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财经6月12日电 (左雨晴)今年咖啡话题有点“热”|讨好新生代,巨头跨界的尽头是咖啡?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财经6月12日电(左雨晴)今年咖啡话题有点“热” , 似乎印证了这个原本象征“小资情调”的舶来饮品 , 正越来越向大众生活普及 。 近日 , 继李宁之后 , 华为申请注册咖啡相关商标 , 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
前有中国邮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同仁堂、万达、狗不理跨界咖啡 , “不务正业”卖咖啡似乎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 但副业千千万 , 各行各业的大佬们为何偏偏看中了这杯咖啡?
“店中店”开拓社交场景
华为申请注册的商标“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 实际上出自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之口 。
在任正非看来 , 咖啡的价值所在 , 是咖啡厅 , 是一个可以交流的社交场所 。 “喝咖啡坐在一起聊天 , 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井喷 , 有些你没有想明白的 , 突然就有人一下给你点破了 。 他无心插柳 , 你成荫了 , 这就是咖啡投资的价值 。 ”
中新财经注意到 , 众多行业巨头跨界营销咖啡时 , 都注重线下场景的打造 。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财经6月12日电 (左雨晴)今年咖啡话题有点“热”|讨好新生代,巨头跨界的尽头是咖啡?
文章图片
资料图:坐落在厦门国贸大厦一楼的邮局咖啡店 。 李思源摄
例如 , 今年3月落地厦门的中国邮政“邮局咖啡” , 就开在办理邮政业务的柜台旁 。 其店面装潢与邮局柜台浑然一体 , 店内还摆放有各种邮政文创产品 。 李宁开设的“宁咖啡”同样是店中店设计 , 顾客在店内消费满一定数额即可获赠一杯咖啡 。
这样的设计不仅节约店铺成本 , 而且高价低频产品与低价高频产品相互搭配 , 也达到了双向“引流”的目的:自有品牌与咖啡碰撞带来的话题度 , 让众多消费者前来慕名打卡的同时 , 感受品牌文化;而原本的客户群体 , 也会在咖啡消费中提升品牌体验度 。
定位年轻群体咖啡击败奶茶?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新财经表示 , 不管是来自哪个行业的巨头企业 , 其跨界营销的目的都是为了讨好新生代 。
“新生代成为主流消费群体后 , 其消费思维跟消费行为决定了品牌未来的兴衰 。 因此 , 如何让品牌年轻化 , 如何增加新生代的品牌粘性 , 是所有品牌方战略布局的出发点 。 ”
然而 , 与客群更加年轻化的奶茶相比 , 为何被选中的是咖啡?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财经6月12日电 (左雨晴)今年咖啡话题有点“热”|讨好新生代,巨头跨界的尽头是咖啡?
文章图片
资料图:北京市一家“同仁堂知嘛健康”店内 , 顾客或坐饮咖啡饮料 , 或选购健康食材 。 中新社采访人员侯宇摄
有业内人士指出 , 品牌跨界要注重品牌调性的适配 。 随着中国消费者饮食观念发生改变 , 咖啡不仅拥有年轻化消费群体 , 更迎合了大众健康消费的需求 。
艾瑞网发布的《咖啡行业七大风向》显示 , 目前我国现制咖啡在整体咖啡市场中虽占比较低 , 但增速明显 , 90后成为现制咖啡的主力消费群体 。
此外 , 年轻群体还赋予了咖啡多种功能性需求 。 除口味多元化外 , 减脂燃肥、健康养生也成为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 。 这与李宁、同仁堂等一众品牌的形象定位不谋而合 。
万亿市场蓝海“门外汉”不在乎盈利?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3817亿元 , 预计行业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 , 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 。
与逐渐成熟的新式茶饮市场不同 , 目前国内传统咖啡品牌中 , 星巴克虽仍占市场份额优势 , 但近期饱受负面形象困扰 , 而“起死回生”的国牌瑞幸咖啡才刚刚扭亏转盈 , Manner、TimsCoffee等仍在角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