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位于邯郸市市区的丛台亦名“武灵丛台”,是赵都历史的见证,是邯郸市的象征,国家重点公园,中国百家名园之一 。
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他对作战方法进行改革,变车战为骑战,推行“胡服骑射”,并身体力行,训练兵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
赵武灵王建筑丛台的目的,是为了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 。史载,丛台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扬名于列国 。但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丛台经历了无数次的天灾人祸的破坏,多次改修重建,有了很大的变化 。据地方志载,自明朝中叶(公元1500年前后)以来,就修复了十多次 。其中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建行宫于台上,后在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遇地震连台毁坏 。现在我们所见之丛台,是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修建的,以后又进行过重修 。
“丛台”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当时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 。《汉书》颜师古释文:“连聚非一,故名丛台 。”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 。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多次登台观赏赋诗 。
丛台高26米,南北皆有门 。从南门拾级而上,东墙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古体大字,正门外有郭沫若1961年秋登临丛台时题写诗句的碑刻 。从北门沿着用砖和条石铺成的踏道,步步登高跨过门槛,迎门而立的碑刻,正面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登丛台》的一首律诗,背面是他的古风《邯郸行》词 。丛台的第一层是个院落 。院内坐北朝南的亭屋叫“武灵馆”,西屋为“如意轩”,院中间有“回澜亭”,为1931年增设 。院内台壁上嵌有进士王韵泉和举人李少安分别画的“梅”、“兰”石碣 。丛台的二层坐北朝南的圆拱门门楣上,写有“武灵丛台”四个古体黑字,门里边还刻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的朱红大字,流传很久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进圆拱门,有个建筑精美的小凉亭,红柱碧瓦,画栋雕梁,重檐兽角 。再上三级台阶,推开红色雕花木门,进入约一间屋大小的方形亭间,面对古色古香的石桌、石墩,很像是撩袍端带的帝王将相刚刚离去 。
登上丛台极目远眺,西边的巍巍太行山层峦起伏,西南赵国都城遗址赵王城蜿蜒的城墙隐约可见,西北便是赵国的铸箭炉、梳妆楼和插箭岭的遗址 。俯视台下,碧水清波,荷花飘香,垂柳倒影 。台西有湖,湖中有六角亭,名“望诸榭” 。相传很早以前湖中有个小土丘,丘上有个小庙是早年间修建的乐毅庙 。现在的“望诸榭”是80多年前重建的 。
乐毅是燕国“黄金台招贤”选中的大将,在燕、赵、韩、魏、楚五国伐齐时,担任统帅,一气攻下齐国70余座城池,几乎亡齐 。燕国封乐毅为昌国君 。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听信齐国田单的反间计,召乐毅回燕都,阴谋杀害他 。乐毅识破燕惠王的图谋,直回赵国,被赵王封为“望诸君” 。“望诸榭”就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政治家、军事家的功绩而修建的 。据地方志载,现在邯郸市东南30里的乐家堡,就是当年乐毅的故居 。
丛台的北侧有座七贤祠,是为纪念赵国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和赵奢而建立的 。这“七君子”的动人事迹,在《史记》等史书里均有记载,大体上依据史书编写而成的《东周列国志》在“围下宫程婴匿孤”等章节里,就记述了“三忠”(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为救赵世孤儿舍身忘命的动人事迹 。
新中国成立后,以武灵丛台为中心,修建了人民公园 。占地由原来的43亩,逐步扩充为360亩,其中水面占40亩 。园中林木繁茂,百鸟争鸣,花草繁茂,湖水荡漾,碧水蓝天,与丛台古建筑相映照,别有情趣 。
【河北邯郸武灵丛台】 1982年,从台公园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推荐为百家“全国名园”之一 。2002年10月12日,我国国家邮政局与斯洛伐克联合发行《亭台与城堡》特种邮票一套二枚,其中一枚为中国“邯郸丛台” 。这套邮票的发行,将大大提升邯郸在世界的知名度 。
- 河北邯郸武灵丛台“夫妻南北,兄妹沾襟”的典故
- 河北沧州千童祠
- 河北保定古莲花池
- 河北遵化禅林寺
- 河北保定满城汉墓
- 河北赵县赵州桥
- 河北曲阳北岳庙
- 河北承德滦平金山岭长城
- 河北玉田净觉寺
- 河北唐山滦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