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暴力事件背后,是尴尬的防身市场( 三 )


在功能上“高不成 , 低不就”的防身用具 , 导致了实际使用时“高销售量 , 低出场率”的窘境 , 也让部分人尝试走上防身术之路 。
二、缺一皆为鸡肋
最近除了防身用具销量激增 , 各大社交媒体上的防身术教程也成了流量热点 。
许多人想通过对防身技巧的学习来平替对防身用具的依赖 , 想法很好 , 但实操起来却不尽如人意 。
极端暴力事件背后,是尴尬的防身市场
文章图片
△别人只是在教技巧 , 不是在对你发功
教程中的技巧看似招招破敌 , 但又颇有一种已知答案出问题的套路感 。 配合着“教案级”的预判 , 教练自然能够做出最优的反击招式 。
极端暴力事件背后,是尴尬的防身市场
文章图片
△千古一问
但在真实的斗殴争执过程中 , 发生的一切都是不可控的 , 不讲武德才是家常便饭 。 并且这些攻击行为都会发生在瞬息之间 , 若没有专门的训练 , 在心理素质和反应速度上会吃大亏 。 这样的情况下 , 不要说能想起教程里的反击方案 , 你能记住还手就不错了 。
甚至训练有素的专业格斗人员有时也玩不过街头法则 , 各种打斗冠军被三教九流人士轮番教育的新闻早已成了旧闻 。 其中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日本摔角之父“力道山”被杀案 , 当年揍翻各色人种的摔角之王 , 在酒后教训小混混时竟被一阴刀捅伤 , 进而引发急性感染丢了性命 。
抛开技巧因素 , 光是身体素质一关就可以让很多人放弃纯肉搏的想法了 。
真正的练家子需要持续的锻炼 , 这不是隔三差五去趟健身房就能实现的 。 而在这个知识快餐化的年代 , 你可以三分钟学会一个防身技巧 , 但你不能靠锻炼三分钟就反杀一个施暴者 。
极端暴力事件背后,是尴尬的防身市场
文章图片
△看似抽象 , 实则具体
若你无法付出足够的时间成本 , 这部分的硬差距还得靠防身武器来补 , 而两者兼顾的无限制格斗才是防止你喋血街头的不二法门 。
陈鹤皋创立的格斗流派多年来虽被人诟病 , 但也确实在大放异彩 。
无限制格斗遵循着严格的实用主义 , 利用周边物件与对敌人要害的精确打击 , 充分弥补自卫者的力量差距 。 在他的不断推广下 , 独属于成龙的家具城之乐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
极端暴力事件背后,是尴尬的防身市场
文章图片
△自己体会
无限制格斗看起来的确好用 ,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陈大师和他的弟子们在不断练习和改进 。 毕竟结合防身工具与防身技巧的目的是弥补核心力量差异 , 而非让你乱打一气 。
说到底 , 纵使你已经悟透了要领 , 若不加以训练 , 照样白搭 。
极端暴力事件背后,是尴尬的防身市场
文章图片
△人体武器化开发实录
所以每当极端暴力事件发生时 , 很多健身房都会陆续开办一些“女子防身技巧速成班” , 辅以社交平台上看似立竿见影的自卫教程 , 让无数焦虑的女消费者付费报班 。
说是在割韭菜呢?别人确实也手把手传授了很多技巧 , 然而质量无疑于是体育课军体拳级别的 。 几周学下来 , 当作一次体能训练尚还能接受 , 但就怕你自信无比地去主动参战 。
极端暴力事件背后,是尴尬的防身市场
文章图片
△中国人防身不吃这一套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讲 , 想要寄希望于防身术来短期提升个人威慑力 , 估计只有“美式居合斩”能帮上忙了 , 但你我皆知这不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