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野驯繁字 水繁水产

水产养殖的前景如何呢?
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和用的几乎所有食物都是生产出来的 , 货物是由各种工厂生产和使用的 , 而食物则依赖于农民种植不同的蔬菜和水果 。今天 ,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 , 蔬菜水果的产量也在不断上升 , 在蔬菜水果满足日常需求后 , 消费者对水产品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我们的餐桌上 , 能吃的食物越来越丰富 , 品种也逐渐增多 。荤素搭配的饭菜更受大家欢迎 , 水产品自然也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 。各种作物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种植后 , 甚至有些作物因为没有及时销售而烂在果园里 。一些种植者逐渐将注意力转向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没什么经验 , 大家养殖都很困难 。水产养殖前景如何?其实水产养殖前景还是不错的 。有了蔬菜水果的满足 , 大部分消费者自然想吃一点不同种类的食物 , 而水产品还处于产量低的状态 。大家在购买的时候都会选择新鲜的水产品来购买 。以我们国家的水产养殖来说 , 消费者最喜欢买新鲜的食材 , 这样日供应量有保证 。水产可以在池子里连续养殖 。即使暂时没有办法全部卖出去 , 也可以继续养殖 , 直到有大量客户购买 。水产养殖的前景真的很好 。大部分水产品的价格都不低 , 养殖时要注意的东西也比蔬菜少 。水产养殖的前景还是值得大家期待的 。

水野驯繁字 水繁水产

文章插图
水产养殖水质怎么调水 , 肥水各种水质详细介绍
水质需要根据自己池塘的水质来调整 , 而不是只听别人怎么说 。它需要在参观完你的池塘后进行现场指导 。如果你想要肥料和水 , 我这里可以给你一个建议 。可以用多元素肥料和水乳 。【用法用量】使用前用水混合稀释 , 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洒满泳池 。每亩用400-500克 。或者每桶用15-20亩水 。经常根据水质的程度来使用;冬季底温 , 酌情加大用量 。【适用范围】水母、贝类、海参、虾、蟹、鱼等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的肥水或藻类养殖 。
水产养殖养什么好?
我大概会给你介绍一下东北 。辽宁现在主要是精耕细作 , 吉林黑龙江多是大面耕作 。辽宁的经济养殖主要是黄颡鱼 。(要求本地要有鸡肠或者海川丁 。)现在黑鱼也可以吃膨化料 , 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黄桑主要是着色、开裂、研磨和散射的问题 。你没说你在东北的确切位置 。我真的不太擅长 。介意给个盲答吗?但是最好找到有当地市场的产品 。不然市场会很麻烦 。适合东北地区的几个品种介绍如下 。彭泽鲫鱼又称鲁花鲫鱼 , 是一种广温性、杂食性鱼类 。它生活在底栖生物中 , 喜欢在沉积物肥沃、水草茂盛的浅水区栖息和觅食 。彭泽鲫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强 , 能在各种水体中生长 , 耐高温 。水温达到38时 , 不会影响其存活 , 能抵御严寒和缺氧 。即使在冰冻的水中 , 彭泽鲫也能活得很好 。东北地区的生长期为5-10月 , 6-9月生长最快 。彭泽鲫是一种杂食性大鲫鱼 , 食物来源广泛 。它在自然水域中以生长速度快、体型大而闻名 。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有6.5kg , 在池塘养殖中 , 正常情况下 , 当年养殖的彭泽鲫鱼苗平均个体可达19cm以上 , 经过6个月左右的养殖 , 体重可达200g , 成鱼常见个体体重约为400 ~ 500 g , 这种快速的增重速度在其他鱼种中是罕见的 。该品种在生产中表现出优良的生长特性 , 适应性和抗病性强 。近年来 , 东北地区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东北南方鲇又称东北南方鲇 , 本名怀子、怀头 ,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嫩江 。它喜欢栖息在水流平缓、水质新鲜的河流中 , 白天生活在黑暗的水底 , 晚上觅食 。其生活水温为0 ~ 38 , 最适水温为25 ~ 28 , 耐缺氧能力较差 。水中溶解氧在3mg/L以上时正常生长 , 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 , 低于1 mg/L时会因缺氧而死亡 , 南方鲇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 , 其幼虫以轮虫、水蚤、摇蚊幼虫和野生鱼苗为食 。在成体阶段 , 鱼类吃底鱼、虾、青蛙、蝌蚪、畜禽的内脏 , 甚至动物的腐肉 。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 , 食人现象更加严重 。冬天少吃或不吃 。南方鲇生长速度很快 , 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 , 一龄鱼体重可达1 ~ 2公斤 。2岁鱼可达1.5 ~ 2.5斤;3岁的鱼体重可达3 ~ 5公斤;3岁以上的鱼生长缓慢 。南方鲇池塘养殖具有投资小、见效快、产量高、效益大的特点 , 是目前南方鲇养殖的主要推广模式 。
水野驯繁字 水繁水产

文章插图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鱼养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朝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 人们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的养鱼经验和完备的养鱼技能 。中国自然条件优越 , 水域广阔 。据80年代初的统计 , 淡水约有2.5亿亩 , 约占陆地面积的2% , 其中可耕种的水面有7500万亩 , 大量稻田具备养鱼条件 。大陆海岸线长1.8万公里 , 大部分海域底坡较小 , 平均深度不大 , 浅海滩涂广阔 , 可养殖面积约2000万亩 , 水产养殖潜力巨大 。1985年的中国
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309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43.8% 。其中内陆水域养殖产量238万吨,浅海滩涂养殖产量71万吨 。1982年世界水产养殖产量超过800万吨,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1/10 , 其中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的产量约各占一半 。水产养殖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 其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85% , 其中中国的产量腔梁占1/3以上 。此外 , 苏联约占6% , 美洲和欧洲约各占2% 。水产养殖的现状的前景核心提示:“四好”养殖模式 , 简言之就是——好的品种搭配、好的苗种、好的管理、好的饲料 。也就是说:选择优质苗种 , 配套科学水质和投喂管理 , 提供优质的饲料 , 合理的放养、轮养和起捕等模式 。广东地区的许多养殖区域 , 水源条件不是很好 , 采用换水来改善养殖水体已经越来越困难了 , 特别是山塘养殖 , 主要依靠降水补给 , 水源污染加重 , 而高密度、高投喂量的形式下 , 水质恶化比较严重 , 导致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1、水体恶化严重随着污染越来越多 , 水体富营养化非常严重 , 水质恶化问题突出 , 黑水、红水、蓝藻水等水体并不少见 , 浮头现象普遍 , 尤其在冬春季节更加严重 , 为了缓解浮头现象 , 不少养殖户晚上增氧机从来不敢停开 , 但治标不治本 , 泛塘死鱼情况仍经常出现 。2、鱼病多治疗困难在水质较差的池塘中 , 发病也较严重 , 如草鱼出血病、车轮虫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 。在局部区域的疾病“重灾区” , 不少养殖户为了控制疾病 , 也是拼了命的往水里倒药 , 结果是越治越难治 , 甚至药物无效 。3、产量高、而效益差养殖户整体计算产量和效益时发现 , 运闭历往往发现饲料系数偏高 , 养殖成本高 , 产量倒是上去了 , 而效益却没有增加多少 , 甚至下降 , 收效甚微 。近几年来 , 鱼价低迷 , 而塘租、饲料、人工、水电等成本逐年增加 , 许多的养殖户面临着上述养殖户同样的困惑和窘境 , 养殖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已经成为较多养殖户关注的热点 。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 , 一味依靠养殖新品种来增加效益的办法已经不再奏效了 , 而常规鱼类养殖 , 如草鱼、罗非鱼、大头鱼、扁鱼、鲫鱼等 , 也不一定无利可图 , 主要是看日常管理技术能否跟上 , 那么对于常规鱼类养殖的养殖户 , 怎么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呢?“四好”养殖模式是根本的出路 。苗种苗种繁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养殖工程 , 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 , 目前种苗生产有利可图 , 且利润相对较高 , 特别是名特优品种的苗种 , 效益更加可观 。因此 , 大大小小的苗种场都挤了进来 , 也都打着优质种苗的旗号 。苗种质量差异大 , 导致养殖效果不佳的例子比比皆是 , 如黄颡鱼、罗非鱼等单性化程度低 , 养殖过程个体差异大 , 产量不高 , 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的表达 。例如 , 在苏北主养鲫鱼的地区 , 近年来孢子虫病爆发严重 , 从09年初调查情况看 , 当地苗种中80%的客户池塘感染了孢子虫 , 死亡率在60-80% , 损失严重 。广东顺德、南海也有不少养殖户的黄颡鱼年底干塘时 , 出现规格达到半斤和不到一两个体差别悬殊的情况 , 此外 , 在中山、顺德等地 , 草鱼爆发白鳃病、出血病等问题已近似常态 。好的苗种一般要求要有:摄食能力强 , 消化生理机能好 , 生长速度快;苗种不携带任何病原体 , 抗病力强;种质纯正 , 抗逆性好;规格整齐 , 成活率高等优点 , 且要求成鱼在外观形态上 , 还具有体色近野生 , 体长背宽个体大等商品性状 。管理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 , 单位面积内的饲料投喂量也不断增加 , 饲料残饵和鱼类粪便大量积累 。研究表明 , 投喂的饲料中约有80%的含氮有机物没有被利用 , 以有机碎屑和粪便的形式残留在底泥或水体中 , 而这些有机物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 , 分解生成小分子肽类、氨基酸 , 以及无机盐如氨氮、亚硝酸盐等 , 分解过程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为了提高单位产量 , 饲料投喂量不断增加 , 残饵、粪便的量也增加明显 , 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及时分解有机物 , 必然导致塘底长期处于缺氧的环境 , 对于鱼类生长极为不利 , 但这将滋生大量的病原菌态漏、寄生虫等病原体 , 诱发疾病的发生 。因此 , 高密度高投喂量的情况下 , 需要人为的改变旁搜池塘的环境——科学的水质底质管理 , 如在养殖水体中人为投入增氧剂辅助增氧 , 或添加分解有机物的细菌 , 加速水体和塘底中有机物质分解 , 及时分解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 , 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及时吸收利用 , 保持池塘营养物质的良性循环 。养殖过程中 , 饲料的过量投喂或投喂不合理 , 导致饲料没有充分利用直接排泄出体外 , 造成浪费;而投喂量过少 , 鱼摄食不饱 , 没有足够的营养来满足生长 , 生长速度将减慢 , 饲料系数升高 。因此 , 科学的水质调控和合理的投喂方式非常重要 。1、好的水质管理好水的理化指标:生物量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20-120毫克/升 , 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升;营养指标:有效氮为1-2mg/L , 有效磷为0.1-0.5mg/L , 氮磷比5-12∶1;透明度指标:池塘为20-40cm;水色:色泽鲜亮 , 有光泽 , 以茶色、茶褐色、草绿色、亮绿色为宜 。浮游植物以硅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团藻目种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以轮虫为主、存在一定量枝角类 。水质管理要点:以预防式管理为主 , 防止水质恶化 , 及时处理异常水质发生;坚持长期调水 , 以海联科101+102搭配使用的方式 , 每月调水2次 , 高温或高密度下 , 可适当减少每次的用量 , 而增加使用频率;坚持底质改良 , 避免有机质在塘底积累耗氧 , 保证水体溶解氧充足;坚持晴天中午增氧机的使用 , 减少肥料使用;选择高档优质饲料 , 减少饲料残饵浪费破坏水体 , 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控制放苗的密度 , 避免密度过大 , 投料过多;及时起捕 , 减少鱼类的压塘情况(顶塘) , 降低池塘溶解氧负荷;减少杀虫杀菌次数 , 每月使用不超过一次 , 避免药物对水体的破坏;严禁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2、好的投喂管理饲料档次选择:选择优质饲料 , 保证鱼类的营养需求;投喂原则:看鱼投喂 , 有鱼多投 , 没鱼少投 , 保证七八成鱼吃饱吃好 , 避免饲料浪费;根据季节天气投喂 , 冬春季节天气多变 , 晚上投喂宜早不宜晚 , 宜少不宜多;夏秋季节温度高 , 鱼类对饲料消化吸收速度加快 , 生长速度快 , 可通过增加投喂次数来增加投喂量 , 不宜一次投喂过饱;投喂节奏:开始慢投 , 抢料凶猛时适当加快 , 鱼群开始离去时 , 投喂放缓;投喂频率:视天气情况而定 , 一般天气好时 , 投喂次数保持在2次以上;品种搭配在养殖生产中 , 有些人采用单养精养的形式 , 有些人采用粗放养殖 , 也有部分采用鱼虾混养、鸭鱼混养、猪鱼混养等的形式;投放的规格、密度也不完全一致 , 如草鱼成鱼养殖而言 , 在单养精养的情况下 , 草鱼种的放养密度从800-1500尾/亩不等 , 起捕的形式也各不相同 , 有一次投放一次起捕 , 一次投放分批起捕 , 轮捕轮放等多种形式 。在盈利水平上 , 更是千差万别 , 因此 , 需要一个较为合理的放养、投喂、过程管理和起捕相结合的养殖模式 。一般而言 , 放养模式是根据当地养殖水平和市场来决定的 。如草鱼养殖 , 水面积在10-20亩 , 可在上一年12月至年初3月 , 投放足量的小规格草鱼种(8-10尾/斤) , 一般达到了1200-1500尾/亩 , 在当年7月份左右起捕达到上市规格的草鱼(一次起捕量约占总投放数量的20%) , 同时回补相等数量的小规格草鱼种;对于投放规格较大(2-3尾/斤) , 可适当降低密度(800-1000尾/亩) , 每次起捕总数量的30% , 同时回补相同数量;均采用轮捕轮放的模式 , 充分发挥头鱼的生长速度优势 ,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料系数 , 提高产量的同时 , 利用卖鱼后的间歇期 , 加强对塘底的处理 , 减少长期存塘带来的风险 。不同品种的鱼类生活的水层不同 , 如鳙鱼和白鲢主要生活在中上层水体中 , 以摄食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为主 , 此外 , 鳙鱼还能摄食部分有机碎屑 , 如投料台周边的粉料 , 对改善水体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鲫鱼生活在底层中 , 以摄食底层中的有机碎屑为主 , 可以较好的利用塘底的有机物;在草鱼养殖中 , 搭配混养这些品种一方面能够调节水体 , 保持水体处于稳定 , 减少塘底淤泥沉积 。搭配混养不仅不会增加草鱼的饲料系数 , 在坚持调水的基础上 , 轮捕轮放 , 大头的产量可达到250-400斤/亩 , 白鲢产量300-400斤/亩 , 鲫鱼产量也可以达到250-300斤/亩 , 对增加单产效益效果明显 。此外 , 根据市场不同 , 可适当投放适量的黄颡鱼 , 而鲤鱼由于其摄食量大 , 饲料系数高 , 单价低 , 经济效益差 , 且在养殖中喜欢搅动塘底 , 引起水体浑浊 , 不利藻类生长 , 且其在池塘中能够自繁 , 一般不搭配投放 。饲料每种鱼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会出现差异 , 如畜禽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水产动物需求较低 , 而对糖类的利用相对较高 , 饲料配比多采用高能量而低蛋白 , 而鱼类作为变温动物 , 优先利用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 , 对蛋白质需求较好 , 对糖类利用较差 , 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对糖类的利用率更低 , 因此 , 鱼类饲料的蛋白含量较高 , 糖类的比例相对较少 。如果在生产中采用畜禽饲料如鸭料、猪料喂鱼 , 而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是一定的 , 摄入低蛋白质的饲料用于满足生长需求 , 必然需要摄食消耗更多的饲料才能够保证生长的需要 , 而在饲料的消化吸收整个代谢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 畜禽动物以消耗糖原的形式来满足能量供给 , 而鱼类则以消耗蛋白质作为代价 , 相比之下 , 摄食低蛋白质饲料虽然一次性让鱼类饱食的成本减少了 , 但生长速度减慢了 , 为了达到与投喂高档料一般生长速度 , 需要增加饲料投喂量 , 而造成的饲料浪费量较多 , 且蛋白质的利用率并没有提高 , 反而降低了 , 势必增加饲料成本 , 长期使用对水质的影响也较大 , 增加发生疾病的风险 。饲料在水体当中 , 必然发生一定的溶失 , 导致部分易容的营养成分的流失 , 故而饲料在水体当中存在的时间越长 , 溶解的成分就可能越多 , 因此 , 选择的饲料在粒径的大小和适口性等方面很重要 。饲料粒径过大 , 鱼摄食不了 , 需要泡软了才能摄食 , 就会流失部分的营养物质;而饲料过小 , 相对表面积越大 , 在水体中溶解就越快 , 同样不利于鱼类的摄食 , 而饲料的档次低 , 适口性差 , 鱼类不喜欢摄食 , 那造成的损失就更严重了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养殖阶段来选择饲料 , 不能一包料到底 。此外 , 在投喂速度上 , 需要尽可能放慢投喂速度 , 减少浪费 。总而言之 , 常规鱼类养殖也好 , 名贵鱼类养殖也罢 , 在养殖技术上需要综合的管理——即“四好”养殖模式:从苗种和饲料选择、水质和投喂管理、合理搭配、及时放苗并起捕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 。【水野驯繁字 水繁水产】
水野驯繁字 水繁水产

文章插图
遗传学在水产繁育中的作用水产遗传育种;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过去的几十年 , 水产养殖日益成为全世界 , 特别是发展;水产生物的遗传育种研究一直是水产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因素:;1、缺乏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遗传改良新品种(品;2、病害问题;3、生态环境问题;4、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二、水产养殖生物遗传改良的进展和成就;水产养殖生物遗传改良现状:;据挪威著名的遗传学家水产遗传育种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过去的几十年 , 水产养殖日益成为全世界 ,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水产养殖是渔业的重要组成 。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 , 2014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 , 比上年增长4.5% 。其中 , 养殖水产品产量4762万吨 , 增长4.9% , 捕捞水产品产量1688万吨 , 增长3.5% 。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74:26 。可以预见 , 随着水产业的发展 , 水产养殖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例会更高 。水产生物的遗传育种研究一直是水产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答慎工作之一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的发展 , 水产遗传育种研究的范围和采用的技术手段不断扩展和提高 。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 , 现代生物学技术已使人们可以从更宽、更广的角度来解析和认识水产生物的遗传特征 , 进而使从宏观到微观的遗传调控成为现实 。新中国成立以来 , 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围绕培育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经济水生生物优良品种这一核心目标 , 在相关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 为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因素:1、缺乏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遗传改良新品种(品系)2、病害问题3、生态环境问题4、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二、水产养殖生物遗传改良的进展和成就水产养殖生物遗传改良现状:据挪威著名的遗传学家Dr. Gjedrem Trygve 研究,世界水产养殖产品只有1-2%来自遗传改良的养殖品种 。在挪威 , 超过90%的养殖鱼类是遗传改良品种 , 生产的鲑鱼和虹鳟在国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 。世界上遗传改良的水产养殖新品种主要有:鲤鱼: 20多种 , 鲑鳟鱼:10多种 , 鲟鱼: 1种 , 罗非鱼: 3~4种 。现在中国水产养殖品种达到150余种 , 包括鱼、虾、贝、藻和其它生物 。然而 , 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系统的遗传改良 , 据李思发等研究 , 就水产养殖品种而言 , 我国大约只有10%的养殖品种是经过遗传改良的 。我国只有16.5%的水产养殖产量是从养殖改良的新品种获得的 。我国水产养殖遗传改良率17% , 良种覆盖率50% 。(渔业局领导报告中摘录) 。经农业部批准 , 适合在我国推广养殖的新品种(品系)大约有60多个 , 其中鲤鱼就有多个新品种 , 但是 , 新品种占产量的比重不尽相同 , 一些新品种只是在有限的地区推广 。目前 , 61个品种通过审定 , 17个真正通过遗传改良和选育 。我国主要的遗传改良水产养殖新品种: 鲤鱼:17种 , 金鱼:6种 , 海藻:3种 , 团头鲂:1种 , 对虾:1种 , 鲍鱼:1种 。过去的十多年里 , 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和发展计划(863), 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项目的支持下 , 水产养殖品种的遗传改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传统育种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新手段已经在水产养殖新品种(品系)的培育中得到应用 。水产养殖生物遗传育种成果:1、选择育种 。性哗举滚状定向筛选是遗传育种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如何快速高效地筛选出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水产品种 , 一直是水产科学的工作重点 。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 选择育种已从单一的传统选择育种模式发展为多元化的选择育种模式 。选择育种主要有四个方面 , 传统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和单性控制育种 。传统选择育种 。传统选择育种是鱼类遗传育种的经典方法 , 也是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从某个或多个群体中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个体或群体 。鱼类选择育种的常用方法有群体选育法、家系选育、亲本选育和综合选育等 。运用家系选择、混合选择或家系选择结合混合选择等手段 , 经多代人工选育 , 培育出了兴国红鲤、荷包红鲤、彭泽鲫、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德国镜鲤选育系、散鳞镜鲤、乌克兰鳞鲤、团头鲂浦江1号、万安玻璃红鲤、中国对虾“黄海1号”、墨龙鲤、道纳尔逊氏虹鳟乱余、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等品种或品系 。中国对虾的选育:1997-2004年,改良中国对虾生长特性的混合选育进行了7代 。经选育群体的平均体长增加8.40%, 平均体重增加26.68% , 成活率大大提高 。从1998年起, 中国对虾抗WSSV系选育做了大量工作 。从WSSV病毒严重感染 , 引起大部分虾死亡的虾池收集存活个体作为抗WSSV 病毒选育的对象 。经选育 , 成活率提高30%以上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分子标记是DNA分子水平的标记 , 它是 DNA 水平上遗传多样性的直接反映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 目前已形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DNA扩增指纹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简单序列重复标记、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序列特异性扩增区域标记等多种分子标记技术 , 并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或品系的鉴定、基因的鉴定与克隆、遗传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分析、杂交优势的预测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多个领域 。运用AFLP, RFLP, SSR, mtDNA, microsatellit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育种材料的分子信息收集和分析 , 根据标记的遗传规律 , 确定经济性状遗传标记的遗传图谱 , 使选种育种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得到很大提高 。在中国 , 科研工作者们构建了鲤鱼不同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 , DNA耐寒和肌纤维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被相继定位 , 并且以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为基础成功的构建了鲤鱼基因组物理图谱 。另外 , 草鱼、团头鲂、红鲫、银鲫、半滑舌鳎等鱼类的BAC文库已经构建 , 为物理连锁图谱的构建提供了保障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 。随着部分模式动植物全基因组的破译 , 基因组信息潜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价值已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世界范围内 , 已有多国政府或民间组织相继启动了其地区的农业特色生物的基因组计划 , 其中就包含了许多水产动物 。在基因组破译的基础上, 利用遗传连锁图谱和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 探索与生长、性别、抗病等性状相关的基因在遗传连锁图谱上的具体位置 , 探索和设计数量性状的DNA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技术路线已成为大家关注的内容 。在鱼类全基因组测序方面 , 模式鱼类斑马鱼、青鳉、河鲀、绿河鲀和三棘刺鱼以及经济鱼类尼罗罗非鱼、剑鱼、斑点叉尾鮰、虹鳟、大西洋鲑、欧鲈、和大西洋鳕等的全基因组序列相继被破译 。自2010年以来,我国相继宣布破译了半滑舌鳎、太平洋牡蛎、大黄鱼、橙点石斑鱼、鲤和牙鲆的全基因组序列 。单性控制育种 。雌雄异体动物的雌雄个体之间在外部形态或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作为物种资源丰富的鱼类 , 许多种类的雌雄个体间存在着明显的生物学性状的差异 , 诸如个体大小、体型、体色、生长率、成熟年龄、繁殖方式等 。因此 , 人们可以通过性别控制来进行优势单性群体的养殖 , 获得较高的效益 。2、整合育种整合育种方法包括利用杂交(近缘杂交和远缘杂交)、静水压、秋水仙素处理等生物、物理及化学方法 , 获得杂交、多倍体等变异个体的方法 , 其本质是在后代中形成遗传物质改变的个体 , 远缘杂交、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都涉及到对受精卵或者配子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倍性进行遗传改变和整合 。核移植、生殖干细胞移植和生殖细胞移植等涉及到遗传物质的重组 , 也可以归纳到整合育种 。通过远缘杂交不但可以形成具有杂交优势的品种 , 还可以形成两性可育的二倍体杂交品系或者四倍体鱼品系 , 甚至培育出新的物种 。杂交育种 。鲤鱼不同品种间的杂交 。产生的杂交种:丰鲤(兴国红鲤♀×散鳞镜鲤♂) , 荷元鲤(荷包红鲤♀×元江鲤♂) , 岳鲤(荷包红鲤♀×湘江野鲤♂) , 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 , 颖鲤(散鳞镜鲤♀×鲤鲫移核鱼F2♂) , 三杂交鲤(荷元鲤♀×散鳞镜鲤♂)等 。育成了建鲤和松浦鲤两个品种 。以荷包红鲤与元江鲤杂交后代作基础群 , 结合家系选育 , 系间杂交及雌核发育技术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新品种 。具有生长快、体型体色优、肉质肉味好、饲料转化率高、性温顺易驯养易捕、适应性抗病力强、适宜全国各地多种方式饲养等优点 , 明显优于国内现有鲤鱼和国外引进品种 , 能普遍增产30%以上 。已推广苗种50亿尾 , 推广面积超过60万公顷 , 年产量达100万吨 , 约占全国鲤鱼养殖总产量的50% , 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鲤鱼养殖品种 。罗非鱼不同品种间的杂交产生全雄和杂种“双重”优势:奥尼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福寿鱼: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 。多倍体育种 。人工诱导三倍体/四倍体鲤鱼 , 鲫鱼 , 牡蛎 , 扇贝 , 对虾 , 珠母贝 。湘云鲤和湘云鲫 。应用细胞工程与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综合技术 , 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状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 , 并以此四倍体鱼同二倍体鱼杂交 , 成功地培育出不育的三倍体鲫鱼(湘云鲫)和三倍体鲤鱼(湘云鲤)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异育银鲫 。异育银鲫是用方正银鲫为母本 , 兴国红鲤为父本人工杂交而成的异精雌核发育子代 。方正银鲫是营天然雌核发育鱼类 , 其卵被兴国红鲤的精子激活 , 产生雌核发育后代 。这种用异源精子受精并对子代具有生物学效应的雌核发育 , 称为异精雌核发育 , 子代简称 “异育银鲫” 。异育银鲫具有杂交优势 , 食性杂、生长快 , 生长速度比鲫快l-2倍以上 , 比方正银鲫快34.7% 。当年繁殖的苗种 , 养到年底 , 一般可长到0.25公斤以上 , 经济效益显著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荧光斑马鱼 。新加坡国立大学成功地将从水母中分离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从海葵分离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斑马鱼的受精卵中 , 获得了能稳定遗传的发荧光的斑马鱼 ,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目前这种转基因观赏鱼已获准在美国销售 , 也是唯一成功商品化的转基因鱼 。三、水产遗传育种的特点及对应建议水生生物遗传育种的特点:优点:1怀卵量大;2变异范围广, 尤其是形态上的变异;3分布范围广(地理种群);4生命周期短 (虾, 藻等)等 。缺点:1实验室里不易保存;2人力、物力和财力花费大;3繁殖周期长 (鱼类和一些贝类);4野生产卵群体的影响;5遗传力低(如:抗病力)等 。水产遗传育种的建议1、观念更新 。许多水产养殖工作者坚持用野生或驯化的产卵群体繁殖苗种 , 忽略了实际的负面影响 。政府机构 , 特别是不同层次的渔业管理机构需要提高对水产养殖生物遗传育种重要性的了解 。2、管理体制创新 。按照最新形势和技术的发展 , 现存的水产养殖生物品种改良管理体制需要改进、提高和改善 , 以更有效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3、技术创新选择育种技术 。选育是公认的有效育种手段 。获得范围更广的遗传变异;准确估算育种值;多性状改良 。杂交 。一项传统而有效的利用杂交优势的技术 , 例如水稻和玉米 。要点是选择合适的用于杂交的品系或系 。简单地选择一些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的种群进行杂交 , 或不同的品种之间简单的杂交 , 不能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 。杂交形成的杂种优势是暂时的 , 很容易在后代中失去 。近交 。近来来 , 近交已经引起水产养殖品种经济性状的显著衰退 , 象北方养殖的大菱鲆, 南方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等 。隐性基因的纯合和有害基因的效力是导致近交引起遗传衰退的主要原因 。在一个育种方案中, 应将近交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 否则 , 获得较高的遗传改良效果的目标就会大大缩小 。传统方法结合生物技术 。对于传统的育种方法 , 生物技术不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途径 , 比如选择育种 。但是 , 生物技术能够用来使育种方案更有效 。例如:基因图谱 , 对于用分子辅助选育改良遗传力低的遗传特性有潜在的作用 。四、水产养殖生物遗传育种的发展前景随着DNA标记技术和水产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 这些技术逐渐的应用在分子分类学 , 群体遗传学 , 进化生物学 , 分子生态学 , 海产品安全监测等方面 , 这将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将传统的选择育种 , 杂交育种和新的生物技术结合起来可状得适合水产养殖需要的最佳基因型 。初步的实验表明综合方法具有巨大滞力 , 例如用个体选择和杂交育种 , 遗传工程和选择 , 遗传工程和杂交育种 , 所有的这些组合比单一的要更有效 。为了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现在进行遗传改良是一个大好机会 。随着水产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和野生群体的过度捕捞 , 要想增加水产品的产最就需要更多的管理工具和措施 。遗传改良在所有管理工具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加 , 如果合理的使用遗传改良 , 对提高水产品的产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针对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 水产遗传育种学科领域将紧密围绕水产养殖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产业发展的主线 , 在新品种繁育技术以及良种产业化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集成和创新 , 突破杂种优势利用、倍性育种等技术瓶颈 , 实现我国主要水产动植物育种技术的新突破 , 不断提高育种效率和定向育种水平 , 强化优质、高产与抗逆等性状的协调改良 , 创造出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水产育种新材料 , 选育出高产优质新品种 。通过水产新品种繁育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 , 推动和引导我国主要水产品种加速向优质化、专用化、高效化发展 。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遗传改良的水生生物 , 培育和养殖遗传改良的新品种(品系)是水产养殖向成熟产业前进的标志 。这些工作的落实 , 将全面构筑我国主要水产育种创新体系 , 整体提升我国水产育种水平 , 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从水产养殖大国向水产养殖强国的转变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