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型创业,生存型创业


投资型创业,生存型创业

文章插图
陈姚(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 照片由本人提供
对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或毕业生的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本质上更多的是“机会主义创业” 。即创业活动主要从事追求商机,而不是“生存创业”从事解决就业和温饱问题
制约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两大障碍是资金和经验不足
从风险投资融资来源来看,从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来看,近年来调查比例最高的是自有资金,大学生对政府、学校和社会的财力利用率相对不足,更多依靠个人渠道积累风险投资 。
缺乏创业经验和指导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第二大障碍 。缺乏创业指导,包括创业导师辅导、创业政策咨询、创业管理咨询等一系列问题
调查发现,22.4%的高校创业者最希望高校制定“创业、计学分”的创业政策,以缓解学业压力,20.4%的高校创业者希望“实验设备对学生开放”,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为学生提供创业帮助 。
…………………………………………………………
最近发布了2018年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 。从2016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每年都会编制出版《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 。报告撰写团队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在全国10多个城市和数十所高校进行调研访谈 。2018年,调查覆盖了全国331所高校的23000多名大学生,其中非创业大学生有效问卷22837份,创业大学生有效问卷686份 。2018年的报告综合了过去三年这项全国性创业研究的结果 。
报告反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共同探索了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和方向 。
一、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调查与趋势概览
(一)大学生创业意愿持续上升 。在2016年至2018年的调查中,近90%的大学生表示考虑过创业 。近三年来,表现出较强创业意愿的学生分别占18.1%、26.2%和27%,呈逐年上升趋势 。因此,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创业意愿强的学生不断涌现,促进了大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 。
(二)大学生的创业水平不断提高 。对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或毕业生的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本质上更多的是“机会主义创业” 。也就是说,创业活动主要是从事追求商机,而不是为了解决就业和温饱问题的“生存型创业” 。问卷中相关的个人选择主要包括“自由独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实现个人理想”、“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社会、创业报国”等 。具体而言,从事“机会主义创业”的企业家比例从2016年的73.2%上升至2018年的77.3%,而“生存型创业”的比例从26.5%下降至22% 。在2018年的调查中,30.9%受访的大学创业者表示,创业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大多数大学创业者的动力 。对比创业者的职业特点可以发现,2018年,52%的高校创业者跨行业创业,6.7%的人跨三个以上行业工作过 。说明很多大学生创业是建立在不断尝试的基础上的最佳选择 。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创投融资来源看,从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来看,几年的调查占比最高的均为自有资金,大学生对政府、学校和社会的资金资源的利用率相对不足,更多还是依靠个人途径积攒创业资金 。
2018年认为“资金缺乏”学生的比例略有提升,再次证明了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程度和获取的相对难度,显示出我国现阶段的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还非常不完善 。缺乏创业经验和创业指导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第二大阻碍因素 。缺乏创业指导,包括了如创业导师辅导、创业政策咨询、创业管理咨询等系列问题 。在2017年的调查中显示,占比31.1%的资金问题和占比22.4%的团队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创业者最终创业失败的主要因素;2018年的调研数据显示,资金问题(占比39.2%)、技术问题(占比17.2%)、管理不善(占比14%)和团队问题(占比13.3%)是导致创业创业失利的主要原因 。
(四)大学生创业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2018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的特色报告着眼于女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这也是首次在全国层面开展女大学生创业研究 。调研显示,从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水平来看,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一般女性群体相比还是相对较高,并且呈现内在驱动性,只有16.1%的女大学生从来没有想过创业 。然而与男大学生群体相比,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仍然较低 。男大学生创业者选择将个人理想作为创业动机的比例为36.9%,但女大学生这一比例仅为24.8%,男大学生创业的内在驱动力占比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说明男性大学生创业者的动机情怀性更加显著,女性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具有更强的务实性,创业性别角色的差异在女大学生中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着 。
通过对比女大学生和男大学创业者的行为,我们也看到女大学生创业行为呈现独特的特点 。概括来说,和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机会识别能力较低、商业模式思考较少、运营方面在销售额和估值方面较弱,创业障碍方面对创业指导需求较高 。同时,女大学生创业者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的融资表现优于男性,但扩张期落后于男性,因此女大学生感知到的创业障碍方面对资金的障碍感知较低 。
二、当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面临挑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性不足,部分高校局限性较大 。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还有高校并未实质性的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还定位于部分学生、部分教师和部分教学活动,教育教学开展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例如2018年调查所覆盖的大学生中有11.2%认为所在学校没有开展创业教育,54.6%认为所在学校的创业教育开展很少 。同时,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把创新创业教育局限在几门创新创业课程、几次实践环节或商业企业的创办等情况还非常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盲目鼓励学生脱离课堂学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些大学生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过早地创业实践,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同时,顶层设计不足或者设计不合理,组织机制和主体责任分工不明确,不能有效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并制订最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政策和机制 。调查发现,22.4%的大学生创业者最希望高校制定“创业算学分”的创业政策,以减轻学业压力,20.4%的大学生创业者希望“实验设备向学生开放”,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为学生提供创业帮助 。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创新创业教育的缺乏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在调查中,高达65.8%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其所在院校尚未开设或很少开设创业类课程,说明近三分之二的学校尚未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这种专创教育“两张皮”情况,其严重性和危害性是比较大的 。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去有效依托学校传统学科优势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各搞一摊或低水平的重复,也无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化、学科化 。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无法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无法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也会最终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立德树人工作的实质性推进,与最前沿的需求相脱节的只会降低人才培养质量 。
(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生态性不足,文化氛围亟待提升 。综合调查情况来看,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脱节还是比较严重,难以形成有机互补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教师和学生都有将创业培养与就业相对立的倾向,就业创业观念缺乏合理的统筹和引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高校内部难以得到全员关注,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亟待提升 。
例如,关于创业实践教育方面的调查中,62.8%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其所在院校尚未开设或很少开展创业实践类培训 。而在关于高校创业文化的调查中,有48.2%的高校创业氛围正在形成,17.1%的高校创业氛围浓厚 。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不少在校生和大学生创业者觉得自己所在院校的创业氛围低迷,学校所提供的与创业相关的课程、活动少 。如何加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
总的看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成绩喜人,但同时也确实需要进一步持续努力,用更深入的改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这些调研结果能够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注和支持 。
【投资型创业,生存型创业】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