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假装不造车( 三 )


而这也是华为在近些年来在不断强调全场景智慧战略布局的重要原因 。
而对于智能汽车 , 无论怎样想象其在未来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程度都不过分 , 随着技术的发展 , 它将很有可能成为人们的移动空间、办公空间、娱乐空间甚至是生活空间 , 无限融入人们的生活 。
而且 , 从智能电动汽车制造需要掌握核心数据的角度出发 , 留给华为造车的时间可能也已经不多了 。
因为在目前智能电动汽车竞争关键的领域 , 自动驾驶技术方面 , 数据也是保证该技术持续发展迭代的重要因素 。
特斯拉的高层AndrejKarpathy曾说 , “我们手上的真人驾驶数据集太管用了 。 事实上 , 驾驶员们每打一下方向盘 , 就是为数据加了一次标签 , 顺便还展示了在特定情况下该怎么开车 。 ”
对于华为来说 , 也需要让自己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大量应用车辆中去 , 否则华为即使有能力建设一条「自动驾驶高速公路」 , 但没有数据就相当于没有车流 , 不经济也不存在演进迭代的可能 。
华为想要拿到智能汽车方面的数据 , 理论上是可以通过与车企建立广泛而深度的合作来实现 。 但有实力的整车厂不愿意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的模式 , 而愿意与华为进行合作的车企实力本身不强 , 很难保证他们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
即使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的车企销量上去了 , 在竞争中取得了一席之地 , 但对于华为来说 , 风险也很大 , 毕竟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品牌 , 中间存在着太多的变数和不稳定性 。
2021年是智能车崛起的一年 , 根据车云网的数据 , 智能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了12% , 在当年的12月单月的渗透率则已接近20% , 一扫前两年的阴霾 。
而在部分业内人看来 , 2023-2025年可能是整个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 也就是造车行业中将从百家混战的春秋时期 , 进入到只有少数玩家留存下来的战国时期 。
这样看 , 留给华为造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华为假装不造车
文章图片
重演手机历史?
那么 , 华为会不会自己造车?
就在20年前的2002年 , 华为内部曾召开一场无线电会议 , 华为的前员工张利华当时在会上建议公司尽快开展手机业务 , 否则会失去这个巨大的市场 。 任正非听后拍着桌子怒吼道:“华为永远都不做手机 , 谁再说做就给我下岗 。 ”
当时的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 任正非怒吼之后没有人敢吱声 , 会议室鸦雀无声 , 张利华后来回忆说当时觉得自己可能要离职了......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 华为不仅亲自下场做手机业务 , 而且在余承东的带领下 , 到2019年华为手机业务的出货量做到了全球第二 , 并于2020年4月冲到了全球第一 , 实现了余承东当年吹过的牛——“华为将在五年内发展成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 。
如今华为承诺不造车的场面 , 与当年不做手机的情况何其相似 , 而且智能汽车BU的“老大”从一开始的王军换成了如今的余承东 , 要知道 , 余承东是华为内部支持造车的核心人物 。
余承东的能力自不必多疑 , 曾将华为手机从无人问津的境地带到了与苹果、三星比肩的地步 , 被外界戏称为“华为的一块砖 , 哪里有用哪里搬” 。
如今余承东兼任消费者BG(事业群)的总裁和智能汽车BU的CEO , 同时汽车BU的业务管辖关系也从一开始的ICT部门调整到消费者BG——也就是说 , 余承东全权掌控了汽车业务的发展 , 并且可以调配消费者BG的资源来进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