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的意思?乌合之众比喻什么人


一、勒庞关于“群体”的定义
勒庞认为:不是随便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就是所谓群体,只有当这些人都具备了同一个心理诉求、有了相同的行动目标之后,才构成群体 。
群体也未必是同一时间汇集在同一物理空间的人 。当某个心理一致性形成后,那些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里的、各式各样的人,尽管没有面对面凑在一起,甚至相互之间都不认识,他们依然可以形成一个群体 。
某些被严格组织起来的人群,例如企业员工、军人、警察等等,也不属于勒庞认为的群体 。这些高度组织化的人群遵守确定的规则、接受严格的管理,并且有着清晰的分工,按照指挥理智行动,他们是理性而且冷静的,不具有勒庞所认为的群体心理特征 。
二、群体的三个显著心理特征
1. 低智力化
很多人一旦聚集起来,思维就会出现非理性、简单化、缺乏常识和逻辑等一系列变化,呈现出“低智力”特征 。群体的智力水平,往往低于群体中个人智力的平均值 。
作者认为群体只乐于接受简单明了的号召和主张,不会去关心证据和论述,不进行理性分析判断,越是迎合人群基本需求的简单主张,越容易得到群体的支持 。由于这种智力下降,群体特别易于被暗示、被误导,会相信并传播荒诞不经的谣言,接受稀奇古怪的理念 。
2. 自信心爆棚、敢想敢干、肆意妄为
作为个体,人们在面对很多“胆大妄为”的事情时,不过是想想而已,有时候可能连想都不敢想 。一旦汇集成群体后,不但啥都敢想了,而且啥都敢干 。
这样的群体心理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群体人多力量大,众多个体被集中起来之后,大家倾向于相信什么都可以轻易实现;二是个体汇入群体后,减弱或消除了被惩罚的恐惧,即所谓“法不责众”——事情是大伙一块干的,没人敢对这么多人进行惩罚或报复,就算遭受惩罚报复,后果也是多人一起承担,所以个人不用担心 。
3. 情绪化、敏感化、急于行动
群体总是被情绪驱使,越激烈的情绪越可能收到群体的欢迎——群体往往更关注情绪和情绪表达方式本身,而不在乎背后的证据、事实或逻辑 。在激烈情绪的推动和传染下,群体非常敏感,并倾向于尽快采取实际行动,而不是只打嘴炮 。
三、群体的产生与变化发展
群体的形成,受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的影响 。
间接因素:一些观念、思想的长期渗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想法,使群体的诞生具备了思想基础 。
直接因素:一些激发群体情绪的突发事件,也就是导火索 。
导火索一旦点燃,就让散布在各处的人们瞬间感受到了相同的情绪,产生了心理上的统一性 。在群体领袖的带领下,群体可以被迅速动员,最后发展到直接采取大规模行动 。群体最初是在一个简单口号下动员起来的,他们追求的目标貌似明确——但实际上群体的行动经常“跑偏”,与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 。
尽管勒庞对群体充满批判,但他还指出:群体行为不能用简单道德批判去评价好坏 。群体本身无对错之分,它只是易于被引导和操控,且行动后果威力巨大 。
四、群体的领袖
群体的领袖有两种:一种是短期的,一种是长期的 。
短期领袖可以带领群体采取临时的明确行动,例如:率领球迷起哄、斗殴的带头大哥,挺身而出指挥抢险救灾的平民英雄等 。短期群体领袖的最大特点是,在面对困难和突发状况时,他们比群体里其他人显得更坚定、更狂热、更有献身精神,他们的行动能直接带动整个群体成员效仿、追随 。
群体的长期领袖则非常不同 。这种人很稀有,但他们的影响非常巨大,有时这种影响力在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后还能发挥作用 。
勒庞认为想成为群体的长期领袖,首先必须具备超强意志力,必须长时期内对自己的主张坚定不移,面对任何困境或危险都绝不更改信念——不仅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而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非得把墙撞塌了硬闯过去 。
勒庞认为领袖对群体的动员方式有三项要诀:断言、重复和情绪传染 。断言最容易被群体接受,重复可以让断言深入人心,情绪可以让更多人加入其中 。相比起理性证据,威望和名声对领袖更加重要 。
金句:
1. 一千个偶然聚集在公共场所的人,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根本不能算作一个群体 。
2. 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推翻了路易王朝,要求民主自由 。可是没过多久,还是这些群众,又兴高采烈拥护拿破仑当皇帝进行独裁 。
3. 群体因为会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 。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
4.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
【乌合之众的意思?乌合之众比喻什么人】5. 领袖的影响力,很小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提出的论据,事实上,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他们的名望 。对于这一点最好的证明是,一旦这些领袖不知因为什么威信扫地时,他们的影响力也会随之消失 。

乌合之众的意思?乌合之众比喻什么人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