而马铃薯晚疫病的病斑上长白色霉层 。马铃薯早疫病的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而马铃薯晚疫病的病斑无同心轮纹 。块茎染病,马铃薯早疫病块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而马铃薯晚疫病常常由于细菌感浅褐色的病斑而呈软腐状 。
3、防治方法
3.1 马铃薯早疫病
一是选用早熟抗(耐)病品种 。种植抗(耐)病品种,适当提早收获,能有效减轻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 。二是轮作与清洁田园 。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并及时清洁田园 。三是选择土壤肥沃的排水较好的田(地)块种植,充分施足基肥,实施配方施肥,适时追肥,并在马铃薯植株上喷洒植保素7 500倍液,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四是药剂防治 。掌握在发病前看不见病斑就用药预防,发病后用药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理想,因此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强调在发病前就应喷药预防 。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70%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用药液量900 kg/hm2,隔7~10 d喷1次,交替使用不同药剂,喷2~3次 。
3.2 马铃薯晚疫病
一是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 。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的重要措施 。目前,在纳雍县较为抗病的马铃薯品种有米拉、威芋三号、大西洋、坝薯二号等品种 。二是建立无病留种地 。由于病薯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建立无病因种地,可以减少初期菌源 。留种地应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治措施 。有条件的地方、留种地应与大田相距2.5 km以上 。在2季栽培地区,秋播马铃薯发病轻,更适于作种薯 。三是轮作与清洁田园 。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严禁与西红柿连作,并及时清洁田园 。四是药剂防治 。种薯处理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50 g,加水2~3 kg,均匀喷洒在150 kg种薯块上,或用相同药剂加细土或细灰2~3 kg混合均匀后拌在150 kg种薯块上,拌种后的薯块用塑料布覆盖12~24 h后再播种 。在中心病株出现后,田间喷药如果及时,在发病初期开始施药,也可收到良好效果 。加强病情测报,指导药剂防治 。在每年易发病地区,设立发病中心观察圃 。在当地常年晚疫病发生季节以前,进行详细调查,特别是气候条件有利发病,要每天观察 。发现发病中心后,立即拔除中心病株就地深埋,或喷1%硫酸铜或45%代森铵(施纳宁)杀死中心病株 。同时进行全田喷药防治 。防治晚疫病药剂有2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霉灵锰锌500~600倍液、40%乙磷铝300倍液、波尔多液1∶1∶200倍液、80%代森锰锌干悬浮剂(必得利)800倍液,用药液量900 kg/hm2,间隔7~10 d喷药1次,共喷2~3次 。为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应注意轮换用药 。
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马铃薯早疫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的区别及其防治方法”整理的一些知识 。
马铃薯中后期晚疫病的防治关于“马铃薯中后期晚疫病的防治”,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马铃薯中后期晚疫病的防治”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防治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

文章插图
干旱年份马铃薯更易发生晚疫病,做好晚疫病防治工作是减少损失、稳定产量的关键 。
1. 建立预警体系,尽早发现中心病株
从马铃薯现蕾始期开始,由农业技术人员在马铃薯晚疫病易发生区域和早熟品种种植区域进行田检,及早发现中心病株,为及时有效进行晚疫病防治提供预报 。发现中心病株后要及时拔除,移出田间深埋,并在周边50m范围内喷施杀菌剂 。
2. 适时做好预防,科学施药提高防效
晚疫病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病害 。晚疫病发病需要温度、湿度等必要条件 。当平均气温达到15℃左右、连续出现降雨,则要开始预防晚疫病 。这一时期一般是马铃薯封行前,在田间喷施保护性药剂预防晚疫病发生 。使用方法为:2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
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要及时使用治疗性药剂喷雾 。目前普遍使用的治疗性药剂有甲霜灵锰锌、瑞矾、代森锰锌、杀毒矾、克露、阿米西达、达克宁等农药 。掌握好施药时间是关键,第一次用药是在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第二次和以后用药需根据天气和病害流行情况确定 。若前次施药后一直晴天或仅有轻微降水,病害得到明显抑制,下一次施药可等到下次降雨之后再进行;若前次施药后很快有较强降水,则在住雨植株干爽后进行下次施药 。提倡药物交替喷雾,以减少晚疫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提高防效 。治疗性药剂一般喷雾3-5次可有效防治晚疫病 。
3. 田间综合管理,增产增收减损并举
封行前进行第二次培土,增加垄高 。培土既可加厚土壤覆盖层,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恒定,促进块茎膨大,提高产量;同时有利于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晚疫病对地上部分的危害;还能减少晚疫病菌孢子通过雨水洗刷进入土壤而对薯块产生的危害,降低薯块腐烂率 。
4.突出防治重点,确保重点防治对象
根据晚疫病发生规律和品种抗性与地域区别,采取全面监测和重点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即中晚熟抗病品种和早熟感病品种以防治早熟品种为重点;商品薯和种薯以防治种薯为重点;一般田和高产创建田以防治高产创建田为重点;普通村和马铃薯整村推进示范村,以示范村防治为重点.
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马铃薯中后期晚疫病的防治”整理的一些知识 。
马铃薯晚疫病怎样防治有效关于“马铃薯晚疫病怎样防治有效”,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马铃薯晚疫病怎样防治有效”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防治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

文章插图
为害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可为害叶、茎、薯块 。叶片受害,开始边缘产生水渍状暗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叶子背面病斑边缘产生一圈白粉状霉 。严重时,整株变黑,叶片萎蔫,全株枯死 。薯块被害,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将病斑切开,可见到皮下部的一层变红褐色 。茎部被害,产生长短不一稍凹陷的褐色条斑 。
防治方法 。种薯处理:对种薯进行温汤浸种,先在40~50℃温水中预浸1分钟,再放入60℃温水中浸15分钟(种薯和温水比例为1∶4),处理中水温任其自然下降,但不能低于50℃ 。加强栽培管理:选地势高燥、肥沃、疏松砂性土种植;施足有机肥,合理追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可以保护薯块,也利于通风排水 。中心病株一旦出现,立即清除或摘去全部病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药剂防治:加强调查,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并全田喷药 。可喷25%甲霜灵6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58%金雷多米尔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1000倍液,隔6~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
【防治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马铃薯晚疫病怎样防治有效”整理的一些知识 。
如何防治马铃薯中后期晚疫病关于“如何防治马铃薯中后期晚疫病”,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如何防治马铃薯中后期晚疫病”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防治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

文章插图
干旱年份马铃薯更易发生晚疫病,做好晚疫病防治工作是减少损失、稳定产量的关键 。
1. 建立预警体系,尽早发现中心病株
从马铃薯现蕾始期开始,由农业技术人员在马铃薯晚疫病易发生区域和早熟品种种植区域进行田检,及早发现中心病株,为及时有效进行晚疫病防治提供预报 。发现中心病株后要及时拔除,移出田间深埋,并在周边50m范围内喷施杀菌剂 。
2. 适时做好预防,科学施药提高防效
晚疫病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病害 。晚疫病发病需要温度、湿度等必要条件 。当平均气温达到15℃左右、连续出现降雨,则要开始预防晚疫病 。这一时期一般是马铃薯封行前,在田间喷施保护性药剂预防晚疫病发生 。使用方法为:2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
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要及时使用治疗性药剂喷雾 。目前普遍使用的治疗性药剂有甲霜灵锰锌、瑞矾、代森锰锌、杀毒矾、克露、阿米西达、达克宁等农药 。掌握好施药时间是关键,第一次用药是在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第二次和以后用药需根据天气和病害流行情况确定 。若前次施药后一直晴天或仅有轻微降水,病害得到明显抑制,下一次施药可等到下次降雨之后再进行;若前次施药后很快有较强降水,则在住雨植株干爽后进行下次施药 。提倡药物交替喷雾,以减少晚疫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提高防效 。治疗性药剂一般喷雾3-5次可有效防治晚疫病 。
3. 田间综合管理,增产增收减损并举
封行前进行第二次培土,增加垄高 。培土既可加厚土壤覆盖层,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恒定,促进块茎膨大,提高产量;同时有利于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晚疫病对地上部分的危害;还能减少晚疫病菌孢子通过雨水洗刷进入土壤而对薯块产生的危害,降低薯块腐烂率 。
4.突出防治重点,确保重点防治对象
根据晚疫病发生规律和品种抗性与地域区别,采取全面监测和重点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即中晚熟抗病品种和早熟感病品种以防治早熟品种为重点;商品薯和种薯以防治种薯为重点;一般田和高产创建田以防治高产创建田为重点;普通村和马铃薯整村推进示范村,以示范村防治为重点.
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如何防治马铃薯中后期晚疫病”整理的一些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