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该建筑也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咏叹黄鹤楼的诗歌千年流传 。
由于黄鹤楼具有极高的景观、人文、历史价值,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
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
千余年来,黄鹤楼虽命运多舛,屡毁屡建,但始终不废,仅清朝就重修4 次、补修4 次 。因此,黄鹤楼的规制、形状迭有沿革 。唐代以前只是木结构的两层高楼,宋代以后则变成三层 。晚清时,黄鹤楼凡三层,高七丈二,加铜顶九尺,仍为木结构建筑,共有翘角30多个,造型优美,结构精巧,气势辉煌 。
黄鹤楼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大火 。清末至民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黄鹤楼已是楼鹤俱渺,不能重建 。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酎滔滔,心潮逐浪高 。”
1927年春,风云紧急,机会主义者排斥毛泽东等同志的正确主张,放弃工农武装,中国革命处在危急关头 。毛泽东同志亲临此地,倚危把酒,怀古思今,心潮难平,写下此诗 。面对乱石崩云、惊涛扑岸的局面,他以无比坚定的信念,高瞻远瞩的目光,宽广恢宏的气度,纵览时局,预见革命高潮的必将重新来临 。
毛泽东十分关心黄鹤楼的修复 。新中国成立8周年前夕,毛主席视察武汉,询问起黄鹤楼的情况,明确提出“应当修,这是历史古物 。”
改革开放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1984年这座名楼在被毁100年之际,以崭新的姿态耸立在武昌蛇山的高观山上 。楼层由原来3层变成5层,加上5个夹层,实际为10层;高度达51米,比往昔高出一倍多 。新修的黄鹤楼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物,屋顶和屋檐面上均黄色琉璃瓦,全楼由72根大圆柱支撑,楼外翘角60多个昂然向上 。气吞云梦,势连衡岳,雄奇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
楼内一层大厅内高9 米、宽6米的彩色瓷画《白云黄鹤图》,生动逼真的再现了黄鹤楼的来历;二层大厅内,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6个时期的黄鹤楼模型,大厅正中是唐代阎伯理写的《黄鹤楼记》;三层楼内有组画《人文荟萃》,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李白、崔颢、岳飞、陆游、辛弃疾、黄遵宪、康有为等登楼赋诗的情景 。古时,黄鹤楼为布列有序、构思精妙的建筑群,环楼建有亭、轩、廊、坊 。而今,在黄鹤楼四周也建有铜雕、牌坊、喇嘛庙等,如众星拱月般,拱卫着主楼 。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 。
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 。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
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
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
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 。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 。
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 。它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 。
【湖北武汉黄鹤楼 天下江山第一楼】 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 。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 。
- 武汉民政局周末上班吗
- 长江第一桥 武汉长江大桥
- 湖北蕲春李时珍墓
- 湖北襄樊古隆中
- 湖北武汉归元寺
- 湖北房县野人洞
- 湖北恩施巴东无源洞及传说
- 湖北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武汉热干面的来源典故
- 湖北房县玄武灯舞