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 , 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 。通常认为滦州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 , 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 , 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
【河北唐山皮影戏】 唐山皮影戏的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 , 即“上线”和“下线” 。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3根 , 分别叫“主杆”和“手杆” 。唐山皮影戏演出通常有拿、贴、打、拉、唱五种分工 , 有“七忙八闲”之说 。
唐山皮影戏的剧本又称“影卷” , 现存至少500多部 。其中“连台本”有130多部 , 单本剧也很多 。剧目有《五锋会》、《二度梅》、《青云剑》等 。
皮影传统剧本的文学结构为人物出场有上场“诗” , 下场“对” 。其格律常用“七字句”、“十字锦”、“三赶七”、“五字赋”、“硬散”、“大金边”、“小金边”等 。这些唱词结构都是以对偶的上下句为其结构的基本单位 , 每段唱词一般都是由若干对声韵相同的上下句组成 。
唐山皮影以乐亭方言为基础 , 以唱功见长 , 风格独特 , 为板腔体 。基本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以及平唱、花腔、凄凉调、悲调、游阴调、还阳调以及因特殊句式而得名的三赶七等各种腔调 。
皮影的雕刻要经过刮皮浆皮、拓样雕刻、着色涂油、拼钉装杆几个步骤 。刀口和上色是最能体现雕刻艺人水平的地方 。人物造型分为生、小、大、鬓、丑等 。
唐山皮影的剧目内容是深层剖析当地社会民俗民风、宗教心理的重要材料 。历代唐山皮影艺人对唱腔表演、舞台道具的材料和技艺的改良与创新从未间断过 , 这些经验是今人和后人的宝贵财富 。
唐山皮影的传承延续着口传心授的方式 , 为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提供了重要借鉴价值 。唐山皮影的唱腔、音乐、表演、造型有着本地域特有的风格 , 受到国内外同行和观众的赞誉 , 具有很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 。
现在 , 能够进行皮影戏剧本创作的人不足10人 , 皮影艺人年龄偏大 , 找不到徒弟传承 , 欣赏皮影艺术的人也越来越少 。唐山皮影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
- 河北唐山评剧
- 河北丰宁满族剪纸
- 河北武强木版年画
- 河北邯郸弘济桥 一座比赵州桥的失跨比还大的桥
- 河北平泉千年古树“九龙蟠杨”
- 河北张家口“千年古村”开阳堡
- 河北省邢台十大著名寺庙
- 宋徽宗赵佶与河北邢台
- 河北邢台别称“襄国”
- 河北围场金龙潭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