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创 义乌趣创

来源: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

趣创 义乌趣创

文章插图
金华新闻客户5月20日讯采访人员龚喜燕
昨天,义乌发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告 。其中,义乌常住人口185.94万人,居全省县级市首位 。
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过去十年义乌人口增加62.54万人,增长50.68% 。增速比全省高3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5.3个百分点,增量超过温州、湖州等省内6个地级市 。去年,义乌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二,成为我市人口流入的主要阵地 。
人口增长曲线的背后是城市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改革活力的不断释放、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提高、商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民生的不断改善,这是城市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生动体现 。
从人口变化的角度看义乌的发展,城市散发着活力,可以看到它的内生动力和潜在未来 。昨天,义乌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以一组组数据、成果、亮点,呈现了改革开放10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就,也揭示了义乌成为人口增长“磁场”的奥秘 。
A大产业带来大集聚
义乌民间有句话:客为龙 。如果你不来,你会很穷 。从糖用的鸡毛到世界各地的超市,义乌一直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 。公告显示,义乌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88.02万人,占47.34%,比全省高出22.34个百分点 。
义乌作为一个县市,有什么魅力吸引这么多外来人口?与世界“做生意”的大市场是一个强大的“磁场”,它把许多企业家带到这里,实现他们创造财富的梦想 。同时,近年来,义乌不遗余力地做大做强产业蛋糕,推动产业转型,培育和拓展新经济、新商业模式,吸引各类员工云集义乌,在义乌创业,在义乌取得成功 。
据说义乌老板很多,每三个人就有一个老板 。义乌作为一个大市场,市场主体从2010年的15.3万人飙升至73.4万人(截至上月底),市场主体总数10年翻了两番,占全省总数的1/12,创业密度居全国前列 。
其中,电子商务、物流、直播等新业态迅猛发展 。电子商务实体的数量从2010年的1300多家飙升至28万家 。“店二次元”遍地开花,带动了几十万人来义乌打工;电子商务交易额10年增长12倍,国内外贸易网络运营商密度居全国第一第二 。快递兄弟数量从2016年的7500家增至2万家,年快递量从6.3亿件(占全国3%,排名第八)增至70多亿件(占全国8.5%),排名全国第二 。今年已经超过广州,跃居全国第一 。
大产业带来了很大的集聚,特别是“十三五”以来,义乌在巩固针织袜、时尚配饰、无缝编织、玩具等20多个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坚持跑招商引资、不断筑巢引凤、积极招大吸强,共引进重大项目270个,总投资1亿多元,白手起家打造了信息、光电、汽车制造等两千亿级现代制造业集群,直接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集聚 。
以光源科技城为例,全球排名前三的太阳能光伏都落地了 。一个小镇提供2万多个工作岗位,其中60%是大专以上学历 。
:15px;">另据统计,义乌现有工业企业2.75万家,其中规上企业从业人员逾10万人,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 。去年,义乌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全省17强县之首 。
随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数字车间、数字工厂的打造,来义乌就业创业的群体也在悄然变化,技术蓝领、创业白领多了,“泥腿子”少了;年轻人、正劳力多了,年长者少了 。人口的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也直接映射在普查数据上:义乌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10年增加了45.15万人,占全省增量的10.8%,其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比2010年提高了14.97个百分点 。
还有一个数据可以佐证:10年间,义乌人才数量从20.4万增至34.5万,专业技术人才从5.8万增至10.6万 。去年,仅电子商务行业就新招引大专以上学历超1.2万人,平均年龄25.2岁,其中外来人口超九成 。
B大改革激发大活力
无改革、不义乌 。近年来,义乌先后承担了国贸改革试点、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等30多项“国字号”改革和40项省级改革,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全国31座市场大市复制推广 。
义乌紧紧牵住改革这个“牛鼻子”,用足用好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通过“制度重塑+数字赋能”改革叠加效应,率先建成“无证明城市”,率先开展“互联网+监管”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等试点,创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口、人才向义乌集聚 。
同时,不断将改革红利转变为发展动力,推动义乌成为一座商机无限的创业天堂,商贸新业态模式层出不穷,城市“黏性”日益凸显 。
以市场主体为例,从第一个10万用了近30年,缩短至第七个10万用时不到10个月,增长速度不断刷出新纪录,背后既是义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的时代缩影,也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 。
“一张承诺”即经营,办照模式零纸质、零见面、零障碍,企业开办只需1个环节、零元费用、一日办结,让大家在义乌轻松当“老板” 。宽进、高效的同时,获批全国首个简易注销改革试点县级市,企业注销 “一网”办理,实现“简出” 。
作为贸易强市,义乌通过创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为中小微主体参与国际贸易打造了低门槛、低成本、便利化、共享型新通道,帮助更多中国制造走出国门 。去年,义乌出口总额已首次突破3000亿大关,10年增长了14.5倍 。
出口的便利,不仅促进了义乌市场持续繁荣、带动更多物流集聚,也汇聚了大批市场商户、外贸公司、货代企业、外商等贸易主体 。据不完全统计,义乌现有各类外贸从业人员已超10万人 。
去年,综保区、义新欧班列、义甬舟等大平台、大通道建设带来的政策叠加效应,也为义乌这座改革之城增添更多竞争优势和吸引力,各类从业人员蜂拥而至 。
在直播电商刚兴起时,靠近市场、拥有物流优势的江北下朱就嗅到商机,打造了网红直播第一村,大批年轻人来这里淘金 。高峰时一个小村庄就汇聚了5000多名带货主播,带动相关从业人员超5万人 。
这就是义乌的魔力,也是义乌的活力所在 。为了让义乌成为创业成本最低、机会最多的地方,近两年,义乌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大做文章,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一件事”联办已实施162项,让群众少跑360万趟;大力推行减费降负,“一网通服”“无费城市”“无费清单”等涉企收费和服务惠及大小企业;自贸区率先试行涉企许可事项“承诺即入”制,半年多区内新增企业1.4万家……
改革,让义乌更加宜商宜业,去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县(市、区)第一 。义乌市改革办主任徐剑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建立健全智能化商贸流通体系、数字化市场监管体系,构建安全可控的贸易网、物流网、支付网、合作网,加快打造数字化双循环战略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重要窗口,进一步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能,集聚更多人才来义乌创业、生活 。

趣创 义乌趣创

文章插图
C大融合催生大蝶变
另一方面,产城融合也推进了城乡融合 。在义乌苏溪和赤岸,产业集聚造就光源科技小镇和绿色动力小镇,承载数万人口的商业、交通、教育、医院等配套建设也同步跟进,人才社区、定制公交进小镇,也加速了镇区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
此外,随着双江水利枢纽、植物园、高铁全高架站房、金义东轨道交通、大学城等标志性项目的启动建设,“东西南北中”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义乌从绣湖时代迈入双江湖时代 。绕城高速免费通行,所有行政村15分钟内通达快速路网 。目前义乌还在谋划建设跨行政区、总长140公里的城市三环,让更多偏远农村融入都市区 。
为了让农村留住人,义乌还探索实施城乡融合的义乌标准,国企镇街结对共建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串成280公里大环线辐射全域农村,绿色生态、宜居宜游的好环境也吸引大量青年农创客、新农人和新时代乡贤返乡创业 。去年,义乌所有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均超过20万元 。
城市变美、农村变富,义乌城乡一体全域建设成果也体现在此次普查数据上:城镇常住人口新增60.25万人,城镇化率达79.67%,高于全省和全国,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与全国、全省农村人口减少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义乌农村人口也在同步增长,10年增长6.45%,更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 。
5月18日,义乌刚从省里捧回了2020年度“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大禹鼎”银鼎,并获评2020年度美丽浙江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工作考核优秀县(市、区) 。这是义乌连续第四年获评优秀,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交出的一份出色答卷 。
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绿色发展,打造全域城市化,这是近些年义乌推动县城向都市区迈进的作战线路图 。经常往返的客商感叹,义乌一年一变样,尤其主城区开展有机更新后,城市从“大拆大整”向“大建大美”转变 。以前遍地“四层半”,如今高楼林立,核心区从低矮破旧到长高、变美 。城镇越来越像小城市,和美乡村宜居宜游,城乡面貌10年大变样 。
2016年,义乌启动城市有机更新,主城区先后实施12个区块16402户征收改造以及39个社区、46个老旧小区提档升级 。老旧小变身高档小区,腾出来的空间用来建学校、邻里中心,拓宽道路,增加公园绿化等 。眼下,主城区还是一个“大工地”,再过两年,一个现代化新城即将崛起 。
在“一个市”的“一盘棋”下,义乌的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起步更早 。2013年以来先后启动新社区集聚项目21个,目前已完成7个,安置农业人口约1.2万,农民住进高楼,推进了城镇化、市民化 。
数据显示,过去10年,义乌建成区面积增加了近20平方公里,户口迁入义乌人数从2017年开始年均增幅超过10%,大量省外流动人口成为新义乌人 。人口红利不断释放、区域价值日渐凸显,吸引了30余家房产大鳄逐鹿义乌,一个个房产项目从主城区蔓延至镇街,进而带动道路、学校、商业综合体等健全完善,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市人口承载力不断提升 。
D大民生造就大幸福
一个城市要吸引人、留住人,除了产业发展、创业环境,还离不开公共服务、城市配套、社会治理等要素的支撑 。
教育、医疗,是近些年新老义乌人感受最深的两个民生领域 。以往,外来建设者子女就学难、小病就往杭州跑的现象十分凸显,就医、就学往往成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来义的“拦路虎” 。
为弥补“短板”,义乌10年投入超过270亿元教育经费,实施幼儿园“百园工程”,目前已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14所 。去年有12.28万外来建设者随迁子女在义乌实现“有书读、有园上” 。浙大四院、妇幼保健院等10所医院完成新建、迁建,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疗水平 。同时,密集出台各项人才政策,为新义乌人提供更多就学、住房等公共服务供给,让他们安心在义乌就业创业 。
“十四五”期间,义乌拟规划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建、迁建、扩建项目207项,可新增学位16.28万个,将有效解决入学入园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
此外,在满足精神文化方面,义乌建成图书馆、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设施650余处,市民可无障碍享受“15分钟城市文化圈”“30分钟乡村文化圈” 。义乌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大剧院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启用或新建中,“10分钟”健身圈、“开门见绿”、镇街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等,让新老义乌人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
去年,义乌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礼让、诚信经营、信用义乌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注脚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公众满意度从2013年的53.12提升至2020年86.32 。漫游在蔓延10多公里的城市“绿丝带”——江滨绿廊,市民感受到水更清、天更蓝、城市更美了 。

趣创 义乌趣创

文章插图
E大治理实现大平安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 。尤其在义乌这个多民族、多国别混居的国际化城市,人身财产安全、创业就业安全、社会和谐稳定,也是一根“定海神针”,让来义工作生活的人更舒心、顺心、安心 。
据介绍,疫情前,有来自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住义乌,年均境外人员登记量50万人次以上 。另有涵盖52个民族的16.16万名少数民族同胞在义乌创业生活,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
义乌公安部门公布了一组数据:近10年,义乌刑事发案数下降31.3%,“两抢”案件下降96.5%,连续7年保持现发命案全破,实现“平安义乌”十三连创,夺得“平安金鼎”;构建“1+14+X”三级矛调中心,82%矛盾纠纷化解在镇村,实现信访“无积案县”两连创;机动车保有量从32.5万辆增至76.5万辆,增幅135.4%,但年度交通事故亡人数从最高峰的269人降至92人 。
数据的背后,是义乌3.7万个作战单元、30万骨干组成“到边到底”的基层治理网;是数字赋能,3.6万条视频线路的治理“天眼”和210个“智安小区”;是改革创新,成立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中心,搭建商贸纠纷云平台、涉外法律服务云平台,建立“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圈义乌分中心”;是覆盖镇街、乡村的各支矛调队伍,让矛盾不出村、化解在基层 。
义乌还首创了外籍“商友卡”,让外国人在就医等方面享受本地市民同等待遇,目前已累计发放23万余张 。
前阵子,义乌“人均英语四级”“卖菜大姐张口就是阿拉伯语”等视频成为爆款,被不少平台转发,引起热议 。联合国社区、洋娘舅、花餐厅等故事也广为流传,成为新老义乌人、中外客商在义乌和睦相处、安居乐业的佳话 。
【趣创 义乌趣创】本文来自【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