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茶树栽培技术

导读:茶树栽培技术(十五),相关的知识真不少,这边为大家罗列一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十五 茶树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2、茶园土壤管理
耕作是茶园土壤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耕作措施的实施与否,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变化 。茶树生长及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自古以来,对茶园耕作管理都十分重视,如今又有更大的发展 。
(1)茶园耕作的发展
我国是利用茶树最早,栽培历史最久的国家,茶园土壤耕作管理是古代种茶的重要措施之一 。早在唐代《茶经》中就有记载,“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考唐前北朝魏思勰《齐民要术》的种瓜法,“先卧锄,耧却燥土然后掊坑水浒传108将结局,大如斗口,纳子三枚,大豆三个,于堆旁向阳处”,以后唐韩鄂的《四时纂要》说得更为具体,“种茶,二月中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圆三尺,深一尺,熟62,著粪和土,每坑种六七十颗子,盖上厚一寸强” 。可见,在唐以前或唐代时已有播种前平整土地,深耕和配合施基肥等的土壤耕作管理方法,但认为种茶后“任生草不得耘,……二年后方可耘治”,显然,当时管理比较粗放,是采用以杂草来保护幼苗的方法 。到南宋时,土壤管理有了新的发展,据《北苑别录》记载,茶园“草木至夏已益盛,故疏导其生长之气,以渗雨露之泽 。每岁元月兴工,虚其本,培其土,滋蔓之草,遇郁之本,悉用除之” 。指出福建北苑地区茶园于每年6月在夏草旺盛时要除草,耕锄,培土等以利茶树正常生长,并说“若私家开畲,即夏半初秋各用工一次,故私家最茂”,显而易见,当时茶园已民用工业伏耕和秋耕的作法,并且指出耕除与茶树生长关系甚密 。到明代园耕作管理更为精细,内容也更丰实了 。
据《茶解》记载,“茶根土实,草木杂草生则不茂,春时薙草,秋夏间锄握三四遍,则次年抽茶更盛”,并认为耕作要与堆肥,烧焦泥灰和施肥相结合 。到了清代,有关茶园土壤耕管理的记载更多 。清人宗景藩在《种茶说十条》中记载,茶园“每年五六月间,须将旁土挖松,芟去其草,使土肥而茶茂,但宜早不宜迟,故有五金、六银、七铜、八铁之说”,提出了茶园耕作最适时期和越早越好的看法 。但当时浙江茶区却流传着“七挖金,八挖银”的说法,说明当时对茶园耕作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后《时务能考》又记载,“种茶之地,每年须用锄锄浮其土,锄后用草密遮其地,便不生草莱,则其茂盛” 。提出耕锄,松土,覆盖,除草等一整套的耕作管理法,清人何广德在《抚群农产考略》中又记述了“锄草宜迟,不可使草根杂木滋蔓其间,锄草时沃肥一次,其茶必茂” 。再次强调了耕作、除草、施肥要结合进行 。对茶园耕作用的认识只限于疏松土壤 。清除杂草,以草肥土等 。以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茶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茶树从丛栽改为条栽后,施肥从有机肥转向无机肥,因此,要喝茶“二八挖”耕作制,已不适应当时茶叶生产的要求,于是对茶园土壤耕作尤其是茶园深耕作用、方法等提出了许多问题,本世纪50年代以后,对茶园耕作效果,耕作深度,耕作时间,深耕配合施肥等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 。19上海食品批发市场61年浙江茶叶学会还邀请全国著名茶叶专家、教授及茶农等专门研讨了茶园耕作管理问题 。认为茶园播种前深耕和行间浅耕好处多,要大力提倡 。但行间深耕有利也有弊,要因地制宜 。近年来,由于茶叶集约化生产的大力发展和密植速成茶园的大力推行,行间土壤耕作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加,因此,又产生了茶园土壤“免耕”和“减耕”的方法 。这种方法虽未大面积推广,但已有大量研究,证明具备一定条件的茶园,可以实行“免耕”或“减耕” 。看来,茶园土壤耕作管理将进一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
【十五 茶树栽培技术】(2)茶园土壤耕作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近代研究,茶园行间耕作有利也有弊,有利主要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不利主要是损伤根系,影响茶树生长,两者综合的结果将在产量上表现出来 。
耕作对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至少有如下几下方面:
第一,耕作可以疏松土壤,改善水、肥、气、热条件 。我国茶园大多都处雨水较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壤淋溶作用强烈,粘化作用明显,加上采茶对土壤表土的多次镇压,表土板结,土体紧实,不但影响茶根伸展,同时也影响土壤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 。因此,茶园每年都要进行一定次数的深耕,以疏松土壤孔隙,改善土体的水、肥、气、热平衡关系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测定,在成龄茶园进行“伏耕”后,在50厘米的效土层内,平均孔隙可从46.9%提高到52.60%,固、液、气三相比例可达到50:20:30 。另据杭州茶叶试验场的研究,茶园深耕可减少行间土壤表面的径流整速度,提高透水性能,增加土体容水量 。据测定,深耕80厘米的茶园,其渗水量为每小时325毫米,深耕明显提高了土壤的贮水能力,增加有效水分 。
第二,耕作可清除杂草,减少病虫为害 。茶园草多性恶,不仅与茶树争水、争肥,同时也是许多病虫栖息和传播的场所,对茶树危害极大 。凡是要种好茶都要经常与杂草作斗争的方法之一 。茶园通过耕作可把杂草连根铲除,经过晒、烂后可作肥料,根除地上部病虫栖息场所 。土壤经过深翻,也可把埋在土中的虫蛹和病源暴露在烈日之下,或经过风雪冰冻,消除后患 。
第三,耕作可促进土壤矿物质风化,提高供肥能力 。土壤经过耕翻之后,深层的一些僵土被翻到表层,而表层的枯枝落叶和杂草被深埋,生土经过风化后,一些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中的养分不断释放,促进土壤熟化,提高有效养分含量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杭州茶叶试验场的研究,茶园无论是进行春耕(3月中旬)、夏耕(8月上旬)、秋耕(10月上旬)还是冬耕(12月上旬)、土壤中的有效氮、磷、钾的含量都比不耕结合施肥,土壤结构明显改善,不良的无机团聚体减少,而水稳性很强的有机无机复合团聚体增加,从而提高了供肥和保肥能力 。
第四,耕作对茶树根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茶园行间耕作,尤其是深耕,必须会伤害一部分茶根,其伤根的程度,取决于茶园类型、种植方式、耕作时间和方法等 。根据湖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研究测定,在常规成龄式茶园中耕深30厘米,耕幅40、60和80厘米时,伤根率分别为12%、17%和22%;当耕幅为50厘米,而耕深为20-50厘米时,其伤根率比浅耕10厘米的高8-20倍 。壮龄茶树,根系发达,深耕时伤根也严重,密植茶园,行间根系密度大,深耕时伤率最高 。对于一般常规种植的茶园,浅耕5-10厘米时,不易造成伤根 。其次,茶树作为多年生作物,再生能力很强,地上部修剪,台刈后可以再生新枝,而根系伤根和断根后也可再生新根,而且,再生的新根,生命力强,吸收强度大 。因此,有人认为茶园深耕所造成的伤根,不能一概否定,对于衰老的改造茶园,不一定是件坏事,伤根有更新根系的作用,如同地上部的台刈改造一样,是一项复壮老茶树的措施 。据福建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在老茶园中深耕30厘米,因伤根和断根后再发的新根,在0-15厘米土层内的根量比不深耕的增加3倍,在16-30厘米土层中增加12倍 。另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不同季节深耕,伤根和断根后再生能力明显不同,就春(3月上旬)、夏(8月上旬)、秋(10月上旬)和冬(12月上旬)四个不同季节深耕所造成的伤、断根,再发能力最强的是夏耕,其次是秋耕、春耕和冬耕 。温度越低,伤、断根后,伤口越难愈合,发根能力和数量也越差,有的伤口坏死,养分外溢,因此,如果把深耕作为老茶树根系更新的一项措施的话,必须在地上部刈割后立即进行 。
茶园耕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和对伤根、断根所造成的后果,最终将表现在茶树的增产效果上,利多害少时茶叶增产,如利少害多则茶叶减产 。茶树播种前的深耕,因无伤根和断根作用,因此,深耕效果特别好,据杭州茶叶试验场的试验,播种前深耕80厘米配合施肥,比深耕50厘米配合施肥的,4年平均增产10.1%,比深耕25厘米的,4年平均增产36.4% 。
行间深耕因方法和条件不同,利弊不一,各地表现不同,就常规成龄茶园而言,据福建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试验,行间深耕深15、30、50厘米的,5年平均增产2-35%,效果不明显;又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所在余杭所作的试验,行间深耕25厘米的,第一年比浅耕10厘米的减产3%,以后几年产量略有提高,但6年平均只增产8.2%;另据湖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1刑的拼音和组词0年生壮龄茶园行间深耕33厘米,4年平均比不耕减产18.5%,深耕20厘米,4年平均减产15.5% 。安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还证明,行距越窄,种植密度越大,树冠郁闭度越高,深耕减产效果越明显 。但对于老茶园,尤其是丛栽式衰老茶园,深耕常有良好的增产效果,据试验,衰老改造的老茶园,地上部台刈改造的同时,土壤深耕50厘米的比只台刈不深耕的,2年平均增产24.2%,所以茶园深耕,因园制宜十分重要 。
茶园耕作方法不同,其效果也完全不同 。
1)茶树播种前的深耕与整地茶树播种前的深耕是决定以后茶园是否高产、优质和稳产的首要因子 。一般常规种植茶园要求深垦60-70厘米,密植速成茶园要求更高一些,要深垦70-90厘米 。生荒红壤土,特别要注意破塥土、清茅根 。平地缓坡可采用机耕,用LS-30三铧犁,或四铧犁改装成50-60厘米深的二铧犁,由东方红75型拖拉机进行耕翻,往复二次,可做到上翻下松,不乱土层 。耕后的不足之处,再由人力辅助 。如采用人力开园,要先将表土移开,然后继续挖松心土,清根破塥,深耕同时施有机肥和磷矿粉肥等,使土肥相融,然后移回表土,劳力多,全面开工,劳力少,逐条进行 。为了防止局部积水,在深垦之后,要经过多次整地,待土壤充分下沉后方可种茶 。
2)茶树行间深耕茶园行间深耕要因地因园制宜 。对于幼龄茶园,种植前已全面深耕的茶园,可不必再年年深耕,种植前只进行局部深耕的,必须及早在行间未行深耕的地方深耕、深度不得少于50厘米,宽度以不伤根为限 。深耕必须强调深施有机肥 。对于成龄采摘茶园,茶根已密布行间,不宜年年深耕,一般以浅耕为主,秋冬可结合深施有机肥,在行间适当耕种 。对于要进行台刈改造的衰老茶园,或年年有“挖伏山”习惯的旧式茶园,可以结合树冠改造,除霉草,施基肥等进行“伏耕”、“秋耕”或“冬耕” 。在深耕时,丛间、行间要深,约25-30厘米,丛下和根颈处要浅,为10-15厘米,对于密植速成茶园,一般不宜深耕 。
3)茶园浅耕茶园浅耕的主要目的是疏松表土,破除表层板结,改善土壤与大气的气体交换能力,同时,也起到清除杂丘壑的意思草的作用 。因此,浅耕要劲,不宜过深,一般10-15厘米即可 。浅耕要结合清根和培土,夏秋浅耕要把根颈部的桔枝烂叶清出放在行间,以便腐解,秋冬浅耕时要将根部用肥土壅培,以防冻害 。一般每茶季结束后,结合追肥都要进行浅耕,保证茶园表土疏松,又无杂草 。
4)免耕茶园免耕,作为茶园土壤耕作管理方法之一,是茶叶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的结果 。但是,所谓免耕,并不等于不耕作,而是指具有一定条件的茶园要可以实行少耕,或减耕,免去一些不以必要的,而实际上徒劳无功的耕作,以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 。当然,可以实免耕的茶园,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在种茶前土壤必须进行高质量的全面深耕,施用足够的有机肥,以保证土体有良好的构型 。第二,茶树生长好,蓬面覆盖度大,行间郁闭,杂草无生长条件,恶性杂草少 。第三,每年有足够的有机肥料铺在行间,提高了土壤有机层厚度,使表层疏松、绵软,富有弹性,对每次采茶的镇压有较强的抗性 。第四,为了减轻采摘对土壤的镇压,要有实行机采和机、手采相结合的可能 。此外,免耕也不是绝对不耕,要根据土壤和茶树生长及产量的实际情况,结合周期性的修剪、台刈改造等,进行周密期性的深耕 。总之,茶园免耕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才能有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