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上海科技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大四学生于浩源近日带着这份精彩的“创业成绩单”回到校园继续深造 。
很多人好奇 , 键盘和触摸屏正在逐渐取代手写 , 这似乎是“过时”的普通墨水 。为什么这个95后大学生“逆袭” , 一下子就吸引了50多万“00后”粉丝?
于浩源的回答很简单:“中国风”的创意墨水带来独特的写作体验 。他开发的彩墨不仅价值高 , 而且有“故事”:指独特的意象 , 或“重刻”古诗词 , 或来自历史长河中的特定场景 。创意墨水让更多人在写作的同时放松释放压力 , 收获写作带来的愉悦和“治愈感” 。
文章插图
彩墨内有乾坤:不仅“高颜值” , 还可以喝
《芊芊之金 , 犹影沉壁》 , 《岳阳楼记》描绘月影 。在于浩源开发的彩色墨水中 , 有一种墨水叫“神笔” , 它能让作家在白纸上书写或画出一个蓝绿色的夜晚 , 不时闪闪发光 。
文章插图
以“中国风”为主题的彩色墨水不仅色彩丰富 , 书写流畅 , 而且带来视觉享受 。更有趣的是 , 彩色墨水闻起来很香 , 甚至可以饮用 。在去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上 , 由于浩源开发的“六色诗香”油墨赢得了众多文化创意企业的青睐 。
文章插图
共有22项国家级专利 , 看似普通的墨水其实蕴含着干坤 , “高价值”来自扎实的技术创新 。
乍一看 , 它是一种颜色的墨水 , 但当它落在纸上时 , 它可以一笔写两种颜色 。谈到彩色墨水的精妙之处 , 于浩源告诉采访人员 , 为了使墨水具有色彩梯度、金属光泽和良好的水溶性 , 不仅要研究墨水的生产工艺 , 还要自主开发专用于彩色墨水的书写纸的制备工艺 , 便于吸墨的滴瓶 , 包括能充分发挥彩色墨水最佳性能的钢笔 。
“我从小就很喜欢化学 。我在家里开了一家工厂 , 对生产也略知一二 。”2015年 , 于浩源考入上海科技大学后 , 依然保持着对水墨的小爱好 , 于是成立了“兴模”社 。从一开始在宿舍“折腾”自己 , 到后来寻找化学老师的合作 , 于浩源一直专注于用技术创新升级墨水 , 配合纸、笔等书写工具 , 从而为墨水添加了金属光泽、色谱、色调梯度、氧化梯度、闪光、香气等六种不同的“属性” , 赋予其新的书写乐趣 。
目前 , 于浩源已与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科学实验中心签订研发协议 , 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高校实验室合作 , 先后研发出数千种配方 。
“除了创造彩色墨水独特的视觉、嗅觉和书写体验外 , 我希望继续利用新兴技术开发新产品 。”在一次采访中 , 俞渝源透露 , 他最近发展了多种所有制
-word" data-gid="20501013" qid="6595530971829769475">汽水、奶茶、咖啡等香气和质地的墨水 , 同时 , 他和团队也已开始开发“千色计划” , 即研制1000种不同颜色、气味和质感的墨水 , 并为每个客户提供专属定制款 。
文章插图
95后团队 , 想做最懂00后的文创
好看又好闻的彩墨 , 消费主力军是?00后!可以说 , 正是“手账”文化在这代人中的流行 , 为小小的墨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
所谓“手帐” , 即在记事本上用文字、贴纸、手绘等形式记录心情 。在余昊源看来 , 正是“手账”文化助燃了一波传统文具的创新 , 也帮助他研发的彩墨迅速赢得了市场 。
“我们的客户集中在00后这个群体 。作为同龄人 , 我基于对他们喜好的了解 ,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了很多关于彩墨的研发灵感 。”余昊源最早推出的彩墨产品“沉璧” , 就来自于中学时代抄写古诗词的经历 。果然 , 一经推出就大获好评 。
文章插图
“我们这支95后团队 , 想做最懂00后的文创 。”从走红的国风墨水中获得启迪 , 余昊源觉得 , 从品牌的未来发展看 , 路径十分清晰:提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 建立人与自然间的情感连接 , 得到更多“玩家”的认可 。
之所以把消费者定位为“玩家” , 余昊源自有道理:书写不仅是一种表达 , 而且可以很好玩 。比如 , 他发现:不少没有接受过绘画训练 , 零基础起步的年轻人 , 非常渴望在自己的手账本上配上精美的插图 , 玩出新花样 。因此 , 他新近研发了一种印刷覆盖工艺 , 让无绘画基础的消费者也可在卡片纸上轻松创作精美的水彩图案 。
抓住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叉点 , 创业项目备受关注
“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 , 发掘同龄人的兴趣和需求 , 一举抓住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叉点 , 确实非常有吸引力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副院长徐琳 , 从一开始就很看好余昊源的创业想法 。在她看来 , 这个创业项目之所以成功 , 是因为抓住了两个关键点:其一 , 流淌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的文化自信 , 使得他们发自内心地喜爱、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其二 , 手写的文字比千篇一律的印刷品更有生命力 , 在记录和传承的过程中 , 文化的魅力更加彰显 。
正是在她的帮助下 , 余昊源在创业初期就得到了学校场地、资金以及创业政策指导等一系列支持 。
2015年入学的余昊源 , 一度休学两年专心创业 , 今年才大四毕业 。“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 每发现一个有想法、想创新的学生 , 我们都会鼓励他们多尝试 , 给予他们自由生长的土壤 。”徐琳告诉采访人员 , 像余昊源这样在大学在读期间就萌发创业想法并付诸行动的学生每年都会冒出一些 。由此谈及高校创业教育 , 她说 , “目标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去创业 , 而是重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从创业生态看 , 多样的学科设置和多元的成才模式 , 每年不断革新的各项扶持政策 , 都有助于创意点子落地、生根发芽 。”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学生创业做什么好,创业小技巧】图片来源:均为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